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观及其转变

来源 :自然辩证法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100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社会心理学内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科学观:自然科学观和人文社会科学观。社会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观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影响的结果,其特点是:1.重经验事实的积累,轻理论基础的建设;2.过度强调实验验证;3.超历史文化的倾向;4.价值中立倾向。作者认为,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人”不同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物”,社会心理现象具有社会文化历史特性和价值负荷的特点。因此,社会心理学应该抛弃以自然科学模式塑造社会心理学的尝试,走人文社会科学之路。 There are two opposite views of science in contemporary social psychology: natur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natural science 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 is the result of the positivism methodolog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1. Emphasis on the accumulation of empirical facts, light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building; 2. Overemphasis on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3. Supe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endencies; 4. Value-neutral tendencie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people” studied by social psychology is different from the “things” studied by natural sciences, and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and value. Therefore, social psychology should abandon the attempt to shape social psychology with the mode of natural science and take the path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其他文献
本文的重点不在于探讨宋明儒学分系理论的优劣,而是希望在不同理论的陈述介绍之外,通过一个本性诠释学的观点(成中英)将之综合.这种综合的作法并非取消个别分系理论的特殊性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革命 ,对迄今为止的人类思维、生活方式、生存状态 ,仍在产生巨大的冲击和震撼 ;与此同时 ,恐惧现实世界和推崇“虚拟现实”的造神运动已经萌芽。本
本文对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摩梭)及邻近彝族、藏族等民族的亲属关系、婚姻、政治、经济及宗教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完全的父系和母系(包括"阿注”)是在特定政治、宗教和经
宗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两者之间既有相容性,又有不相协调的方面。宗教对终极关怀问题的关注,以及它的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既是物质———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的 ,又是精神观念层面的 ,有赖于中国历史上形成的独特精神因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丛书》从多角度
道德伦理传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 ,也是降低社会变革成本的制度保证。没有一致的道德伦理认同就不会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对道德伦理的认同程度决定了市
自从古希腊哲学发韧 ,对于存在者之存在的本质的发问便被放置到对存在者之存在根据 (理由 )的探索之中。在理性本体论产生之后 ,事物存在的“理由”往往是从其合理性方面得到
本文通过考察哲学在当代美国的现状 ,指出美国哲学面临的世纪末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 :哲学在美国公共生活中日益下降的地位 ;哲学家在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尴尬作用 ;当代美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既高度评价了王阳明及其后学的心学思想,又对王门良知说、“四句教”等学说的理论缺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反思,对王学暴露出来的弊端汲汲加以
应用伦理学不是已有伦理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而是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科技信息化的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组新兴交叉学科群。应用伦理学运用描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