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盐野七生
1937年生于日本,16岁时读荷马的《伊利亚特》,从此被一个与日本社会截然不同的世界吸引。大学时主修哲学,后游学意大利两年,回到日本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定居罗马至今。主要作品包括《希腊人的故事》《文艺复兴的故事》《十字军的故事》等。
本书讲述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个异质文明,以地中海为战争舞台,为了信仰、土地和贸易控制权相互对抗,最终改变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走向的三场大战——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522年的罗得岛攻防记、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这三场“划分天下之战”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转折,也是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在血与火中欧洲基督教文明与中亚伊斯兰文明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从此,基督教势力日渐衰落,伊斯兰教文明逐渐掌控地中海世界,在历史舞台上开启霸主的征程。
不过,到了十字军兴起的11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势力范围开始大幅度缩小。在这个西欧基督教势力与东方伊斯兰教势力碰撞的时代,拜占庭帝国成为因教义问题而从天主教分离出来的希腊正教的大本营,是一个在这两大新兴势力之间旗帜并不鲜明的中间国家。东地中海的制海权也是在这个时代从拜占庭人手中转移到了海洋城邦国家热那亚和威尼斯等国的手中的。尽管这样的状态只存在过一个短暂的时期,却使得第四次十字军于1204年创建了拉丁帝国,并因此导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在这个时期,只有逃离君士坦丁堡的人们在小亚细亚部分地区建立起来的尼西亚帝国传承了东罗马帝国的血脉。
土耳其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不断蚕食欧洲国家的地盘,曾经恣意妄为的大帝国的领土,除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周边,只剩下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部分。南面的爱琴海被只有区区20万人口的威尼斯和热那亚这样的意大利海洋国家牢牢攥在手里。
在从6世纪到10世纪的拜占庭帝国鼎盛时期,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包括郊区据称已达百万。但到了15世纪初,人口却减少到不足10万,甚至威尼斯、热那亚这些城市的市区人口密度比之更高。当时的意大利人因掌握了冷静而合理的思维方式成为文艺复兴文明的创造者。在他们看来,15世纪的拜占庭人是一群中世纪式的非合理主义者,他们根本不想把精神上的宗教与现实中的政治分离开来,只热衷于谈论宗教,完全缺乏高效运营共同体必不可少的积极性和协作精神,而且很容易为迷信所动。一句话,拜占庭人在同时代的意大利人眼中是一种散漫民族的形象。
15世纪的拜占庭,领土被土耳其包围,军事形同于无,经济受制于西欧商业国家。统治这个帝国的皇帝是碰巧与开国皇帝同名的君士坦丁十一世。他是东罗马帝国最后一任皇帝,49岁,崇尚名誉,性格沉稳,是一位精悍的绅士,恰好体现了逐步走向灭亡的优雅文明。他结过两次婚,都是皇后先他而去,没有子嗣。
拜占庭文明受到了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影响,却又与这些文明不同,它从东方的影响中充分汲取养分,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个性。这位君士坦丁皇帝肩负着保卫拜占庭文明的象征——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使命,而他的对手是一个刚过20岁的土耳其青年。
1937年生于日本,16岁时读荷马的《伊利亚特》,从此被一个与日本社会截然不同的世界吸引。大学时主修哲学,后游学意大利两年,回到日本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定居罗马至今。主要作品包括《希腊人的故事》《文艺复兴的故事》《十字军的故事》等。
本书讲述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个异质文明,以地中海为战争舞台,为了信仰、土地和贸易控制权相互对抗,最终改变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走向的三场大战——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522年的罗得岛攻防记、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这三场“划分天下之战”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转折,也是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在血与火中欧洲基督教文明与中亚伊斯兰文明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从此,基督教势力日渐衰落,伊斯兰教文明逐渐掌控地中海世界,在历史舞台上开启霸主的征程。

不过,到了十字军兴起的11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势力范围开始大幅度缩小。在这个西欧基督教势力与东方伊斯兰教势力碰撞的时代,拜占庭帝国成为因教义问题而从天主教分离出来的希腊正教的大本营,是一个在这两大新兴势力之间旗帜并不鲜明的中间国家。东地中海的制海权也是在这个时代从拜占庭人手中转移到了海洋城邦国家热那亚和威尼斯等国的手中的。尽管这样的状态只存在过一个短暂的时期,却使得第四次十字军于1204年创建了拉丁帝国,并因此导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在这个时期,只有逃离君士坦丁堡的人们在小亚细亚部分地区建立起来的尼西亚帝国传承了东罗马帝国的血脉。
土耳其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不断蚕食欧洲国家的地盘,曾经恣意妄为的大帝国的领土,除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周边,只剩下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部分。南面的爱琴海被只有区区20万人口的威尼斯和热那亚这样的意大利海洋国家牢牢攥在手里。
在从6世纪到10世纪的拜占庭帝国鼎盛时期,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包括郊区据称已达百万。但到了15世纪初,人口却减少到不足10万,甚至威尼斯、热那亚这些城市的市区人口密度比之更高。当时的意大利人因掌握了冷静而合理的思维方式成为文艺复兴文明的创造者。在他们看来,15世纪的拜占庭人是一群中世纪式的非合理主义者,他们根本不想把精神上的宗教与现实中的政治分离开来,只热衷于谈论宗教,完全缺乏高效运营共同体必不可少的积极性和协作精神,而且很容易为迷信所动。一句话,拜占庭人在同时代的意大利人眼中是一种散漫民族的形象。
15世纪的拜占庭,领土被土耳其包围,军事形同于无,经济受制于西欧商业国家。统治这个帝国的皇帝是碰巧与开国皇帝同名的君士坦丁十一世。他是东罗马帝国最后一任皇帝,49岁,崇尚名誉,性格沉稳,是一位精悍的绅士,恰好体现了逐步走向灭亡的优雅文明。他结过两次婚,都是皇后先他而去,没有子嗣。
拜占庭文明受到了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影响,却又与这些文明不同,它从东方的影响中充分汲取养分,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个性。这位君士坦丁皇帝肩负着保卫拜占庭文明的象征——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使命,而他的对手是一个刚过20岁的土耳其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