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校
教育信息化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搜寻、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去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教师按鼠标,自顾自地一路点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没有得到体现,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被灌输的对象,与传统课堂教学没什么区别,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授课,会带给学生绘声绘色、变化多端的画面,配上特殊的音响效果,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兴趣盎然、触景生情,对未知的事物去思考、去探究。多媒体展示中,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口说等多种感官训练,激发了对教学内容更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学生努力地积极思维、主动记忆,学习的兴趣也在不自觉中增加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根据学科特点和内容,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模式
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它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数学属于逻辑经验学科,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开发学生的认知和潜能上,物理和化学则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做实验的能力的培養。如果需要培養学生的操作能力,那么用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全部代替学生的亲手实验,将会违背学科的特点,背离教学目标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更好地解决知识重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对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教师一般是通过板书分析、提问探讨的办法来解决。用多媒体手段后,可以把知识的重难点设计成相应问题场景,在直观形象的演示中,教学课件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直观性,动静结合、声色兼备,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解决了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教学内容从抽象转化为具体,从复杂转化为简单,从不可见转化为可见,从平淡转化为生动,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效率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在课程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学习,让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备好课,促进学生学好知识,而是应当科学地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识世界、收获信息、协作交流、研发项目的手段。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开展了双向交流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提供了所必须的教学环境与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积极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教学,对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努力学习信息技术,迎接教育革命的到来,为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优秀人才做准备。
教育信息化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搜寻、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去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教师按鼠标,自顾自地一路点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没有得到体现,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被灌输的对象,与传统课堂教学没什么区别,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授课,会带给学生绘声绘色、变化多端的画面,配上特殊的音响效果,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兴趣盎然、触景生情,对未知的事物去思考、去探究。多媒体展示中,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口说等多种感官训练,激发了对教学内容更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学生努力地积极思维、主动记忆,学习的兴趣也在不自觉中增加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根据学科特点和内容,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模式
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它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数学属于逻辑经验学科,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开发学生的认知和潜能上,物理和化学则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做实验的能力的培養。如果需要培養学生的操作能力,那么用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全部代替学生的亲手实验,将会违背学科的特点,背离教学目标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更好地解决知识重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对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教师一般是通过板书分析、提问探讨的办法来解决。用多媒体手段后,可以把知识的重难点设计成相应问题场景,在直观形象的演示中,教学课件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直观性,动静结合、声色兼备,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解决了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教学内容从抽象转化为具体,从复杂转化为简单,从不可见转化为可见,从平淡转化为生动,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效率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在课程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学习,让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备好课,促进学生学好知识,而是应当科学地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识世界、收获信息、协作交流、研发项目的手段。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开展了双向交流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提供了所必须的教学环境与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积极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教学,对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努力学习信息技术,迎接教育革命的到来,为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优秀人才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