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学导机制 丰富学习体验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iva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入学导教学机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学导操作,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形成丰富的学习体验认知。教师精心设计学导教案、创设学导学习情境、优化学导教学程序、创新学导学科训练,都能够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形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导课堂 学习体验
  语文学科学导课堂构建时,教师需要有明确的设计操作方向,精选学导教案、创设学导情境、优化学导教程、注重学导训练,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成长。学导课堂追求先学后教教育理念,符合主体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学导教程展开具体的教学行动,让学生先展开自主阅读和思考,进而展开引导和启迪,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文本学习核心,自然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一、精设学导教案,明确情感体验目标
  学导教案设计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两个方向做出具体考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让学生的“学”成为学导课堂构建的基础,明确其情感体验目标,确保学导教程的顺利推进。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掌握丰富教情和学情,这样才能做出更为适合的教学策划。学生有一定阅读基础,展开学科自主学习时才会有更多有利条件,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情感体验认知的获得,围绕学生学习主体展开具体操作,以提升教学适配性。
  教案设计有比较固定的格式,教师大多会遵循基本模式要求展开操作,但在环节细节处理时,可以有更多操作自由。在学导课堂构建设计时,教师需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适当的创新,以提升课堂教学适配性。如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两茎灯草》,教师在教案设计时,从几个环节进行规划。预习环节设计,教师先为学生准备了具体的阅读任务:扫除阅读障碍,自主学习文本;熟读文本内容,确定诵读基点;展开质疑性阅读,找出不理解的内容,设计具体的质疑问题,准备提交班级展开讨论。课堂导入设计,教师利用影视信息展開调度,为学生提供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展开整合性阅读,归结文本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利用自己的话讲述主要情节,针对学生质疑问题进行教学引导。语言鉴赏环节设计,教师要求学生先找出经典的语段进行自主分析,然后为学生准备一些学法指导。
  从教师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其“学导”意识是极为鲜明的。教师为学生布设具体的学习任务,提出明确的要求,然后做出学法储备,适时为学生提供方法支持,体现“先学后教”意识。学生在“先学”操作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为后面接受教师指导做好铺垫。
  二、创设学导情境,激发学习体验思维
  学导情境设计时,教师要利用多种教辅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的学习体验。媒体展示、故事引导、问题启发、演绎介入、话题投放等,都能够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契机,并在不断探索学习中形成真切体验,为教师的“导”做好铺垫。学生有学习个性追求,在教学启动后,教师引导要切准学生学习思维实际,以有效提升学科学习品质。学导结合有先后关系,只有学生充分地“学”,教师的“导”才有实际价值。
  例如,《摔跤》是电影片段介绍,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利用电影片段进行调度,让学生在观看电影时,对人物表现进行直观解读。学生看过电影片段后,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有了一定认知,教师针对性做出引导,要求学生从语言鉴赏中体验人物思想,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展开梳理性阅读,找出一些经典的描写句子,展开个性阅读分析。教师在学生语用鉴赏时,适时做出学法指导,从鉴赏角度选择和鉴赏程序等方面做出提示,成功调动学生语用鉴赏思维。为深度发掘学生学习体验,教师在要求学生充分阅读之后,要写出读后感,对文本中的人物进行深入评价。学生有了观看电影和文本阅读经历,已经拥有更多阅读信息,自然给予积极回应。
  这样,教师为学生做出语言鉴赏任务布设,给学生创造“先学”的机会,然后在学法上展开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体验基础上展开深入思考,自然形成学习体验,并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成长学科综合能力。文本内容比较简单,人物性格也比较鲜明,教师布设学习任务没有太多难度,为学生顺利“先学”创造条件。
  三、优化学导教程,提升学生体验品质
  学导课堂构建有更多选项,教师需要对整个教程有优化处理意识,针对学生体验品质展开教学布设和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以提升其学习品质。教师让学生“先学”时,需要做出必要的干预,给学生布设适合的学习任务,提供更多学习启迪,并设定具体的学习要求,为学生“先学”带来规范设计,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先学”环节。在教师“引导”设计时,教师要对切入时机、引导方式、效果评价等环节做出优化处理,以提升“学导”课堂的操作水平。
  小学生大多没有先学的意识,教师需要在教程设计时有观照意识,让学生顺利启动阅读思维,在不断学习体验中成长学科认知。如在教学《跳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分析,然后给学生设计了讨论话题:“船长为救自己的孩子,将枪口对准了儿子,这样的教育方式科学吗?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做出深度解析。”学生接受这个思考任务后,都能够快速行动起来。涉及家庭教育问题,学生大多有亲身体验,自然有更多发言的冲动,课堂互动气氛逐渐建立。教师深入课堂之中,认真倾听学生的个性发言,针对学生认知观点进行适当的干预。学生个性观点很丰富,其体验属性更为突出。有学生认为,家庭环境不同,家长施教的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这都是极为正常的。这位船长为救自己的孩子,举枪瞄准也是无奈选择,可以理解。也有学生不以为然,认为家庭教育需要和风细雨,给孩子讲清道理最为重要。教师对学生个性观点进行归结,从更高视界展开引导,让学生产生丰富学习体验。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课堂讨论,这是比较常见的方法运用。因为问题设计带有激励性,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这样的“先学”发动是比较适合的。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做出必要的引导,给学生针对性启发,让学生站在更多视点看待问题,确保阅读学习维系在更高水准之上。
  四、注重学导训练,打造学科体验课堂
  注重学导训练设计,教师要有对接和延伸意识,对学导训练内容选择、学导训练形式创新、学导训练对接等展开具体研究,让学生在生活认知对接中建立学科基础认知。课文阅读、信息搜集、网络互动、实地观察、读写训练等,都属于语文学科“学导”训练形式,教师要做好创新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机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学科能力。
  语文教学训练设计内容极为广泛,教师需要对多种教学资源做出整合处理,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合度。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实际,为学生推出了读写训练任务:学习课文写法,选择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现象做迁移性展示,写成小品文,准备参与班级集体展示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展开独立思考,自发进行互动交流,对更多生活素材进行梳理和设计。教师适时介入学生互动交流之中,给学生做出一些具体提示: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现象,选择时要对接地方文化背景,从直观描写中揭示现象背后的文化底蕴。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引导,针对自身素材准备情况展开整合思考,很快就形成了写作规划。经过一番努力,学生大多能够成功完成习作任务。在课堂展示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主动发言,学生参与热情极高,纷纷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评价,将训练推向高潮。
  教师为学生推出了读写任务,这是学生的“先学”机会;在具体构思阶段,教师适度介入,给学生做出一些指导,这是教师的“后教”行为。特别是学生作品展示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自评互评活动,这是学生的“先学”操作;教师最后做出专业点评,这又是标准的“后教”操作。教师准确落实“学导”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丰富体验机会,其助学效果极为显著。
  语文学科教学中引入学导教学机制,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主动权,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感知环节,并在不断体验中形成学科基础能力。学导教程启动后,教师要在学案设计、情境创设、教法优化、训练创新中展开具体研究,以提升学导教学品质,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动力。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展开多重教学调查,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多重体验感知中形成学科能力。
其他文献
一、意外收获——“自然”“偶然”中发现  一次《我们爱剪纸》的汇报课上,学生们以主人翁姿态,分为5个小组进行展示,人人参与,十分精彩,不少老师更是直言:你们班孩子能力真强!回首研究过程,我不禁也发现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这些都是超乎我的活动目标,得到的意外收获。课程就像跑道,在奔跑的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显性课程带来的知识,还有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
小茉莉成年之后,爸爸告诉过她这样一件事:那年五月末的一天,他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屏幕上跳出一条突发新闻,环路上一座立交桥坍塌,压扁了三辆行驶中的汽车,其中有一辆里面是一对母女。那会儿正是妈妈去接她放学的时间,那条路恰好是她们的必经之路,他疯了似的奔向出事地点,不仅忘了打车,连鞋都没顾上穿。他说,那是他最后的良心发现。不过,他又说,良心经常是最狗屁的。  小茉莉直到吃早餐的时候心里还很忐忑,生怕妈妈问
【摘要】多媒体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和优化,它能使抽象变得可感可知,使枯燥变得有趣生动。适切的多媒体延用,可以让字词教学亮起来;适切的多媒体设疑,可以让关键语句突出来;适切的多媒体穿针,可以将文本重点串起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效果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延用 设疑 穿针  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但是到底该怎么引导孩子,却不是所有人都能说清楚的。甚至有一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只看重成绩,认为只要达到了学校和家长的要求,学习状态是怎样的并不重要。但是对于小学英语而言,不是只做几套试题,取得几次好成绩就叫作“学好了”。英语作为一门让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国外新鲜事物的课程,教给学生们更多的应该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方式。我们提出的愉悦课堂的构建概念,正是
【摘要】惠山泥人“彩塑”民间工艺走进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塑型悟美”,传承无锡本土非遗文化,延续无锡民间美术的精神文化,以惠山泥人培育儿童的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惠山泥人塑型悟美传统文化美术素养  惠山泥人“彩塑”民间工艺走进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塑型悟美”,传承无锡本土非遗文化,延续无锡民间美术的精神文化,以惠山泥人培育儿童的传统文化素养。惠山泥人这个传统手艺文化独有的美学韵味,需要我们精心保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的春天,疫情带给教育太多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落下的功课可以补,但学生们共同经历“抗疫”的民族记忆是不能补的。如何抓住这一契机开展特殊而豐厚的教育,设计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实现更有价值的自我成长,是每所学校应深入思考的问题。二、有效策略实施  我校借助“项目式学习”方式,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开展了“历经风雨懂事,刻录成长记忆”项目式学习,全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以陶为师,发现教师之美,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学校 教育 教师 高尚 精湛 活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都强调教师队伍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我校以陶为师,发现教师之美,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
一  我阿婆九十二岁那年,上山去挖王药。她显然早有盘算。进山前的那段时间,天天拿着那台粉红色的智能手机看天气预报,看到未来四天全是点点,眉头打结,情绪不好,那段时间雨落个没完没了,老天像要把一辈子的泪赶趟儿泻,有意拖延阿婆的出门计划,阿婆总希望四天后会是晴天,可手机看不到四天以后,她心里急,把无名火发在手机上,冲着它戳手指,唠唠叨叨地数落:“人家上班都是一上一礼拜,你就上四天,懒尸鬼!多报几天会死
【摘要】浅近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小学阶段,适当地让学生去接触简单小古文,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去真正触摸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去感受汉语的无穷魅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古文学习能力:一、通过比较,体会小古文的言简意赅;二、通过表演,体会小古文的形象生动;三、通过诵读,体会小古文的韵律之美;四、通过续写,体会小古文创作的快乐。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识字教学应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而高年级识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教学的兴趣上。笔者认为需要从预习、重点、串联、延伸四个方面来进行高年级识字教学。  【关键词】识字 预习 重点 串联 延伸  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许多老师认为,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