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zxxhj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到更加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从而能够在学生中有效的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道德与法治互动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动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应用与实践;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互动教学就非常注重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沟通,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显著的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課堂中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态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认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从而开展良好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与进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不够科学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够科学,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成绩的高低,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与否,却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正是这种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导致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观体验,仅仅是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机械的讲解,导致很多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且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参与度较低,进而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2、教师对于互动教学缺乏有效的认知
  互动式教学目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有的老师仍旧秉承着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课堂教学,对互动教学仍不够重视,对新课标改革的教育教学精神理解的不够透彻,在课堂上盲目的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发言。虽然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都极大的增长,但是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对互动式教学没有一个很好的认知的情况下而去开展互动式教学时,往往影响课堂教学的秩序,使互动教学的效果大大降低。
  3、教学领导对于互动教学的开展不够重视
  许多学校的互动式教学开展效果不够好的原因主要是教学领导的不够重视造成的,有的领导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仍旧倡导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对新课标改革缺乏充分的理解,没有认识到新课标改革的真正意义,进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互动教学的轻视。甚至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为了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提前和学生配合好,这样就失去了公开课的真实性,也使互动教学失去原本的意义,影响互动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1、优化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优化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的发挥德育教育中互动教学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根据目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教师方式也应进行改革,在关注学生教学的过程中,也学会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2、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贯穿于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在互动教学的模式下,与学生最为直接接触的人就是教师,在接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个人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学生树立更好的榜样,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3、努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互动式教学主要强调的就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和教师之间良好融洽和谐的关系,从而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更倾向于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努力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学会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改变自己的身份,融入到学生的讨论学习中,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结语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互动式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其中,有被动式获取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廖茂洪.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考试周刊, 2018(34).
  [2] 张美贞, 旷新华.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
  [3] 吴佳佳.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7):240-240.
  [4] 海东兴.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10).
  作者简介:公秋霞,1982年7月,女,汉族,河南济源,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济源市济水一中
其他文献
摘要:导入语能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导入语的设计方法很多,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因势利导 启发思维 激发兴趣 服务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式多种多样,语文教学中课前导入语的运用,就是其中一种。好的课前导入语,不仅能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还能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可以由下几方
期刊
21世纪是高等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的世纪,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全面发展的复合性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高校的体育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自信心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个人能力的一种表现。自信心是一种后天养成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习惯,它和其他习惯一样是可以养成也可以改变的。一个人的自信心几乎影响着这个人的人生。本研究从健美操对自信心的影响这
期刊
摘要:艾青被称作是当代诗坛泰斗。在艾青的诗歌创作上,强调意象的和谐丰美,强调在进行诗歌作品创作过程中,将空间、时间艺术巧妙结合起来。因此这也赋予了艾青诗歌作品以独特的绘画之美。艾青诗歌作品的独特艺术美感,源于其思想沉淀和独特的时代背景。本文在 研究中,就艾青诗歌作品绘画之美和其艺术渊源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艾青;诗歌;绘画美;艺术渊源  在艾青诗歌作品创作的历程中,其几乎贯穿了整个新诗运动的全环
期刊
《花团锦簇》《嫵媚多姿》《骄阳似火》
期刊
摘要: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针对自身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点进行有目的性的教学,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同时使自身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得到优化。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小学英语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教师应该赋予学生活力,就像是春天的种子,让学生感觉到新鲜感,使学生想学、爱学、自愿去
期刊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已经有所创新,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所以,在现在高中教学课堂中,应该将函数知识与数学思想结合,注重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体系和知识架构。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数学思想在函数知识中的应用和研究,目的在于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知识水平,并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渗透思想; 教学质量; 思想方法;  在
期刊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思政课作用不可取代、思政教师责任重大,高校思政课应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做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转换工作,通过有深意、有新意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真正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话语体系转化 思政课 实效性  一、转换
期刊
摘要:与人教版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不同,“统编本”语文教材将课型改成三位一体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精读重新定位教读,也就是说不再是一味强调精讲精练,而是强调过程与方法,“教读”在三位一体中处于核心地位,那么“教读”应该如何引领“自读”和“课外阅读”两种课型呢?  关键词:教读策略 三位一体 阅读教学  一、教读策略的定位  虽然以往各种版本语文的语文教材几乎也都区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型,
期刊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着力强化育人工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科教园区书咖吧为例,探讨如何发挥书咖吧的育人功能,以期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育人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书咖吧;育人功能  图书馆是高校传承创新人类文明的重要依托,也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彰显一所大学文化品牌的重要窗
期刊
摘要:文章从跨文化适应角度解读了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作品《无声告白》,并以跨文化心理学家John W.Berry的双维度文化适应策略模型为主要依据,通过回顾小说中人物生平及故事主要情节和背景,揭示了书中父亲失败的文化“同化”策略。  一、引言  《无声告白》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小镇上的一个混血家庭故事。以家中二女儿莉迪亚之死开篇,运用全知视角,不断地转换叙事角度,缓缓铺开现实和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