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几点浅见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2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时下的语文课堂也真的“新”起来了,“生成”成了时尚,“感悟”成了主流,“对话”成了新宠。各种教学风格和流派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面对各种各样可参考的蓝本,我们却不知该怎样“扬弃”。笔者以为,在鼓励大胆创新的同时,更应该继承传统的优秀教学文化。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站在现代的角度,给传统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内涵。经过选择性吸纳和涅槃般的重生,才能开出鲜艳夺目的奇葩。
  
  一、人文感悟与语文感悟相辅相成
  
  语文以人文为灵魂,失去了人文这一灵魂必将成为“躯壳”。但人文不能包括、取代语文。人文的感悟是建立在潜心会文和对文字的咀嚼、品味上的。离开了语文,人文感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人文感悟能更好促进学生对语文的感悟,领悟文章遣字造句的精妙。二者只有结伴同行才能相得益彰,感悟之“花”才能常开不谢,语文课堂也因此能青春永驻。
  要让学生理解和领悟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优秀范例,将语言的增、删、调、改科学运用,以此品味语言的精美,感悟用词的妙处,让学生从这一句、这一段、这一篇的学习中获取方法,再迁移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中去,以形成举一反三的语文能力。
  此外,要真正感悟语文,必须重视语文习得后的感悟。在课堂上,应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任何技能技巧的感悟、学习与掌握都是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基本功训练,是学习语文永恒的主题。这样做或许能使新课堂淡化甚至失落的语文感悟及训练得到理性的回归。
  
  二、“一题探究”与“多元思考”兼顾
  
  “一题探究”是指教师在课始设定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据此展开思考并解答,即“带着问题读”。在新课标日益推进的今天,这一方法越来越暴露出它的不足。首先,它禁锢了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多元思考与解读能力。由于带着问题,学生忙于求答,不可能也不允许去多元解读。这样,让学生多元感悟、张扬阅读个性就成了纸上谈兵。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依赖心理,不愿意动脑思考质疑,思维能力也就没有了持续生长的空间。其次,带着问题读,由于被教师或问题牵着鼻子,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缺失。为此,有的教师曾以“零问题”的姿态走进课堂。但“零问题”也带来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教师主导地位的缺位。
  怎样才能有机地解决好以上弊端并使“教”与“学”得以巧妙结合呢?在教《去年的树》一文时,笔者作了尝试,即以“零问题”为发端,让学生自主探究。由于没有了问题,心理自由了,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课堂上,他们畅所欲言。我再适时亮出自己的解读,引领学生思考:文中小鸟追问的对象——树桩、大门、火柴、灯火是什么关系呢?这四者有着递进关系,就是离树的本质越来越远。然而,小鸟还是孜孜不倦地追求,可见其心之诚、情之切。
  在学生多元感悟之后,教师灵活把握好时机,呈现自己的解读结果,让学生由“一题探究”向“多元思考”转变,让不同的方法巧妙结合,这样才能真正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
  
  三、“闹”与“静”相结合
  
  目前的新课堂,为了追求精彩,出现了花样不断翻新的热闹情景:表演、讨论、探究,十八般武艺纷纷登场。然而,在崇尚热闹的背后往往忽视了课堂的“静”。殊不知,“精彩”缘于学生的静思默想,缘于学生的默默阅读、潜心感悟。
  语文课堂有时候应该“静”下来,让学生静静地与文本对话,静静地揣摩语言、静静地思考想象,浸淫在语言文字中,从中汲取养分。读写结合也需要静,补白文本、放飞思想更需要静。
  笔者在语文教学方面曾作有益探索:每上一篇新课文,留出一定时间,先让学生静静感悟思索,让他们充分发挥、闹腾之后我再解读。解读后,又让他们潜心思考,放飞想象,写出体会,相互探讨,我又再去解读、点评。这样,让他们多次“闹”与“静”相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效果非常明显。活泼的课堂是我们所追求的,闹中有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崇尚流行,追求的是适合儿童的教学,回归本色的语文。◆(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八一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低温状态下Wistar大鼠血液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比容(HCT)和血糖(GLU)的变化.方
在因我有事请假而由实习老师管理的第三节课时,班上的七八个同学一起打骂王钢同学,害得他第二天不敢来上学,怕再次挨打。我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即将结束实习的老师在班上举行“告别会”,师生依依惜别,互赠留言。许多男生的眼眶都湿润了,一些女孩则低声哭了起来,教室里一片伤感。而此时,“调皮大王”王钢依旧嘻皮笑脸,嘲笑伤感的男同学,骂女同学“假正经”。同学们由生气转为愤怒,由指责转为动手打人。实习老师由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我发现这一理念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得到了很好体现,编者巧妙地围绕专题组织每个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处处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那么如何根据这套教材,充分运用各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此次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营造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读书、说话,表达喜怒哀乐,倾吐心声。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成绩,是多年来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  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要让他们学习较多的写作知识,从而有能力写好作文;二要让他们多接近生活实际,丰富写作素材,充分认识事物,形成作文的丰厚内容,将熟悉、易于下笔的写作素材作成内容充实的文章。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成绩的基本方面,也是小学生作文成功之路。    一、学习写作知识    1.指导学生看一点写作知识的专著。如小学生作文知识讲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了解空气净化器对超声洁牙诊室内颗粒物的净化效果,探讨室内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净化器净化效果的影响,于2016年11-12月选择深圳市某超声洁牙诊室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气溶胶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评价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 Pubmed、Medline、CNKI、CBM、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数据,利用RevMan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