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译者,同时作为原文本的读者和阐释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挥其主体性。翻译教学,作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鼓励主体性的发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译者 读者 阐释者 主体性
一、引言
随着20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盛行,翻译理论家们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译者,从而把译者推向翻译研究的前沿。这使得译者的主体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有关译者主体性的讨论也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要讨论译者的主体性就离不开对解构主义进行探讨。早在1923年,解构主义尚未问世前,德国翻译理论家本雅明(WaiterBenyamin)就在《译者的任务》一书中提出了具有解构精神的观点。本雅明认为人类在建立通天塔之前使用“纯语言”,纯语言是完整和抽象的。我们所使用的具体语言是纯语言的碎片,原文与译文也是纯语言的碎片,译者的任务就是寻找和反映碎片的形式特征。(郭建中,2000:182)由此可以看出解构主义强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译者在意义生成过程中的主观性及其所具有的主体地位。译者的主体性实际上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译者的灵活性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否定译文完全忠实于原文可能性,从而转向研究译者的主体性,强调适应译人语读者和文化,从而肯定译者对原文的大胆删减,增加或修改。强调原文本身的模糊性与“未定性”(indeterminacy),从而强调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承认不同版本译文都有其合理性。(王大伟,魏清光)
二、译者作为原文本的读者,在理解原文本的过程中发挥主体性
在翻译之前,译者首先必须作为读者去阅读原文本。在阅读过程中,译者会受到自己掌握的背景知识的影响。虽说传统译论认为译者要被动接受原作者的观点,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译者却不能真正完全隐去自己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情绪、价值观甚至潜意识等这些主观因素。所以在翻译之前的阅读过程中译者就已经开始发挥主体性。
三、译者作为原文本的阐释者,在阐释原文本的过程中发挥主体性
为了对原文本进行全面的理解,译者要调动自己所有相关的知识对原文本进行阐释。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发挥主体性~Kathafina Reiss认为“书面的文本或者用于翻译的文本具有‘单向交流’的特征,言语表达中的非语言因素如手势、面部表情、语速、语调等等会导致文本的不同理解。”
为了理解原文本中的未定点(spots of indeterminacy),译者需要以自己的理解去填充。
例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如下几种翻译:
A Bfight moon。when was your birth?
Wine cup hand,I ask the deep blue sky,(杨宪益、戴乃迭译)
B How long will the full moon appear?
Wine cup j11 hand,I ask the sky,(许渊冲译)
C How rare the moon,so round and dear!
With cup iIl hand,I ask 0f the blue sky,(林语堂译)
对于未定点和空白,不同译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发挥译者主体性。如果将以上三种翻译进行回译,分别是:“明月,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满月将会在天空持续多久?”,“月亮如此圆且清澈,多么少见。”。这几种翻译有巨大的差别,尤其是“青天”这个词,译者各自运用了自己的知识和理解。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译者通过发挥主体性使未定点的意义清晰起来。在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一种固定的翻译,而应鼓励学生给出各种不同种类的合理的翻译。
四、译者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发挥主体性
翻译过程是一个决策制定的过程。翻译策略的选择是译者所要做出的重要决策之一。
(一)词和短语层面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意義上,汉英两种语言都有很大的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方面要选用确切的词另一方面还要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
例如:多情应笑我,早生白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A Romantic persons might smile at my early greyhair,(初大告,1989:269)
B And now my love would laugh at my hair’s soearly grey,(黄宏荃,1988:118)
C Senthnentai,his bride would laugh to say。/Younger than they,I have my hair turned grey,(许渊冲,1990;215)
“多情”无论是从词性还是意义上都有模糊性。这里作者分别译成“Romantic persons”,“my love”,“his bride”,都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但是即使都使用归化这一种翻译策略,也还是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二)句子层面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汉语句子有无主句,而翻译成英语时译者要表达清楚。不同的译者会给出不同但是合理的可接受的翻译。
例如: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A: Gathering the lotus, I am in the South Pond,The lilies in autumn reach over my head, Loweriing myhead I toy with the lotus seeds Look, they are as freshas the water underneath. (朱纯深 译)
B,When they gather lotus at Naatang in autunm, Thelotus blooms are higher than their heads, They stop to pucklotus seeds, Seeds are translucent as water. (张培基 译)
原文中按照汉语的习惯主语省略,而按照英语的句子结构必须补充上主语。两种翻译方式使用了不同的人称,都是可以接受的翻译方法。这是译者发挥主体性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语篇层面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例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A Tranquil Night
Abed,I see a silver light,I wonder if it’s frosta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Bowing, inhomesickness I’m drowned.
(许渊冲 译)
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
I descry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 ,Isuspect it to be hoary frost on the floor.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as I tilt hackmy head,I yeam,while stooping,formy home-land more,
(徐忠杰 译)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写作风格简洁,但是意义深远。读者或者译者会感同身受,从而在翻译中不可避免地加入自己的理解。由此会有上面两种不同的翻译。
五、结语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与英美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除了面对面的交流之外,书面的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而在译介外国的文学作品以及重要的科技成果时,需要考虑影响翻译的诸多因素,这就必然需要译者发挥其主体性。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翻译,翻译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可能有多少种翻译,虽然并不是每位同学的翻译都是可以接受的正确的翻译,但确实存在着不只一种合理的翻译,所以教师不能局限与参考资料上给定的一种翻译,而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辟蹊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译者发挥其主体性不仅对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也对我国的对外交往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
[4]王大伟.魏清光汉英翻译技巧教学与研究[M].
[关键词]译者 读者 阐释者 主体性
一、引言
随着20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盛行,翻译理论家们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译者,从而把译者推向翻译研究的前沿。这使得译者的主体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有关译者主体性的讨论也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要讨论译者的主体性就离不开对解构主义进行探讨。早在1923年,解构主义尚未问世前,德国翻译理论家本雅明(WaiterBenyamin)就在《译者的任务》一书中提出了具有解构精神的观点。本雅明认为人类在建立通天塔之前使用“纯语言”,纯语言是完整和抽象的。我们所使用的具体语言是纯语言的碎片,原文与译文也是纯语言的碎片,译者的任务就是寻找和反映碎片的形式特征。(郭建中,2000:182)由此可以看出解构主义强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译者在意义生成过程中的主观性及其所具有的主体地位。译者的主体性实际上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译者的灵活性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否定译文完全忠实于原文可能性,从而转向研究译者的主体性,强调适应译人语读者和文化,从而肯定译者对原文的大胆删减,增加或修改。强调原文本身的模糊性与“未定性”(indeterminacy),从而强调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承认不同版本译文都有其合理性。(王大伟,魏清光)
二、译者作为原文本的读者,在理解原文本的过程中发挥主体性
在翻译之前,译者首先必须作为读者去阅读原文本。在阅读过程中,译者会受到自己掌握的背景知识的影响。虽说传统译论认为译者要被动接受原作者的观点,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译者却不能真正完全隐去自己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情绪、价值观甚至潜意识等这些主观因素。所以在翻译之前的阅读过程中译者就已经开始发挥主体性。
三、译者作为原文本的阐释者,在阐释原文本的过程中发挥主体性
为了对原文本进行全面的理解,译者要调动自己所有相关的知识对原文本进行阐释。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发挥主体性~Kathafina Reiss认为“书面的文本或者用于翻译的文本具有‘单向交流’的特征,言语表达中的非语言因素如手势、面部表情、语速、语调等等会导致文本的不同理解。”
为了理解原文本中的未定点(spots of indeterminacy),译者需要以自己的理解去填充。
例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如下几种翻译:
A Bfight moon。when was your birth?
Wine cup hand,I ask the deep blue sky,(杨宪益、戴乃迭译)
B How long will the full moon appear?
Wine cup j11 hand,I ask the sky,(许渊冲译)
C How rare the moon,so round and dear!
With cup iIl hand,I ask 0f the blue sky,(林语堂译)
对于未定点和空白,不同译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发挥译者主体性。如果将以上三种翻译进行回译,分别是:“明月,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满月将会在天空持续多久?”,“月亮如此圆且清澈,多么少见。”。这几种翻译有巨大的差别,尤其是“青天”这个词,译者各自运用了自己的知识和理解。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译者通过发挥主体性使未定点的意义清晰起来。在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一种固定的翻译,而应鼓励学生给出各种不同种类的合理的翻译。
四、译者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发挥主体性
翻译过程是一个决策制定的过程。翻译策略的选择是译者所要做出的重要决策之一。
(一)词和短语层面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意義上,汉英两种语言都有很大的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方面要选用确切的词另一方面还要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
例如:多情应笑我,早生白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A Romantic persons might smile at my early greyhair,(初大告,1989:269)
B And now my love would laugh at my hair’s soearly grey,(黄宏荃,1988:118)
C Senthnentai,his bride would laugh to say。/Younger than they,I have my hair turned grey,(许渊冲,1990;215)
“多情”无论是从词性还是意义上都有模糊性。这里作者分别译成“Romantic persons”,“my love”,“his bride”,都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但是即使都使用归化这一种翻译策略,也还是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二)句子层面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汉语句子有无主句,而翻译成英语时译者要表达清楚。不同的译者会给出不同但是合理的可接受的翻译。
例如: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A: Gathering the lotus, I am in the South Pond,The lilies in autumn reach over my head, Loweriing myhead I toy with the lotus seeds Look, they are as freshas the water underneath. (朱纯深 译)
B,When they gather lotus at Naatang in autunm, Thelotus blooms are higher than their heads, They stop to pucklotus seeds, Seeds are translucent as water. (张培基 译)
原文中按照汉语的习惯主语省略,而按照英语的句子结构必须补充上主语。两种翻译方式使用了不同的人称,都是可以接受的翻译方法。这是译者发挥主体性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语篇层面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例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A Tranquil Night
Abed,I see a silver light,I wonder if it’s frosta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Bowing, inhomesickness I’m drowned.
(许渊冲 译)
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
I descry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 ,Isuspect it to be hoary frost on the floor.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as I tilt hackmy head,I yeam,while stooping,formy home-land more,
(徐忠杰 译)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写作风格简洁,但是意义深远。读者或者译者会感同身受,从而在翻译中不可避免地加入自己的理解。由此会有上面两种不同的翻译。
五、结语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与英美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除了面对面的交流之外,书面的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而在译介外国的文学作品以及重要的科技成果时,需要考虑影响翻译的诸多因素,这就必然需要译者发挥其主体性。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翻译,翻译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可能有多少种翻译,虽然并不是每位同学的翻译都是可以接受的正确的翻译,但确实存在着不只一种合理的翻译,所以教师不能局限与参考资料上给定的一种翻译,而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辟蹊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译者发挥其主体性不仅对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也对我国的对外交往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
[4]王大伟.魏清光汉英翻译技巧教学与研究[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