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化品质的目的,就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要抓住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启发、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遵循鼓励、表扬为主的原则。这样,学生的个性化品质才能得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个性化 品质 培养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语言、气质、风度、习惯、教养、兴趣、爱好、品格、心理状态以及独特的生活经历等等与他人区别开来的特殊性。现代教育强调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发展,这正如巴班斯基所言:“教育与个性的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呢?
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要培育和发挥学生的个性,首先要确保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主体地位。而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教师权威”观念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胆敢对教师传授知识提出质疑就是大不敬,冒犯了教师的尊严。殊不知,在现代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获取信息,教师不再是传统中的知识的垄断者,更重要的是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平等的参与学生的活动,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就會由衷地展现自己的真正内心世界。在这种气氛中学生不会感到紧张、沉闷与压抑。相反,学生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能够大大地激发起求知的欲望,增强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信心,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大胆尝试,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学生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包括识字、朗读、理解与分析、表达等各种不同环节,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这些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先说,“扫清语言”障碍这一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根据上下文去理解字义、词义。老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老师不应该整齐划一地去讲解,但允许学生质疑,教师进行答疑。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再说,“朗读”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习惯的不同,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教学。把兴趣、爱好、习惯相同的分在一组,可以分成自由朗读组;分角色朗读组;表演朗读组;与老师合作组……这样每个同学的朗读能力得到了锻炼,展示了自己的才能。通过朗读,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第三 ,在“理解与分析”这一环节,特别是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对文章写作手法的认识。在这一环节,切忌老师把参考书上的说法讲给学生听。“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而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例如,学习朱自清《背影》,让学生谈谈对父亲的认识。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他们说得有理有据,老师就要充分肯定,不要搞一刀切。学生分析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怎样写的?
对写作手法的分析也是一样,老师绝不可以把文章的写法直接讲给学生听, 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我感悟。例如,学习《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老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课文中写了哪几种花?这些花有什么特点?他们和当时社会上的那些人有相似的特点?主要写的是什么?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一步步思考,自然明白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既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又避免了整齐划一,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因为“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之,在这一环节,老师要本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悟,让他们各抒己见。老师对学生的表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四、在“表达”这一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一个重要环节。表达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也就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中的“说”和“写”。“说”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培养,包括对某个词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写作手法的发现;读后感悟……在教学中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鼓励性原则,学生只要说了,教师就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品质的培养。
“写”也就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培养学生个性化品质,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在教学中作文题目不必死板统一,可以同时出几个题目,让学生任选一个。老师也不必规定学生去取材、立意、布局、谋篇、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写一些千人一面的八股文,而要给学生一定的选择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语文学习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以鼓励为主,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只要他们写,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对行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可以创造条件让他们超前学习内容更深刻、范围更广阔的语文材料,如名家经典作品,鼓励他们超前投入创作实践。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化品质的目的,要在营造宽松、和谐、民主课堂氛围的条件下,抓住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启发、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遵循鼓励、表扬为主的原则。这样,学生的个性化品质才能得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个性化 品质 培养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语言、气质、风度、习惯、教养、兴趣、爱好、品格、心理状态以及独特的生活经历等等与他人区别开来的特殊性。现代教育强调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发展,这正如巴班斯基所言:“教育与个性的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呢?
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要培育和发挥学生的个性,首先要确保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主体地位。而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教师权威”观念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胆敢对教师传授知识提出质疑就是大不敬,冒犯了教师的尊严。殊不知,在现代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获取信息,教师不再是传统中的知识的垄断者,更重要的是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平等的参与学生的活动,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就會由衷地展现自己的真正内心世界。在这种气氛中学生不会感到紧张、沉闷与压抑。相反,学生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能够大大地激发起求知的欲望,增强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信心,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大胆尝试,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学生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包括识字、朗读、理解与分析、表达等各种不同环节,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这些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先说,“扫清语言”障碍这一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根据上下文去理解字义、词义。老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老师不应该整齐划一地去讲解,但允许学生质疑,教师进行答疑。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再说,“朗读”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习惯的不同,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教学。把兴趣、爱好、习惯相同的分在一组,可以分成自由朗读组;分角色朗读组;表演朗读组;与老师合作组……这样每个同学的朗读能力得到了锻炼,展示了自己的才能。通过朗读,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第三 ,在“理解与分析”这一环节,特别是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对文章写作手法的认识。在这一环节,切忌老师把参考书上的说法讲给学生听。“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而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例如,学习朱自清《背影》,让学生谈谈对父亲的认识。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他们说得有理有据,老师就要充分肯定,不要搞一刀切。学生分析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怎样写的?
对写作手法的分析也是一样,老师绝不可以把文章的写法直接讲给学生听, 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我感悟。例如,学习《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老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课文中写了哪几种花?这些花有什么特点?他们和当时社会上的那些人有相似的特点?主要写的是什么?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一步步思考,自然明白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既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又避免了整齐划一,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因为“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之,在这一环节,老师要本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悟,让他们各抒己见。老师对学生的表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四、在“表达”这一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一个重要环节。表达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也就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中的“说”和“写”。“说”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培养,包括对某个词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写作手法的发现;读后感悟……在教学中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鼓励性原则,学生只要说了,教师就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品质的培养。
“写”也就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培养学生个性化品质,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在教学中作文题目不必死板统一,可以同时出几个题目,让学生任选一个。老师也不必规定学生去取材、立意、布局、谋篇、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写一些千人一面的八股文,而要给学生一定的选择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语文学习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以鼓励为主,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只要他们写,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对行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可以创造条件让他们超前学习内容更深刻、范围更广阔的语文材料,如名家经典作品,鼓励他们超前投入创作实践。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化品质的目的,要在营造宽松、和谐、民主课堂氛围的条件下,抓住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启发、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遵循鼓励、表扬为主的原则。这样,学生的个性化品质才能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