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实施充满魅力的语言评价,不仅促进教学过程的有序组织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师应从准确生动、巧妙机智、幽默诙谐、独特创新四个角度打造评价语言,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魅力。
关键词:课堂评价;思想品德课堂;教师评价语
如何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魅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使用评价性语言的看法:
一、借助准确生动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无休止的意念和力量。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更要善于利用丰富的评价语言,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评价: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
比如,在讲授《杜绝不良嗜好》“正确看待网络影响”内容时,我把学生分正反两组讨论网络利弊,并邀请小组派代表总结回答,其中一个学生非常大声地说:“乐XX。”我笑着问他:“你为什么不推荐自己呢?”他说:“我说得不好。”其他学生都笑了,我也笑着说:“你认为你回答得不好,是你太谦虚了吧?回答得不好更需要锻炼是不是?乐XX说得好,就让他做老师来评价你的答案,你看行不?”那位学生很爽快地站起来,结果说得很好,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课后同行老师评价说我非常富有教学机智,捕捉到了难得的教学资源并及时作出评价。我的一句“你太谦虚了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当然也没有忽略另一个“读得好”的学生,请他做评委,提升了对方的自信,真是各得其所。
二、借助巧妙机智的否定性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评价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藏在学生的心里。”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机智来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细节,在对学生进行否定性评价时尤为如此。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上也会存在差异,回答也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有些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等单一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显然,这样的评价语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教师在否定性评价时也应讲究艺术,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在讲授《生活处处有合作》“合作价值”知识点时,我设计了“让学生举例说明合作价值”的教学环节。合作的第一个价值——合作可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增强团结。正确举例应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等答案。有个学生举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一举例貌似对但不准确。随后我评价道:“说明你们预习很充分,把合作的第二个价值——合作可以扬长避短、集思广益、优势互补的举例提前说出来了,我们其他同学要学习,但第一个价值还有其他举例,你能试试吗?”学生也回答出来了。
随后学生高兴地坐下了,眼神中满是成功的喜悦。这充满爱心、巧妙的话语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觉得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他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一个个教学高潮就此形成。生动巧妙的评价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借助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在一笑之余引发学生去领悟,充分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感染和吸引学生,真正使学生获得豁然开朗的喜悦。
1.幽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一次上课,我在上讲台时不小心,一步踏空,跌了一跤,惹得学生哄堂大笑。这本使我十分尴尬,但我立刻反应过来,不慌不忙地拣起备课本,稳步走上讲台,严肃地扫视了一下教室,学生们一下子静了下来。接着,我说:“大家刚才已经看到了,我在走上讲台时跌了一跤,像我这样好端端地走路会摔跤,那么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能一帆风顺,畅通无阻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可能,也会摔跤的。”“那么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摔跤是指遇到什么?”有学生说:“挫折。”这时我因势利导地导入新课:“对,这就叫挫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框。”这种随机应变,使尴尬变成幽默,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框内容的兴趣,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幽默有利于德育目标的“无声”渗透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巧妙利用幽默故事,自然过渡并触及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缩减教育时空,避免空洞说教。例如,在讲授《受人尊重的奥秘》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要去苏州的年轻人途中迷了路,在三岔路口,他看到一位放牛的老人,便问:“嘿,老头儿,从这里到苏州去走哪条路?还有多远?”老人回答说:“走中间那条路,到苏州还有六七千丈。”他奇怪地问:“老头儿,你们这地方怎么讲丈不讲里(礼)?”老人说:“自从来了不讲礼(里)的人后,就不再讲里(礼)了。”这个幽默故事让学生在笑声中认识到为人要讲礼貌,懂得了要得到别人尊重必须首先尊重别人的道理。
可见,幽默是调节课堂气氛的调味剂,它既能激起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又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会心一笑中感悟道德要求,让课堂教学散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四、借助独特创新的评价语言拉近师生距离
评价语言的形式应多种多样,教师可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有时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也是时代变化的“晴雨表”。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能紧密结合时代感,让自己的语言保持“新鲜”的源泉。信息时代来临、网络语言流行、世界文化的融合导致外来词汇的大量涌入,而学生往往成为追赶潮流的先锋。教师要及时了解当下网络热词,如“爸爸去哪儿”“都教授”,适当地引入教学当中,必然使学生耳目一新。
评价语的运用是门艺术,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在实践中要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评价语言,也应广泛收集自己的评价语言,加强积累,这样使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机智善变。因此,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让我们用充满智慧的课堂评价语言唤醒孩子们的热情,呵护孩子们的心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如此,我们的课堂会变得熠熠生辉,生命的精彩也在此刻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尤升旗.课堂评价,怎一个“好”字了得[J].人民教育,2013,(11).
[2]唐良平.中小学教师课堂语言评价要做到“五个统筹”[J].当代教育论坛,2011,(5).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秀峰中学)
关键词:课堂评价;思想品德课堂;教师评价语
如何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魅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使用评价性语言的看法:
一、借助准确生动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无休止的意念和力量。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更要善于利用丰富的评价语言,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评价: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
比如,在讲授《杜绝不良嗜好》“正确看待网络影响”内容时,我把学生分正反两组讨论网络利弊,并邀请小组派代表总结回答,其中一个学生非常大声地说:“乐XX。”我笑着问他:“你为什么不推荐自己呢?”他说:“我说得不好。”其他学生都笑了,我也笑着说:“你认为你回答得不好,是你太谦虚了吧?回答得不好更需要锻炼是不是?乐XX说得好,就让他做老师来评价你的答案,你看行不?”那位学生很爽快地站起来,结果说得很好,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课后同行老师评价说我非常富有教学机智,捕捉到了难得的教学资源并及时作出评价。我的一句“你太谦虚了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当然也没有忽略另一个“读得好”的学生,请他做评委,提升了对方的自信,真是各得其所。
二、借助巧妙机智的否定性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评价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藏在学生的心里。”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机智来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细节,在对学生进行否定性评价时尤为如此。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上也会存在差异,回答也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有些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等单一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显然,这样的评价语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教师在否定性评价时也应讲究艺术,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在讲授《生活处处有合作》“合作价值”知识点时,我设计了“让学生举例说明合作价值”的教学环节。合作的第一个价值——合作可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增强团结。正确举例应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等答案。有个学生举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一举例貌似对但不准确。随后我评价道:“说明你们预习很充分,把合作的第二个价值——合作可以扬长避短、集思广益、优势互补的举例提前说出来了,我们其他同学要学习,但第一个价值还有其他举例,你能试试吗?”学生也回答出来了。
随后学生高兴地坐下了,眼神中满是成功的喜悦。这充满爱心、巧妙的话语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觉得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他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一个个教学高潮就此形成。生动巧妙的评价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借助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在一笑之余引发学生去领悟,充分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感染和吸引学生,真正使学生获得豁然开朗的喜悦。
1.幽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一次上课,我在上讲台时不小心,一步踏空,跌了一跤,惹得学生哄堂大笑。这本使我十分尴尬,但我立刻反应过来,不慌不忙地拣起备课本,稳步走上讲台,严肃地扫视了一下教室,学生们一下子静了下来。接着,我说:“大家刚才已经看到了,我在走上讲台时跌了一跤,像我这样好端端地走路会摔跤,那么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能一帆风顺,畅通无阻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可能,也会摔跤的。”“那么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摔跤是指遇到什么?”有学生说:“挫折。”这时我因势利导地导入新课:“对,这就叫挫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框。”这种随机应变,使尴尬变成幽默,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框内容的兴趣,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幽默有利于德育目标的“无声”渗透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巧妙利用幽默故事,自然过渡并触及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缩减教育时空,避免空洞说教。例如,在讲授《受人尊重的奥秘》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要去苏州的年轻人途中迷了路,在三岔路口,他看到一位放牛的老人,便问:“嘿,老头儿,从这里到苏州去走哪条路?还有多远?”老人回答说:“走中间那条路,到苏州还有六七千丈。”他奇怪地问:“老头儿,你们这地方怎么讲丈不讲里(礼)?”老人说:“自从来了不讲礼(里)的人后,就不再讲里(礼)了。”这个幽默故事让学生在笑声中认识到为人要讲礼貌,懂得了要得到别人尊重必须首先尊重别人的道理。
可见,幽默是调节课堂气氛的调味剂,它既能激起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又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会心一笑中感悟道德要求,让课堂教学散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四、借助独特创新的评价语言拉近师生距离
评价语言的形式应多种多样,教师可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有时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也是时代变化的“晴雨表”。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能紧密结合时代感,让自己的语言保持“新鲜”的源泉。信息时代来临、网络语言流行、世界文化的融合导致外来词汇的大量涌入,而学生往往成为追赶潮流的先锋。教师要及时了解当下网络热词,如“爸爸去哪儿”“都教授”,适当地引入教学当中,必然使学生耳目一新。
评价语的运用是门艺术,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在实践中要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评价语言,也应广泛收集自己的评价语言,加强积累,这样使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机智善变。因此,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让我们用充满智慧的课堂评价语言唤醒孩子们的热情,呵护孩子们的心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如此,我们的课堂会变得熠熠生辉,生命的精彩也在此刻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尤升旗.课堂评价,怎一个“好”字了得[J].人民教育,2013,(11).
[2]唐良平.中小学教师课堂语言评价要做到“五个统筹”[J].当代教育论坛,2011,(5).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秀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