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一例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bo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62岁.因"反复上腹疼痛6个月,加重5 d"于2008年7月14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予以抗炎、止痛治疗后有所好转,但反复发作,诊断不清.5 d前左上腹出现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频繁恶心、呕吐.既往史:胆囊结石3年,未予治疗.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饮白酒40余年,250 ml/d.查体:体温38℃,脉搏109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00/65 mm Hg.急性病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平坦,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肝脾触诊不满意,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0.95,尿素氮9.9 mmol/L,肌酐98 μmol/L,谷丙转氨酶76 U/L,谷草转氨酶121 U/L。

其他文献
我们在2005年7月和2007年12月选择两例胰腺囊腺瘤患者施行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期刊
期刊
B7-H3是近年来发现的共刺激分子家族中的一员,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7-H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期刊
患者女,45岁.主因"左腋下肿物切除后15个月复发10个月"于2008年8月28日入院.患者15个月前因"左腋下肿物"在当地医院行"左腋下肿物切除术",第1次手术后病理报告示:软组织颗粒细胞瘤.10个月前,肿物复发,增长速度较快。
期刊
患者男,53岁.因"阑尾切除术后,持续高热1 d"于2008年2月2日入院.患者4 d前无诱因出现发热、腹痛,当地县人民医院以"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收入院.入院后给予"头孢哌酮"抗感染治疗,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留置盆腔引流管,但患者持续高热,伴有感染性休克,于术后第1天转入我院ICU病房。
期刊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肝癌方法不断进展的基础上,基因治疗、免疫治疗获得兴起,特别是免疫治疗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的第四种模式,显示了广阔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目的 探讨经腹经后纵隔进行贲门癌根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的患者进行经腹经后纵隔贲门癌根治术,其中根治性近端胃食管切除9例,根治性全胃食管切除17例.结果 本组26例均成功完成经腹经后纵隔贲门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全胃切除(189±39)min,近端胃切除(153±35)min;平均手术出血量:全胃切除(200±80)ml,近端胃切除(168±76)ml;平均清扫淋巴
目的 研究直肠癌直肠系膜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状况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大组织切片,对62例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手术标本进行研究,并对62例患者随访4~60个月.对环周切缘癌浸润(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 involvement,CRMI)
国外有学者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胃造瘘双腔管行胃减压及肠内营养[1-3].笔者就此方法在胃癌手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作一探讨。
期刊
米卡芬净(FK463,商品名米开民)是一种新型注射用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β-(1,3)-D-葡萄糖合成酶,破坏真菌细胞壁而发挥抗菌作用[1],对包括唑类药物耐药的念珠菌属和曲霉菌属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