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源”,开发班本微课程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n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本微课程,具有切入口小、组织灵活、富有挑战的鲜明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如何开发适宜性的班本微课程,为幼儿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成长空间呢?《给小学校长写封信》班级微课程作出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源于兴趣,生发课程;源于动力,推进课程;源于合作,助力课程。
   【关键词】班本微课程;兴趣;动力;合作
   在对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中,班本微课程凭借细小的切入点、灵活的组织形式、无法预知的挑战性深受孩子和老师们的喜爱。结合生活实际,考虑班级学情,顺应幼儿需要,创生班本微课程,是对幼儿教师的一大挑战。疫情背景下的《给小学校长写封信》班级微课程,就是我的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源于兴趣,生发课程
   班本微课程的开发,需要兴趣为先,即充分研判班级学情,充分预估儿童兴趣,基于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有机会从事适宜其水平和需要的活动,在兴趣和需要的引发下不断深入学习,并从中获得新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深入到班级的幼儿中去,在有意无意的师幼互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源,捕捉幼儿的兴趣点。
   2020年寒假的一场疫情突袭,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深刻记忆。春暖花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我们大班迎来了开学季,同时也是毕业季。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是每个准小学生及其家长、每个大班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在疫情的大背景下,虽然很多以往对孩子来说很有价值的一些经典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但是孩子们对于“小学”的热情依旧一天天热起来。
   “对于小学,你最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犹如重磅炸弹,掀起了孩子们讨论的热潮:
   “小学里还有滑梯吗?”“小学里的操场真大呀,可以踢足球,想想就高兴。”“小学里男老师是不是很多,我有点害怕,会不会很凶?”“小学里要考试的,如果考不好怎么办?”“小学里还会睡午觉吗?也会有小床吗?”……
   孩子们对小学有向往、有期待、有疑惑也有忐忑,这些问题该问谁呢?
   函函说:“问校长。”函函的想法让小朋友们一愣。函函见没人回应她,连忙解释说:“幼儿园里园长最大,小学里校长最大,校长肯定什么都知道。”函函的话获得小朋友们的赞同。
   我灵机一动,敏锐地把孩子的兴趣点确定为班本微课程的生发点:“孩子们,那就想个法子,给小学校长写封信呗!”孩子们欢呼雀跃,一致称好。
   “我们又不会写字,怎么写信呀?”小哲说。“我们可以画画呀!”诺诺回答。“以前我们给爸爸写信,就画个爸爸的头,那现在校长怎么画?”小哲一脸疑惑。在经过短暂的思考后,悦悦说:“‘校’就画个笑脸,‘长’就画个仙人掌,读音是一样的。”“哈哈,会笑的仙人掌就是校长!”孩子们很受启发。
   “写信第一行都要写称呼,比如‘校长您好’,刚才小朋友说画个笑脸和仙人掌就是校长,那‘您好’怎么画?”我抛出话题。有的说:“画个爱心。”有的循着刚才的思路,思考着和“您好”同音的字。萱萱另辟蹊径说:“画两只手握在一起,因为两个人见面先要握手说‘你好,你好’”。
   这就是孩子的世界,带着童真、童趣,探究着这个未知的世界。一次关于“小学”的谈话引发了“要给小学校长写封信”的意愿,在你来我往的思辨中,孩子们关注现实生活、主动学习、有效表征,在学习中创造、在学习中发展,并不断习得新经验。
   二、源于动力,推进课程
   班本微课程的开发,需要过程为重,即在把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班本微课程的开发点之后,还要把单一的活动发展成系列化的课程。为此,教师必须不断推进和支持,提供活动的时间、空间、材料和适宜的回应,让幼儿不断面对新的情景、新的挑战,发现新的问题,进行新的尝试,在源源不断的动力驱动下,不断经历活动的过程,获得适宜性的发展。
   每个孩子带着“给校长写封信”的小任务回家继续探究。双休日后,孩子们纷纷带着他们的“信”开始展示:
   这是锟锟的信,信中,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他喜欢什么;又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他担心什么。锟锟的担心,勾起了大多数孩子隐藏的忐忑:小学里考试考不好怎么办?浩浩说:“我姐姐有一次考得不好,被妈妈打了。”丫丫说:“我前两天在拼音班里错了好几个拼音,妈妈说‘这样下去,到了小学就会考不及格’。”丫丫说完,眼圈都有点红了。梓萱立即站起来说:“丫丫不要担心,你以后认真听就能考好的。我妈妈告诉我‘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考试就没问题。’”
   同伴的安慰,犹如一阵温暖的春风拂过心田,压抑的气氛一下子又好了起来。孩子们又开始介绍着自己的信。在不同的信中,孩子们关注的方面可真不少:如关注人——比如校长是男的,还是女的,男老师多不多;关注物——比如学习用具、生活用品;关注境——比如校园环境;关注事——有生活方面的,比如作息、饮食、睡觉、游戏;有学习方面的,比如作业、考试……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相似点、交叉点。
   “这么多信难道都去寄给校长吗?”我又一次抛出话题。“那也太多了!”孩子们异口同声。诺诺说:“我们挑一些大家都想问的问题,写在一封信里。”这个提议得到一致同意后,他们自发挑选这次写信写得比较好的、画画突出的几个小朋友组成“写信组”,完成我们大7班“给校长的一封信”。而其他的孩子也没闲着,他们对写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写信”,孩子们的联想能力丰富了,表征能力增强了,他们还会时不时神秘地递给老师一封信,也会同伴间相互写信,交流着属于他们的小秘密。
   三、源于合作,助力课程
   班本微课程的开发,需要合作为源,即充分调动幼儿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家长资源在班本微课程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助力班本微课程的顺利推进,预约班本微课程的精彩成效。
   在经过集体探究—亲子探究—小组探究—集体探究的多次活动后,历时一周的“给小学校长的信”终于写完了。细心的孩子们给信包上了信封,不仅在信封上写明“小学校长收”,而且画了爱心贴在了封口上,真是仪式感十足。
   “信要寄给哪个校长?”孩子们又开始纠结起来。林林的妈妈正好是本市某小学的副校长,在孩子们充满羡慕、期待的目光中,林林非常认真地答应小朋友们:一定将信送到妈妈手里。
   林林的妈妈非常给力,根据孩子们的问题,拍摄了小学生的一日生活:有小学生上课的场景、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小学生上体育课、小学里宽大的运动场……孩子们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信”还是意犹未尽。这封特殊的“信”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因为疫情我们不能亲身前往小学的参观体验的遗憾,孩子们被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完全吸引了,时不时发出“哇”的惊叹声,上小学的意愿被充分勾起,曾经有的丝丝忐忑,似乎也不再那么重要……
   我們就是这样,不断追随孩子的脚步,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共同畅想,在童言童语中共同成长,家园携手,一起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顺利渡过这一转折,为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让大班幼儿在这个特殊“毕业季”中同样有发展、有收获。
   源于兴趣,生发课程——源于动力,推进课程——源于合作,助力课程,把握三“源”,我们一定能步入班本微课程开发的本真之境。
其他文献
物联网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其产业链的建设与完善。运用SWOT法对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具备前景好、市场广阔、基础坚实等优势,但存在发展
在农村道路建设讲求经济性、实用性的形势下,经过对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的骨架结构特点、形成等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架构混凝土更适合农村道路建设的结论.这对低等级路面类型的选
以铜尾矿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压成型、蒸压养护制成承重标准砖,尾矿用量占同体原料总质量的85%,产品抗压强度16.1MPa,抗折强度3.8MPa,干燥收缩性能和冻融性合格。对影响产品性能的几个
随着我国框架结构和钢结构体系的发展,迫切需要发展高质量的轻质内隔墙板和外墙复合板。按照我国墙体材料“十五”规划,机械化生产的轻质多孔条板、外墙复合保温板及带有饰面
临近春节,疫情来袭,武汉"封城"。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研究的学者,我很快意识到,疫情面前人们不仅需要做好个人身体防护,更需要构筑强大心理防线,缓解个体心理焦虑,疏
河北省第一条世行贷款项目石安高速公路通车已近八年,急需进行维修。在对路面状况、养护质量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检测、评价后,并经过几次专家咨询会进行维修方案的比选,最终确定
采用多维面孔任务(face dimensions task)探讨了信息类型和位置对7~17岁儿童面孔加工的作用。该任务通过改变面孔的类型信息(特征和结构)和位置信息(眼部和嘴部),要求儿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