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段落翻译是测试考生把汉语所承载的信息用英语表达出来的能力。长期以来,在汉译英教学中,由于学生受限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学基础、跨文化知识,加之缺乏有效的解题方法指导,以致很多考生临场解题能力有限。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提出易于掌握的解题方法和步骤,有效帮助考生提高四级考试翻译解题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段落翻译;解题方法
一、汉译英考题要求及现状
汉译英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演变是从最初的完成句子翻译到一整句翻译到现在的小段落翻译。段落汉译英的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主要是考查学生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进行汉译英能力,要求考生要有一定的汉英语言基础,如词法、句法、表达习惯、较宽的知识面,以及跨文化知识和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
二、汉译英解题步骤
(一)快速通读题目,掌握题目大意
由于段落翻译题会涉及到不同的方面,对翻译题涉及的内容熟悉的考生,比较容易进入答题状态,而对内容不大熟悉的考生来说,就不太容易。不管对翻译题的内容熟悉与否,在答题前要求快速通读题目,并掌握题目大意。汉译英题段落虽短,但内容相对完整,结构紧凑合理。考生在翻译动笔前掌握段落意义,尤其是段落内容的内在联系,对协调、理顺译文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将考题以句子为单位划开
例题:
“今年在长沙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 这项比赛证明是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好方法。/它为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机会。/
来自87个国家共计126位选手聚集在湖南省省会参加了从7月6日到8月5日进行的半决赛和决赛。
比赛并不是唯一的活动,选手们还有机会参观了中国其他地区的著名景点和历史名胜。”/
(三)逐句翻译
1.细读要翻译的句子,准确掌握句子的意义。在逐句翻译前将要翻译的句子仔细阅读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一个正确的句子表达的概念是完整的,一个完整的概念的内部联系紧密,表现在句子结构上是缺了某个成分句子表达的概念就不完整。如果没经过认真仔细阅读,拿起笔按汉语句子成分排序从头至尾就写,这样翻译出来的英语句子肯定有毛病,因为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存在着某些差异,或者句子结构,或者表达习惯。如句子 “河上有一座桥。”不少考生的译文会错写成“The river has a bridge.”也有考生譯成“A bridge is over the river.”这样翻译并没有错,但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There is a river over the bridge.”,be动词在表示“存在”时英语句子主语和谓语往往习惯于倒装。又如句子“家里病了。”“家里”是地点副词,地点副词在英语里如果不是引用不能做主语,但在汉语里则可以。那本句子里的“家里”汉语含义是什么呢?如果考生知道汉语这表达习惯就会翻译正确的句子“My wife is ill.”由此可见翻译前仔细阅读和理解透彻每个句子是非常重要的。如本文举例的第一个句子:今年在长沙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通过仔细阅读,我们要把握主要信息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举行什么样的赛事。
2.按语法功能,找出句子中的主要成份。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其应有的成分组成的,翻译时只有明确句子各个成分的功能,才能把握好句子所表达的实质意义。汉语和英语的句子成分功能基本一致,不同的是英语里有表语成分,所以在翻译前我们要找出汉语句子中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等。如以上引题的第一个句子,我们用以下符号表示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补语}。
[今年在长沙]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
3.按英语句子成份:主谓宾或主系表句型的一般排序写出英语句子。为了易于掌握,我们把充当句子谓语的动词分为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再把 英语五大基本句型归类为两大句型,即主谓宾和主系表。主谓宾句型里的谓语动词为动态动词,主系表句型里的谓语动词为静态动词,静态动词跟着的是表语;两者的状语位置比较灵活,根据句子平衡需要,位置可前可后。找出汉语的句子成分后就可以按英语两大句型的句子成分排序写出英语句子。我们以上面例子的前三句为例:
①[今年在长沙]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
从句子成分划分上来看,本句子中没有谓语动作的执行者,即主语;谓语“举行了”是动态动词,适于“主谓宾状”句型的被动语态。使用被动语态的三个条件是:一是不知道动作的执行者;二是表达需要,不需说出动作的执行者;三是表达艺术的需要,动作的执行者用介词by引导,做句子状语。本句子符合第一个条件,所以句子主谓译为 A Mandarin Speech Contest was held,定语两个:一年一度的(annual)、外国人(Foreign Nationals或foreigners)。一般单词作定语前置,短语作定语后置,第二个定语显然有“为外国人的”之意,所以添加成分为An (annual) Mandarin Speech Contest (for Foreign Nationals) was held。状语顺序是先地点后时间in Changsha this year, 故全句译文为An (annual) Mandarin Speech Contest (for Foreign Nationals) was held [in Changsha this year].。
②这项比赛 证明 是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好方法。
本单句除谓语动词“证明”外,宾语成分中有第二个动词“是”;“是”是静态动词,其后的表语成分细划为:是(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好)方法,即系表结构。句子的前部分主谓翻译为This contest proved,宾语成分里的“是”是非谓语,在谓语动词proved 发生的时界上,“是”是在proved之后发生的动作,故用动词不定式to be, 本部分系表结构的主干是 to be a way,加上短语定语“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及单词定语“好”,宾语部分应译为to be a (good)way(to promote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regions in the world).整句译文是This contest proved to be (a good) way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regions in the world).。
③它(为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机会。
本句翻译按主谓宾句型,动词“提供了”带双宾语“年轻人”、“机会”。译文为It offered an opportunity for you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China better). 这里强调,在充当定语的短语中,如果有动词的就用动词短语,否则用介词短语。
诸如以上句子译法。
三、结束语
考生汉英翻译能力基于他们的这两种语言文学基础以及跨文化知识,如果有一定的语言文学基础以及跨文化知识,加上有好的翻译技巧,动起笔来就会得心应手,译文准确而漂亮。
参考文献:
[1]孙霞.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应试技巧[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8(1).
[2]扈明丽.翻译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翻译,2002(6).
作者简介:
罗开飞(1962年生—),男,本科,英语专业,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段落翻译;解题方法
一、汉译英考题要求及现状
汉译英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演变是从最初的完成句子翻译到一整句翻译到现在的小段落翻译。段落汉译英的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主要是考查学生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进行汉译英能力,要求考生要有一定的汉英语言基础,如词法、句法、表达习惯、较宽的知识面,以及跨文化知识和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
二、汉译英解题步骤
(一)快速通读题目,掌握题目大意
由于段落翻译题会涉及到不同的方面,对翻译题涉及的内容熟悉的考生,比较容易进入答题状态,而对内容不大熟悉的考生来说,就不太容易。不管对翻译题的内容熟悉与否,在答题前要求快速通读题目,并掌握题目大意。汉译英题段落虽短,但内容相对完整,结构紧凑合理。考生在翻译动笔前掌握段落意义,尤其是段落内容的内在联系,对协调、理顺译文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将考题以句子为单位划开
例题:
“今年在长沙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 这项比赛证明是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好方法。/它为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机会。/
来自87个国家共计126位选手聚集在湖南省省会参加了从7月6日到8月5日进行的半决赛和决赛。
比赛并不是唯一的活动,选手们还有机会参观了中国其他地区的著名景点和历史名胜。”/
(三)逐句翻译
1.细读要翻译的句子,准确掌握句子的意义。在逐句翻译前将要翻译的句子仔细阅读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一个正确的句子表达的概念是完整的,一个完整的概念的内部联系紧密,表现在句子结构上是缺了某个成分句子表达的概念就不完整。如果没经过认真仔细阅读,拿起笔按汉语句子成分排序从头至尾就写,这样翻译出来的英语句子肯定有毛病,因为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存在着某些差异,或者句子结构,或者表达习惯。如句子 “河上有一座桥。”不少考生的译文会错写成“The river has a bridge.”也有考生譯成“A bridge is over the river.”这样翻译并没有错,但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There is a river over the bridge.”,be动词在表示“存在”时英语句子主语和谓语往往习惯于倒装。又如句子“家里病了。”“家里”是地点副词,地点副词在英语里如果不是引用不能做主语,但在汉语里则可以。那本句子里的“家里”汉语含义是什么呢?如果考生知道汉语这表达习惯就会翻译正确的句子“My wife is ill.”由此可见翻译前仔细阅读和理解透彻每个句子是非常重要的。如本文举例的第一个句子:今年在长沙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通过仔细阅读,我们要把握主要信息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举行什么样的赛事。
2.按语法功能,找出句子中的主要成份。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其应有的成分组成的,翻译时只有明确句子各个成分的功能,才能把握好句子所表达的实质意义。汉语和英语的句子成分功能基本一致,不同的是英语里有表语成分,所以在翻译前我们要找出汉语句子中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等。如以上引题的第一个句子,我们用以下符号表示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补语}。
[今年在长沙]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
3.按英语句子成份:主谓宾或主系表句型的一般排序写出英语句子。为了易于掌握,我们把充当句子谓语的动词分为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再把 英语五大基本句型归类为两大句型,即主谓宾和主系表。主谓宾句型里的谓语动词为动态动词,主系表句型里的谓语动词为静态动词,静态动词跟着的是表语;两者的状语位置比较灵活,根据句子平衡需要,位置可前可后。找出汉语的句子成分后就可以按英语两大句型的句子成分排序写出英语句子。我们以上面例子的前三句为例:
①[今年在长沙]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
从句子成分划分上来看,本句子中没有谓语动作的执行者,即主语;谓语“举行了”是动态动词,适于“主谓宾状”句型的被动语态。使用被动语态的三个条件是:一是不知道动作的执行者;二是表达需要,不需说出动作的执行者;三是表达艺术的需要,动作的执行者用介词by引导,做句子状语。本句子符合第一个条件,所以句子主谓译为 A Mandarin Speech Contest was held,定语两个:一年一度的(annual)、外国人(Foreign Nationals或foreigners)。一般单词作定语前置,短语作定语后置,第二个定语显然有“为外国人的”之意,所以添加成分为An (annual) Mandarin Speech Contest (for Foreign Nationals) was held。状语顺序是先地点后时间in Changsha this year, 故全句译文为An (annual) Mandarin Speech Contest (for Foreign Nationals) was held [in Changsha this year].。
②这项比赛 证明 是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好方法。
本单句除谓语动词“证明”外,宾语成分中有第二个动词“是”;“是”是静态动词,其后的表语成分细划为:是(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好)方法,即系表结构。句子的前部分主谓翻译为This contest proved,宾语成分里的“是”是非谓语,在谓语动词proved 发生的时界上,“是”是在proved之后发生的动作,故用动词不定式to be, 本部分系表结构的主干是 to be a way,加上短语定语“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及单词定语“好”,宾语部分应译为to be a (good)way(to promote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regions in the world).整句译文是This contest proved to be (a good) way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regions in the world).。
③它(为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机会。
本句翻译按主谓宾句型,动词“提供了”带双宾语“年轻人”、“机会”。译文为It offered an opportunity for you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China better). 这里强调,在充当定语的短语中,如果有动词的就用动词短语,否则用介词短语。
诸如以上句子译法。
三、结束语
考生汉英翻译能力基于他们的这两种语言文学基础以及跨文化知识,如果有一定的语言文学基础以及跨文化知识,加上有好的翻译技巧,动起笔来就会得心应手,译文准确而漂亮。
参考文献:
[1]孙霞.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应试技巧[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8(1).
[2]扈明丽.翻译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翻译,2002(6).
作者简介:
罗开飞(1962年生—),男,本科,英语专业,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