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就快要结束了,紧张了一冬天宝宝健康的父母在这个时候可还是不能够掉以轻心哦!因为在冬末时期,除了一些常规疾病例如感冒等以外染上急性喉炎的宝宝开始多了起来。
第一手抓识别和治疗了解急性喉炎
小儿急性喉炎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是以声嘶为主要症状的喉部黏膜炎症。冬春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时期。急性喉炎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尤其是体态较胖的婴幼儿。通常多继发于鼻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来势凶猛,变化快。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3月份是该病的高发期。
为什么宝宝更易患急性喉炎
1 1岁以下的宝宝喉腔狭小,只有成人的1/5,并且在患喉炎时,喉部黏膜肿胀,就使得喉腔更小,也就很容易导致声门的阻塞,引起呼吸困难。
2 婴儿喉部支架的喉软骨较为柔软,并且黏嗅与黏膜下层附着不紧密,因此当有炎症时黏膜肿胀就比较明显,就成为引起呼吸困难的一个原因。
3 婴儿淋巴组织丰富,而喉的黏膜下淋巴组织和腺体组织也很丰富,当发生炎症时淋巴组织增生活跃,腺体分泌增多,这就使得黏膜肿胀加重,喉腔变窄明显,既而引起出现呼吸困难。
4 患喉炎时,喉部及气管分泌物就会增多,而宝宝咳嗽机能差,分泌物就不易排出,这样除喉肿胀外,分泌物增多造成的阻塞也可引起呼吸困难。
5 婴儿对感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不如成人,所以炎症反应比较重,呼吸困难的程度也会比较重。
6 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发生喉痉挛,喉痉挛不仅可以引起喉阻塞,还可使黏膜充血加重,导致喉腔更加狭窄,呼吸困难也就更明显。
急性喉炎什么样
1 急性喉炎起病时即有声音嘶哑、干咳,咳嗽时发出“空一空一空”的声音,似犬吠状,随后因声门下区水肿的发展,出现吸气不畅并伴有喉鸣音,病情逐渐加重可发生显著的吸入性呼吸困难。
2 多数患儿可有不同程度发热,但高热少见,大多数为轻中度发热。由于喉阻塞与缺氧,患儿常伴烦躁不安、拒绝饮食。体检可见面色青紫、三凹症(即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上腹部显著凹陷),病情尤以夜晚为重。
3 为宝宝做喉腔检查可直接见到喉部有黏膜充血、肿胀。
妈妈问题:如果宝宝还没有发热的症状,是否还要送医院呢?
专家作答:一般无论宝宝有没有发烧,妈妈如听到宝宝声音嘶哑及出现犬吠样咳嗽,基本上可诊断为喉炎,这时喉部出现明显的水肿,就应立即把患儿送到医院。小儿喉炎必须早诊断早治疗。若发现活动后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气促或紫绀,说明已有了明显的喉梗阻。给予相应治疗,可避免患儿气管切开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急性喉炎多严重
由于小儿的咳嗽排痰能力远较成人弱,分泌物容易在漏斗状的喉部积聚导致喉炎的发生,而炎症时又容易引起喉部狭窄,甚至产生喉部急性梗阻、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和猝死。
妈妈问题:宝宝喉炎为什么会如此严重呢?专家作答:这是因为小儿喉部生理解剖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小儿喉腔狭窄,软骨软弱;加上此组织黏膜下组织松弛,黏膜内血管及琳巴管丰富,发炎后极易水肿。小儿咳嗽力弱,分泌物不易咳出,更加重了气道的梗阻。另外,咳部组织受到刺激后易发生咳痉挛。对于喉炎的治疗首先保持安静,通常要静点大剂量激素,可迅速减轻喉部水肿。同时,要应用有效的抗生素,要密切观察病情。
急性喉炎的急救措施
急性喉炎患儿如果在安静和入睡量也出现喉鸣和吸气性凹陷,表明已有||度喉梗阻,宜立即送医院诊治;当出现青紫、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征象则已是|||度喉梗阻,必须作抢救治疗,应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第二手抓预防和护理
针对诱发因素做预防
1 外部因素:冬季初春天气寒冷,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妈妈这样做:为预防小儿急性喉炎的发生,即使是在初春时节,家长也应注意宝宝的防寒保暖,宝宝居室的温度最好控制在20c,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居室要做到经常开通窗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饮食上要清淡、温软、易消化、富营养,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油腻、烧烤、燥热食品。让宝宝适当到户外进行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 内部因素:小儿喉腔狭长呈漏斗状,喉软骨发育未完善;小儿喉部神经组织的敏感性比成人高,喉和声带黏膜柔嫩,血管及淋巴丰富,易充血。此外还有营养不均衡、肥胖、缺钙的宝宝。
妈妈这样做:要预防小儿急性喉炎,除了在天气骤变时衣服及时增减外,还要纠正由偏食引起的营养不良。另外,缺钙的宝宝比较容易得这种病,特别是那些较胖、生长较快、相对缺钙的小儿,更易发生急性喉炎或者反复发病,因此经常及时地补钙也可以减少发病机会。
3 疾病因素:麻疹、百日咳、流感、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都有可能并发急性喉炎。
妈妈这样做:冬春季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峰的季节,因此妈妈最好少带宝宝串门与外出,以防小儿受凉感冒或引起呼吸道传染病而增加小儿急性喉炎的发病率。此外,人群集中、空气流通性差的公共场所,妈妈也应尽量少带宝宝去,以减少感染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机会。
第一手抓识别和治疗了解急性喉炎
小儿急性喉炎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是以声嘶为主要症状的喉部黏膜炎症。冬春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时期。急性喉炎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尤其是体态较胖的婴幼儿。通常多继发于鼻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来势凶猛,变化快。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3月份是该病的高发期。
为什么宝宝更易患急性喉炎
1 1岁以下的宝宝喉腔狭小,只有成人的1/5,并且在患喉炎时,喉部黏膜肿胀,就使得喉腔更小,也就很容易导致声门的阻塞,引起呼吸困难。
2 婴儿喉部支架的喉软骨较为柔软,并且黏嗅与黏膜下层附着不紧密,因此当有炎症时黏膜肿胀就比较明显,就成为引起呼吸困难的一个原因。
3 婴儿淋巴组织丰富,而喉的黏膜下淋巴组织和腺体组织也很丰富,当发生炎症时淋巴组织增生活跃,腺体分泌增多,这就使得黏膜肿胀加重,喉腔变窄明显,既而引起出现呼吸困难。
4 患喉炎时,喉部及气管分泌物就会增多,而宝宝咳嗽机能差,分泌物就不易排出,这样除喉肿胀外,分泌物增多造成的阻塞也可引起呼吸困难。
5 婴儿对感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不如成人,所以炎症反应比较重,呼吸困难的程度也会比较重。
6 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发生喉痉挛,喉痉挛不仅可以引起喉阻塞,还可使黏膜充血加重,导致喉腔更加狭窄,呼吸困难也就更明显。
急性喉炎什么样
1 急性喉炎起病时即有声音嘶哑、干咳,咳嗽时发出“空一空一空”的声音,似犬吠状,随后因声门下区水肿的发展,出现吸气不畅并伴有喉鸣音,病情逐渐加重可发生显著的吸入性呼吸困难。
2 多数患儿可有不同程度发热,但高热少见,大多数为轻中度发热。由于喉阻塞与缺氧,患儿常伴烦躁不安、拒绝饮食。体检可见面色青紫、三凹症(即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上腹部显著凹陷),病情尤以夜晚为重。
3 为宝宝做喉腔检查可直接见到喉部有黏膜充血、肿胀。
妈妈问题:如果宝宝还没有发热的症状,是否还要送医院呢?
专家作答:一般无论宝宝有没有发烧,妈妈如听到宝宝声音嘶哑及出现犬吠样咳嗽,基本上可诊断为喉炎,这时喉部出现明显的水肿,就应立即把患儿送到医院。小儿喉炎必须早诊断早治疗。若发现活动后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气促或紫绀,说明已有了明显的喉梗阻。给予相应治疗,可避免患儿气管切开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急性喉炎多严重
由于小儿的咳嗽排痰能力远较成人弱,分泌物容易在漏斗状的喉部积聚导致喉炎的发生,而炎症时又容易引起喉部狭窄,甚至产生喉部急性梗阻、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和猝死。
妈妈问题:宝宝喉炎为什么会如此严重呢?专家作答:这是因为小儿喉部生理解剖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小儿喉腔狭窄,软骨软弱;加上此组织黏膜下组织松弛,黏膜内血管及琳巴管丰富,发炎后极易水肿。小儿咳嗽力弱,分泌物不易咳出,更加重了气道的梗阻。另外,咳部组织受到刺激后易发生咳痉挛。对于喉炎的治疗首先保持安静,通常要静点大剂量激素,可迅速减轻喉部水肿。同时,要应用有效的抗生素,要密切观察病情。
急性喉炎的急救措施
急性喉炎患儿如果在安静和入睡量也出现喉鸣和吸气性凹陷,表明已有||度喉梗阻,宜立即送医院诊治;当出现青紫、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征象则已是|||度喉梗阻,必须作抢救治疗,应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第二手抓预防和护理
针对诱发因素做预防
1 外部因素:冬季初春天气寒冷,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妈妈这样做:为预防小儿急性喉炎的发生,即使是在初春时节,家长也应注意宝宝的防寒保暖,宝宝居室的温度最好控制在20c,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居室要做到经常开通窗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饮食上要清淡、温软、易消化、富营养,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油腻、烧烤、燥热食品。让宝宝适当到户外进行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 内部因素:小儿喉腔狭长呈漏斗状,喉软骨发育未完善;小儿喉部神经组织的敏感性比成人高,喉和声带黏膜柔嫩,血管及淋巴丰富,易充血。此外还有营养不均衡、肥胖、缺钙的宝宝。
妈妈这样做:要预防小儿急性喉炎,除了在天气骤变时衣服及时增减外,还要纠正由偏食引起的营养不良。另外,缺钙的宝宝比较容易得这种病,特别是那些较胖、生长较快、相对缺钙的小儿,更易发生急性喉炎或者反复发病,因此经常及时地补钙也可以减少发病机会。
3 疾病因素:麻疹、百日咳、流感、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都有可能并发急性喉炎。
妈妈这样做:冬春季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峰的季节,因此妈妈最好少带宝宝串门与外出,以防小儿受凉感冒或引起呼吸道传染病而增加小儿急性喉炎的发病率。此外,人群集中、空气流通性差的公共场所,妈妈也应尽量少带宝宝去,以减少感染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