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a教学中学生交流能力培养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f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关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问题,先来看看几个课堂实录:
  实录1:七年级下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师在刚讲完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来找位置后,出示一张图片,给出点A(3,2).
  师:你能根据给出的点,画出这个点所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吗?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生:……(一片沉默)
  实录2:八年级下册《梯形》第一课时,教师布置学生求解一等腰梯形的面积。
  师:图中上底AB=3, 下底DC=9,腰AD=5,是不是?
  生:是.
  师:要求梯形面积,应该先求高,是不是?
  生:是.
  ……
  从以上课堂实录看出,课堂教学中教师上课“满堂灌”,教师设问目的不明确,教师提问少或者提问方式不当等等,导致学生仍然可能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对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说不出,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提不出问题,缺乏与人交流合作能力。这些现象反映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能力培养的欠缺。《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目标之一”,同时,给数学交流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把“会数学交流”定位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什么是数学交流能力?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所以,数学交流是一个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反复、复杂过程,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直观与书面形式进行交流,集逻辑思维、操作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于一体。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发表以下观点: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交流的形式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主要是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包括学生听取教师讲课,教师听取学生发言,也包括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师生之间的讨论。生生交流是指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相互说理,小组合作探究、猜想、归纳、验证等数学活动之间的交流.这一过程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通过倾听、述说,生生、师生之间交流无拘无束,配合更为密切,可以使课堂更为活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认知结构臻于完善,聆听、表达更为准确,在一瞬间迅速定向认清解题方向或途径。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1、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注重教学语言训练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能说会讲”,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的工具。口语训练的层次:说正确,说完整,符合逻辑地说,说得简练以及尽量说得有风趣。例如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可用“三线合一”来概括;讲圆心角、圆周角时可用一个圆中“等弧对等角”来理解;讲抛物线平移时,“左加右减”可以较好的解决问题。
  2、创设数学交流的环境,营造数学交流氛围
  第一,实施情感教育,营造交流氛围。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敞开心扉。教师在课堂上用真诚的微笑表情,热情自然的表情,信任鼓励的目光来激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交流活动中来。
  第二,设置合作交流小组,创设动态的多向交流模式,最大限度的扩展学生的交流层面,提高学生的交流频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交流的可能。
  第三,定期开展数学活动课,给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舞台。定期开展数学活动,可以给具有较强数学能力的同学一个表现的舞台,同时也可以提高其他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课外活动可以是“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问题”,也可以是各種数学讲座、一些数学小竞赛,还可以是一些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应用数学,去进行数学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那种形式,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教师的作用只是给学生搭好台,真正唱戏的仍是学生。
  第四,通过写数学周记或数学小论文,提高学生书面交流能力。在课后学习中给学生创造写数学的机会,来提高学生进行书面数学交流的能力。可以每周布置一篇数学周记或是数学小论文,要求学生写出有关教材某章节的总结,或是某道题的解题分析、解题体会,还可能是学习数学的一些感受,对某些解题方法的总结等等,具体内容由学生自行决定。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可与同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完成后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再作修改,再参加全班的交流。通过这些做法,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高涨起来,数学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同时对课堂教学也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发掘课堂交流因素,促进师生广泛交流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坚决改变那种教师“包讲”或者学生仅只是在教师设计的框框里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
  第一,创设情境,定向导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感知学习目标,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为学生整节课的学习活动提供动力并规划方向。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可设计了《海上日出》的其中一段,引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第二,加强实际问题的技巧教学,使交流更具有目的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不同类型的实际题目特点,要明确题目对于学生的接受难度,如实录1中学生刚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对于由点到坐标系,学生一时找不到方法,教师则应对这个问题进行梯度化,层次化,然后指导课后写出解题反思总结。
  4、发挥学生在课堂交流中的主体作用
  针对新知识、新问题的特点,教师设计一组具有内在联系和一定梯度的问题,运用化归、类比、归纳、猜想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结论,自己去设计解题的计划,自己去完成解题步骤。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在某些学生有困难的地方作一些必要的提示和一些示范性的板书即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主动的获取知识。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课堂数学交流能力,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的一个重要途径。
  只有这样,初中数学交流能力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綦春霞《数学课程论与数学课程教材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章建跃 朱文芳《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J],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4] 丁亿 《数学交流的价值及其内容与形式》,载《数学教学》,1998年第2期.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生不能够学好物理,兴趣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够展开有效的教学,反之,则是浪费时间、精力的无用功。本文简单的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中学物理兴趣。  关键词:中学物理 兴趣培养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动力源泉。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
【摘要】班主任工作中与学生谈心是一门艺术,学生年龄、性格、环境不同形成了他们不同的气质个性和心理特征。针对优等生的自傲心理,找出自省点;针对后进生的自卑心理,挖掘闪光点;针对中等生的无为心理,开启动力点;针对偶犯错误同学的自弃心理,激发内燃点。讲究谈心艺术,让真诚的谈心成为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心灵火花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谈心教育 学生 心理特点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使现在一些学生对学校的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实施创造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在现在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因此,如果很多中学教师已经开始重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正所谓授以“鱼”不如授以“
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主体创新的精神,应成为体育教师新的教学观。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个体之间差距较大,认知度、接受能力等差距也比较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科意义及相关理解的传达。改变教学组织形成及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作者在体育教学方面有如下几点试探。
本文从运动合成的观点来讨论椭圆的形成,并用它来解释示波器上李沙育图形的数学原理。椭圆是质点在X轴上和Y轴上两个简谐振动的合运动所形成的轨迹。  设质点P(X,Y)在半径为a的圆周上作匀速运动,op在X轴上的投影为OM,M为P点的横坐标,则x=OM=acos当P点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它在X轴上的投影就是质点作振幅为a的简谐振动(图一)。  质点P(X,Y)在半径为b的圆周上作匀速运动,op在Y轴上的投
一、问题的提出  “说课”这个名词的出现和作为一种单独的教研形式广为运用,始于1987年6月河南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为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业务水平进行的一种活动,是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的产物,始于初中数学学科。1991年7月,《中国教育报》首次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从而揭开了说课活动的序幕。现在已经推广到中小学的各个学科,学会说课已经成为我们每位教师必修课,因为它与我们教师职业息息相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摆脱困境,走向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呢?本文对这一问题做了试探性的研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一、前言  在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工作指导思想和“安全第一”的体育教学要求,仍是当今中、小学体育教学要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意在向广大体育教师提供系统、全面、科学的预防体育教学中安全措施的路径与方法。  二、安全措施的虚与实  体育教学中,健康运动、安全运动、科学运动、快乐运动、有效运动已成为体育教师的共识。“安全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对待体育教学中安
摘要: 在新课导入设计中,当然要充分考虑这三者之间以及它们和新课导入的关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和他们的认识水平),是导入设计的重要依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是导入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导入设计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在综合学生和教材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新课导入的设计;教师所设计的新课导入既要能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又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教材内容有着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