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尝试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mat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探究式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实践探究 探究能力点拨 素质教育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式课堂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激趣引题调动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就是在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辐射全班、影响整个课堂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教师简短的导言是为学生自主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主探究阶段。自主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调动学生积极进行学、思、疑、问,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主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主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既相信学生,又给学生权利,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一定会快速提高。
  二、解疑导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有多种形式,如生生合作探究就是让同桌学生或前后同学发挥各自的探究学习优势,针对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探讨的结果;还有小组合作探究就是合作小组共同探究,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十人;合作探究是调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拓展、分析透彻、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让每一个学生获得的知识更清楚、结论更准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千万不要做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争论、答辩,教师只需要在关键时刻加以点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总之,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三、明理强化指导学生实践探究
  通过强化既能巩固探究成绩,又能检验探究效果,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作为教师要根据教材及课标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去点拨,就能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实践探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学科要求和特点决定,不必强求统一。总之,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不要拘泥于某种形式或刻意模仿他人。
  四、激励评价鼓励学生深入探究
  教师一定要适时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还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开拓进取的关键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不仅能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还能培养出更多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探究式课堂就是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理想实效,归根结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只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的参与,如果没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思维,我们的教学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英语课程教学尤其如此。因此,如何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课堂积极思维就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或探索某种事物的一种倾向性,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诱发和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经常读到某些报刊杂志有这样的报道:教师因使用语言和批评方法不当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教师大动肝火,学生“宁死不屈”,最后导致不良后果发生。教师在不得不承担相关责任后情不自禁地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自己尽教育的职责何错之有?难道学生犯错就不该批评吗?  杂志上看到的一个事例使我大受启发。美国总统约翰卡尔文苛立芝发现他的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经常出现差错。一天早晨, 苛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的调控疏导,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有必要开展一些心理教育,具体方法有:  一.健康舆论引导,树立班级正气。  在集体中,健康的舆论能扶正压邪,鼓舞人心,成为形成和巩固集体的强大
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德育处于统帅的地位,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只有摆正德育的位置,整个教育的系统工程才能健康、正确地运行和发展。本文就中学德育教育的问题及针对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作了一些探讨。  一、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德育工作缓慢发展,归纳起来,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只注重形式  在学校,德育教育方式主要为在课堂形式上的“灌”,把德育的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因此,溶情感、趣味、知识于一堂的语文课最受学生欢迎。这样的课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容易打破课堂上的“沉寂”,催发学生的“七情六欲”,使他们在津津有味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得到美的熏陶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最重要的学科,学好数学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 我一直认为“兴趣”才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老师在教学中就会感到很轻松,而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就成了老师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我从教以来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商榷。  一、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  首先教师仪表要端庄,对学生和蔼可亲,如果再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是学生良好习惯以及学习态度形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方式将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