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片”个体与“黑白”社会——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社会生活特征研究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2574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个体的社会交往同时发生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在轻灵、流动的现代性背景下,拟剧理论逐渐被常识化,形成表现为“衣帽间式共同体”的网络社群.高校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采取切片行为,呈现完美切片与不完美倾向两个特征;在网络社会交往中对他人的自我呈现行为进行“黑白”二元判断.“切片”个体与“黑白”社会现象的普遍化对个体与社会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教育公平研究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和重复性,专注于高等教育入学公平和将学生教育成就归因为个人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从日常生活和历史经验出发,揭示高等教育公平中长期被忽视的知识平等问题。研究发现:个人正义远比制度正义重要,只有保证个人的正义感和公平体验,社会和制度正义才是可能的。要实现高等教育中人的平等,就必须先实现知识的平等。美国高等教育史的经验证明:知识和课程的民主化是现代大学的要求和
摘 要:作为一种重要政策工具而言,学科评估的核心要义是“以评促建”。学科评估具备良好的实施初衷,且在评估操作的“技术”层面已臻于完善,但若干问题不容忽视:固化了传统上以学科为单元的资源配置机制,割裂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悖于创新发展规律,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和学风作风。为此,要从弱化“指挥棒”作用并与资源配置脱钩方面努力,同时可以考虑以专业评价代替学科评估。  关键词:学科评估;应然价值;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主要体现在城乡、阶层、省际三个维度.通过实施面向农村的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明显提升了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但整体层面城乡学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