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5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2]GSG194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教3+2=5的老师是合格老师,教3十2=?的老师是好老师,而用3+2=6来教的老师才是优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这种思想与新课程的理念不谋而合。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开发和利用错误资源呢?
  一、"错误资源"成因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大可不必因此而烦恼、困惑,甚至怨声载道。
  1.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而引起的错误
  受到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影响,他们的一些生活经验比较粗糙,对事物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往往会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一些错误。比如,在学习"可能性大小"中,有位学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儿子身高不可能比成人高。随后,他振振有词地解释:"你们看,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都比我们要高。"
  2.由于学生认知缺陷而引起的错误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感知事物比较笼统、粗糙,做题时常常顾此失彼、丢三拉四,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错误。例如把13.25写成13.52。再如判断"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时,有的学生丢开了假分数概念的另一部分"或等于"而误判为对。
  3.由于学生心理影响而产生的错误
  课堂练习时,学生总会对自己有一种心理暗示,如要快点把它做完;我要把它做正确等等。在这种心理暗示下,有些学生急于求成,从而引起思维上的跳跃和操作上的简化等,从而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
  二、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1.自主纠错--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或产生问题时,教师如果能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些错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与学生一起经历挫折,经历思辨,感受成功的喜悦。那么,每个学生就都能自始至终高昂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这是五年级一堂数学教学现场。老师出示了一道关于年龄问题的思考题:小明今年5岁,爸爸27岁,几年后爸爸的岁数是小明的3倍?老师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思考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生陷入了沉思中,显然,学生们被难住了。正当老师准备讲解时,一位学生大喊了一声,"老师,我知道了!(27-5×3)÷3=4(年)",教室里却顿时热闹了起来。有学生在验证:"不对,4年后小明9岁,爸爸31岁,31不是9的3倍。""是啊!怎么回事?"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有举例的、有画线段图的、有设未知数的,(27-5)÷2-5=6(岁),(27-5)÷2×3-27=6(岁)......一个个不同的解法不断涌现出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充分利用了课堂中学生错误的闪光点,让学生的思维错误在矛盾中碰撞出了许多智慧的火花。
  2.引导评错--加强学生的真情体验
  调查表明,频繁的考试和高强度的解题训练,造成了较多学生出错时有挫折感。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改正错误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我们来看永昌三小二年级的一堂数学教学场景。学生学习完乘法后,老师出了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解决:1、有两瓶花,每瓶插8朵,一共插了多少朵?2、有两瓶花,一瓶插了8朵,另一瓶插了7朵,一共插了多少朵?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发现第2题错误率挺高,有四个错误算式(1)8×7=56(朵);(2)2×8=16(朵);(3)2×7=14(朵);(4)2+7+8=17(朵)。显然学生是受了解决乘法问题的思维定势,没有真正理解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和区别。这种错误在显然在老师的预设之中,他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讨论交流,重新分析题意,找到出错原因,还达成共识:以后做题要多读多想,不可胡乱凑数列式。本来到此可以说比较完美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老师觉得这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又一个良机。于是他指着黑板上的四个错误的算式,继续引导学生:这四个算式只要巧妙的改动一下,就能成为正确的列式,谁能办到?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被激起,小组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多时,结果就出来了:(1)式只要把加号改为乘号就行了;(4)只要去掉"2"就对了;对于(2)式和(3)式,学生说题目中没有两个8也没有两个7不能改了。老师启发到:那能不能变出两个7或两个8呢?学生探究欲望再次被激起,经过讨论交流,学生想到可以看成两个8朵再去掉1朵或看成两个7朵再加上一朵,于是列出了2×7+1=15(朵)和2×8-1=15(朵)
  3.主動诱错--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妨恰当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使其"上当",当他们落入"陷阱"而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通过辨析,让他们从错误中猛醒过来,吸取教训,往往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这是六年级《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摆图形,少数学生有点疑惑。老师让他们说说为什么,其中一个学生说:"我只剩4根小棒,拼不出一个圆来。"老师接着让他们同桌一起讨论讨论,可以把剩下的小棒合在一起用,这时他就没问题了,对于学生用有限的几根小棒拼成圆的错误结论,老师没有直接捅破,将错就错,在摆出图形的基础上,他让学生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条边。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学生的意见是一致的。在回答圆的时候掀起了小小的波澜,思维的火花开始碰撞。有人说圆有8条边,有人说圆有12条边,更有学生说圆有20条边,到底圆有几条边呢?学生争论不休,这时老师就拿出一个圆让学生来数几条边。学生困惑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拿的这个圆,数不出有几条边。""那书本上的圆能初出有几条边吗?学生摇摇头。紧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拿出圆片,动手摸一摸,学生一下子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纷纷举起手来,一个学生说:"圆的一圈是弯弯的,我们拼出来的都有角。""那是因为我们的小棒不够了,多一点就会像的。"马上有学生接着说。老师顺势让学在四人小组里试一试,学生体会更深了。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把许多的小棒拼起来,它就越来越像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真实、鲜活。我们要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教学的天空不会因为学生的出错而阴云密布,拨开云雾展现的将是广阔的蔚蓝!参考文献[1]《2011版教学课程标准解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6.1)[2]蒋兴伦《浅议小学数学教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中小学教育》2012年第二期)
其他文献
听力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听力理解作为语言的基本技能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大规模考试对英语听力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且掌握一定听力技能的学生往往可以用英语和英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哪怕他们有时不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往往会换另一种自己能表达的方式)。因为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能够明白对方的意思。相反,如果在与对方进行交流时,学生完全不明白对方所讲内容,他很可能就会有挫败感而
摘要:在我国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对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的语言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广大高中英语教师的工作重点。然而,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并非容易的事情。这不仅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也和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实践。笔者选择了图式阅读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阅读教学,在
摘要:类比思维是一种在各个学科中为人们所广泛运用到的一种思维模式,其有助于人们知识面的拓展以及灵感的激发。中学阶段,十几岁的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正是类比思维培养、应用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化学课堂中,多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维,有助于难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文即结合相应实例,针对中学化学教学中类比思维的应用过程作出简要分析。关键词:类比思维;中学化学教学;应用【中
摘要:词汇是反映一个人外语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一半以上的学生在高中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都曾有过有词汇的困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轻松:快速地掌握词汇,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效率,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就这个话题,本人从教和学两个角度,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看法和有效对策。  关键词:读音;词形;词义;联想;兴趣;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词汇是反映
【摘要】:历史剧教学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或协助学生表演,创设一定情景,用简单的情节再现历史知识点或升华知识点的一种课堂艺术表现形式。历史剧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一定能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真正地促进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历史剧教学;初中历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现在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些现状令人堪忧:由于认为历史是副科,所以学生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应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使之彼此促进,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当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追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挖掘,对课堂教学形式也进行了更新设计,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努力创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一、关注学生的"学"  学生的学,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资料、识图等,进行独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们慢慢领悟到低效教学是阻碍教学发展的拦路石。有效教学便成为了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本篇将从低效教学和有效教学的角度来阐述怎样才能将低效教学转入有效教学。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教师与学生【中图分类号】G642一、引言课堂,是老师上课,学生学习的地方。课堂中,老师的教学不仅影响学生的发展及成长,还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实现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必须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对于小学教学的各项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做好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对于提高我国义务教育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同时,在新课改的要求中也提出了要加强有效引导的方法,通过对小学教学的有效引导,可以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有效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时效性。本文从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之上对小学数学运用有效引导的方法与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和激发兴趣,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让学生产生兴趣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9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一、在活动中中感受数学的乐趣1. 在应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