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68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76.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病情复杂严重,采用酚妥拉明和多巴胺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患儿治愈率。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心衰,疗效
小儿肺炎属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相关报道表明,我国每年死于肺炎的婴幼儿约有30万,此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小儿重症肺炎可损伤心肌和肺动脉高压,使肺循环的阻力增加,并增加右心的负荷,极易并发心衰。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病情较复杂,发展迅速,若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患儿死亡。积极有效的抗感染,对症给药可有效缓解病情[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8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6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儿内科学》中关于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标准,且伴有咳嗽喘憋、多汗、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跳过快,呼吸急促等症状,患儿心率在160次/min以上,呼吸在60次/分以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5d-6岁,平均(9.6±1.3)个月;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5d-5岁,平均(9.1±1.4)个月。所有患儿均排除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病症。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症状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主要有:抗感染、镇静、止咳平喘、利尿、吸氧、雾化吸入、洋地黄及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等,同时给予患儿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治疗,多巴胺0.5mg/kg/次,多巴酚丁胺0.25mg/kg/次加入30-50ml10%葡糖糖中,静脉点滴,持续时间为2h,根据患儿病情,每日可行2-3次,连用2-3d。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并作临床统计。疗效判定:治愈:患儿无咳嗽,呼吸平稳,肺部无啰音,胸片检测无阴影,心率在160次/min以下;显效:患儿有轻微咳嗽,呼吸平稳,肺部无啰音,胸片检测阴影基本消失,心率在160次/min以下;有效:患儿有咳嗽,肺部有啰音,并伴有少许痰鸣;无效:患儿咳嗽仍然较严重,呼吸急促,临床症状无改变。总有效为治愈、显效与有效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治愈24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经治疗治愈19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下表1。
两组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舒张末径、射血分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舒张末径、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具体见下表2。
3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是幼儿常见多发病,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导致小儿重症肺炎的病因较多,如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等。重症肺炎患儿常伴有低血症和严重的缺氧,除了对患儿呼吸系统产生损害外,还影响患儿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有:腹泻、呕吐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嗜睡、烦躁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有:面色苍白、尿少、下肢水肿等。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发病时患儿常出现烦躁不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临床中常给予吸氧、强心、镇静等常规治疗,使心肌细胞恢复正常代谢功能,增强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冠脉血流两,提高患儿机体应激能力。但是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措施难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治疗效果不理想[4]。由于患者是婴幼儿,较为特殊,其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善,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会导致视网膜病变,严重可引起患儿失明,故在吸氧过程中,应控制氧气浓度和吸氧时间[5]。
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均属于非强心甙类药物,相关研究表明,小剂量的多巴胺有利于扩张静脉,使心脏前后负荷减轻,并减少肺淤血,使心脏排血量增加,治疗心衰效果较明显[6]。多巴酚丁胺是一种选择性心脏β1-受体兴奋剂。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室充盈压,促进房室结传导。也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耗氧量,且本品并不间接通过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是直接作用于心脏。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的治疗过程,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采用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效果较明显,治疗总有效率为97.1%,而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舒张末径、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为发现心、肝功能异常等严重并发症。由此可见,采用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苏启生,苏丽芬.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心衰4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l,51(10):112-113.
[2]李东良.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70例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5):252.
[3]颜霄,李锦.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38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41):106-107.
[4]文剑.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54?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4):1361-1362.
[5]黄国日,王佳佳,林美英.36例肺炎合并心衰重症患儿的临床救治体会[J].右江医学,2012,l
(16):181-182.
[6]刘洪栋,姜军.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附70例患者临床分析报告) [J].贵州医药,2012,2(15):19-21.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心衰,疗效
小儿肺炎属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相关报道表明,我国每年死于肺炎的婴幼儿约有30万,此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小儿重症肺炎可损伤心肌和肺动脉高压,使肺循环的阻力增加,并增加右心的负荷,极易并发心衰。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病情较复杂,发展迅速,若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患儿死亡。积极有效的抗感染,对症给药可有效缓解病情[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8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6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儿内科学》中关于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标准,且伴有咳嗽喘憋、多汗、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跳过快,呼吸急促等症状,患儿心率在160次/min以上,呼吸在60次/分以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5d-6岁,平均(9.6±1.3)个月;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5d-5岁,平均(9.1±1.4)个月。所有患儿均排除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病症。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症状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主要有:抗感染、镇静、止咳平喘、利尿、吸氧、雾化吸入、洋地黄及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等,同时给予患儿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治疗,多巴胺0.5mg/kg/次,多巴酚丁胺0.25mg/kg/次加入30-50ml10%葡糖糖中,静脉点滴,持续时间为2h,根据患儿病情,每日可行2-3次,连用2-3d。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并作临床统计。疗效判定:治愈:患儿无咳嗽,呼吸平稳,肺部无啰音,胸片检测无阴影,心率在160次/min以下;显效:患儿有轻微咳嗽,呼吸平稳,肺部无啰音,胸片检测阴影基本消失,心率在160次/min以下;有效:患儿有咳嗽,肺部有啰音,并伴有少许痰鸣;无效:患儿咳嗽仍然较严重,呼吸急促,临床症状无改变。总有效为治愈、显效与有效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治愈24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经治疗治愈19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下表1。
两组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舒张末径、射血分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舒张末径、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具体见下表2。
3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是幼儿常见多发病,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导致小儿重症肺炎的病因较多,如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等。重症肺炎患儿常伴有低血症和严重的缺氧,除了对患儿呼吸系统产生损害外,还影响患儿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有:腹泻、呕吐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嗜睡、烦躁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有:面色苍白、尿少、下肢水肿等。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发病时患儿常出现烦躁不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临床中常给予吸氧、强心、镇静等常规治疗,使心肌细胞恢复正常代谢功能,增强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冠脉血流两,提高患儿机体应激能力。但是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措施难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治疗效果不理想[4]。由于患者是婴幼儿,较为特殊,其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善,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会导致视网膜病变,严重可引起患儿失明,故在吸氧过程中,应控制氧气浓度和吸氧时间[5]。
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均属于非强心甙类药物,相关研究表明,小剂量的多巴胺有利于扩张静脉,使心脏前后负荷减轻,并减少肺淤血,使心脏排血量增加,治疗心衰效果较明显[6]。多巴酚丁胺是一种选择性心脏β1-受体兴奋剂。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室充盈压,促进房室结传导。也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耗氧量,且本品并不间接通过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是直接作用于心脏。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的治疗过程,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采用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效果较明显,治疗总有效率为97.1%,而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舒张末径、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为发现心、肝功能异常等严重并发症。由此可见,采用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苏启生,苏丽芬.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心衰4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l,51(10):112-113.
[2]李东良.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70例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5):252.
[3]颜霄,李锦.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38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41):106-107.
[4]文剑.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54?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4):1361-1362.
[5]黄国日,王佳佳,林美英.36例肺炎合并心衰重症患儿的临床救治体会[J].右江医学,2012,l
(16):181-182.
[6]刘洪栋,姜军.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附70例患者临床分析报告) [J].贵州医药,2012,2(1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