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市场上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又称“短投”)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上半年银监会对银信合作进行窗口指导之后,主要投资于信贷资产、商业票据和债券的短投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短期理财产品在市场上更是凸显优势,一度受到追捧。可是到了九月末,伴随着银监会紧急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影响,超短期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在7天以下)的收益率降幅过猛,受其影响其购买门槛也明显提高。下面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短期理财产品。
关键词:短期理财;投资;银行产品;理财
引言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落实与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个人理财产品引了投资者越来越吸的目光。这其中一些商业银行推出的短期个人理财产品额外闪耀,该类产品其产品结构的核心由储蓄存款的产品结构逐渐变为投资咨询的理财结构。很好的呼应了当今时代投资者的理财心里,市场前景广泛。
基本概念理解
”短期理财产品“指的是投资期限小于六个月的理财产品,而投资期限小于等于一个月的称为“超短期理财产品”。银行推出的绝大多数短期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以“七天通知存款”为版本演变出来的。七天通知存款是一种介于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间的储种,比如它会以1.62%的利率结息,会比活期存款的利率(0.72%)高出2倍之多,且为复利计息,可提前七天取款,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周期短的理财产品与所有的投资理财一样,必须有相应资金需求才入市,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适合短期理财产品。短投产品适合一些大额资金、对资金流动性有较高要求的投资者。它很适合有较多闲置本或外币资金但是又不能确定存款期限的投资者;对那些随时有支付和转账等需求的客户群体和有频繁的资金或贸易往来的个体经营者及工商人士也较为合适。同时它能够以满足短期内有大额资金支出计划的持现个人和家庭的需求;反过来说即一些金额数目较小(如10万以下)或者资金长期闲置的投资者并不十分适合购买短期理财产品。
短投特色—收益率随投资期限而上涨
相对其它银行理财产品而言短投产品有何特色呢?下面我们分别以工商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为例对此作以下介绍。
由于上半年短投产品的势头一路走俏,工行共发行了30多款超短期理财产品。它们绝大部分都具有短投产品的典型特征:安全性高、收益率高、流动性强。显而易见,其预期收益率普遍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收益与持有期间成正比,即持有时间越长、收益越高。以工行“步步为赢2号”这个产品为例,1天~6天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 2%;7天-13天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75%;14天-20天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85%,21天-27天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95%,28天级以上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1%。除此之外,它可以随时购买赎回,T日申赎,T+1日确认,完全解决了传统理财产品没有流动性的缺陷。
那为什么今年短期理财产品受投资者的青睐?其原因大概可归纳为下几个方面:一、今年的货币政策和外围投资市场环境对短投市场相当有利。今年的CPI有明显的上涨趋势,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较强,可能影响到国债等固定收益的金融产品的收益率。此时短投这类非固定收益的产品就会凸显出来。二、今年以来,股市持续震荡,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之下也陷入低迷,对此许多投资者报以观望态度,而部分观望的资金就流入了银行理财市场。三、短投产品自身的特性也是其受到市场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短投产品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上结合得比较好,性价相对高。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讲,短投主要是将高信用等级信托贷款及债券作为它主要的资对象,其会产品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而调整各档收益率的数值,客户收益随新收益率上升而上升,有效规避了利率风险。它流动性的突出表现在有多种期限可选择,有的产品可以实现T+O交易,实时申赎、实时到账;有的产品可以有七天、两周、四周等多种选择。从收益性上来看,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都高于银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
短投提示—避免进入预期收益率误区
一般情况下,预期收益率往往会成为投资者在选购银行理财产品时最关心的一个参考指标。如果肯认真的分析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盲目之处,单从字面上理解就会发现银行所承诺的收益率只是是“预期”,它并不一定是投资者最终会得到的收入;预期收益率的高低,也并不是判别理财产品好坏的标准。多数投资者对此都缺乏完善的认识。下面希望通过以下几点认识和大家一起走出这个误区。
误区一:预期收益率等同于实际收益率
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究竟有几分相似呢?首先对一些保本保收益型的理财产品来说,的确可以将它们等同看待;但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并没有必然相等的关系。
误区二:如假定预期收益率为4%,则产品到期时就能获得全部投资额的4%
当某些银行投资理财产品(期限一般少于一年)的说明书上显示其预期收益率为年化收益率概念时,则产品到期时的实际收益一定小于本金与预期收益率的乘积。例如果一款标明其预期收益率(年化)为4%的3个月理财产品,这“4%”对应的是12个月的收益而不是3个月,实际上3个月之后得到的收益应为100×4%÷12×3=1,即1元钱。
误区三:选则产品盲目追求较高的预期收益
短投产品收益率的高低,会反映出产品的获利空间,但更重要的是它会反映出产品期限的长短和产品风险的高低。必须纠正:预期收益率的高低,并不是判别理财产品好坏的标准。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应更加注重理财产品与自己的适合程度而非盲目地追求较高的预期收益率。
收益与风险并存
同其它金融产品一样,投资短投产品也是有风险的。其风险主要来源于下述两个方面。第一是市场风险。虽然短投产品投资的标的安全性都较高,但是仍然具有风险性,比如信贷资产具有坏账风险等。第二是再投资风险。由于短投产品的投资期限较短,资金从短投中退出后,进行再投资,就可能面临收益率下降的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在有人向你推荐理财产品时,你一定要知道有无风险,及风险如何计算,这是最重要的。现在真正能够实现保值增值的理财产品非常少,一定要注意签订必要的手续或合同,保证你的资金安全和固定收益。
某些短投产品有对巨额赎回的限制,也就是说如果赎回量超过前一个交易日规模的一定比例(例如15%),就有暂停赎回的可能。对此种情况,理财师建议请客户一定要看清有关条款,如有资金需要请提前预约赎回;客户也可以投资购买不同类型期限、品种的理财产品,这样您不仅可以避免遭遇巨额赎回的限制,还可以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另外,对于那些要用赎回的资金进行再投资的客户来说,还应注意每家银行理财产品不同的交易时间和资金到帐的时间。比如有些短投产品的资金需要2、3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到帐,若您在规定的时间内需要资金,建议您最好提前几个小时赎回。(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参考文献
[1] 陈兆松《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 第6期
[2] 刘倩倩 杨立社《海南金融》 2011年第08期
[3] 刘毓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 2010年第9期
[4] 吕钊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天津财经大学 2008年
关键词:短期理财;投资;银行产品;理财
引言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落实与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个人理财产品引了投资者越来越吸的目光。这其中一些商业银行推出的短期个人理财产品额外闪耀,该类产品其产品结构的核心由储蓄存款的产品结构逐渐变为投资咨询的理财结构。很好的呼应了当今时代投资者的理财心里,市场前景广泛。
基本概念理解
”短期理财产品“指的是投资期限小于六个月的理财产品,而投资期限小于等于一个月的称为“超短期理财产品”。银行推出的绝大多数短期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以“七天通知存款”为版本演变出来的。七天通知存款是一种介于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间的储种,比如它会以1.62%的利率结息,会比活期存款的利率(0.72%)高出2倍之多,且为复利计息,可提前七天取款,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周期短的理财产品与所有的投资理财一样,必须有相应资金需求才入市,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适合短期理财产品。短投产品适合一些大额资金、对资金流动性有较高要求的投资者。它很适合有较多闲置本或外币资金但是又不能确定存款期限的投资者;对那些随时有支付和转账等需求的客户群体和有频繁的资金或贸易往来的个体经营者及工商人士也较为合适。同时它能够以满足短期内有大额资金支出计划的持现个人和家庭的需求;反过来说即一些金额数目较小(如10万以下)或者资金长期闲置的投资者并不十分适合购买短期理财产品。
短投特色—收益率随投资期限而上涨
相对其它银行理财产品而言短投产品有何特色呢?下面我们分别以工商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为例对此作以下介绍。
由于上半年短投产品的势头一路走俏,工行共发行了30多款超短期理财产品。它们绝大部分都具有短投产品的典型特征:安全性高、收益率高、流动性强。显而易见,其预期收益率普遍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收益与持有期间成正比,即持有时间越长、收益越高。以工行“步步为赢2号”这个产品为例,1天~6天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 2%;7天-13天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75%;14天-20天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85%,21天-27天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95%,28天级以上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1%。除此之外,它可以随时购买赎回,T日申赎,T+1日确认,完全解决了传统理财产品没有流动性的缺陷。
那为什么今年短期理财产品受投资者的青睐?其原因大概可归纳为下几个方面:一、今年的货币政策和外围投资市场环境对短投市场相当有利。今年的CPI有明显的上涨趋势,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较强,可能影响到国债等固定收益的金融产品的收益率。此时短投这类非固定收益的产品就会凸显出来。二、今年以来,股市持续震荡,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之下也陷入低迷,对此许多投资者报以观望态度,而部分观望的资金就流入了银行理财市场。三、短投产品自身的特性也是其受到市场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短投产品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上结合得比较好,性价相对高。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讲,短投主要是将高信用等级信托贷款及债券作为它主要的资对象,其会产品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而调整各档收益率的数值,客户收益随新收益率上升而上升,有效规避了利率风险。它流动性的突出表现在有多种期限可选择,有的产品可以实现T+O交易,实时申赎、实时到账;有的产品可以有七天、两周、四周等多种选择。从收益性上来看,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都高于银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
短投提示—避免进入预期收益率误区
一般情况下,预期收益率往往会成为投资者在选购银行理财产品时最关心的一个参考指标。如果肯认真的分析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盲目之处,单从字面上理解就会发现银行所承诺的收益率只是是“预期”,它并不一定是投资者最终会得到的收入;预期收益率的高低,也并不是判别理财产品好坏的标准。多数投资者对此都缺乏完善的认识。下面希望通过以下几点认识和大家一起走出这个误区。
误区一:预期收益率等同于实际收益率
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究竟有几分相似呢?首先对一些保本保收益型的理财产品来说,的确可以将它们等同看待;但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并没有必然相等的关系。
误区二:如假定预期收益率为4%,则产品到期时就能获得全部投资额的4%
当某些银行投资理财产品(期限一般少于一年)的说明书上显示其预期收益率为年化收益率概念时,则产品到期时的实际收益一定小于本金与预期收益率的乘积。例如果一款标明其预期收益率(年化)为4%的3个月理财产品,这“4%”对应的是12个月的收益而不是3个月,实际上3个月之后得到的收益应为100×4%÷12×3=1,即1元钱。
误区三:选则产品盲目追求较高的预期收益
短投产品收益率的高低,会反映出产品的获利空间,但更重要的是它会反映出产品期限的长短和产品风险的高低。必须纠正:预期收益率的高低,并不是判别理财产品好坏的标准。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应更加注重理财产品与自己的适合程度而非盲目地追求较高的预期收益率。
收益与风险并存
同其它金融产品一样,投资短投产品也是有风险的。其风险主要来源于下述两个方面。第一是市场风险。虽然短投产品投资的标的安全性都较高,但是仍然具有风险性,比如信贷资产具有坏账风险等。第二是再投资风险。由于短投产品的投资期限较短,资金从短投中退出后,进行再投资,就可能面临收益率下降的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在有人向你推荐理财产品时,你一定要知道有无风险,及风险如何计算,这是最重要的。现在真正能够实现保值增值的理财产品非常少,一定要注意签订必要的手续或合同,保证你的资金安全和固定收益。
某些短投产品有对巨额赎回的限制,也就是说如果赎回量超过前一个交易日规模的一定比例(例如15%),就有暂停赎回的可能。对此种情况,理财师建议请客户一定要看清有关条款,如有资金需要请提前预约赎回;客户也可以投资购买不同类型期限、品种的理财产品,这样您不仅可以避免遭遇巨额赎回的限制,还可以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另外,对于那些要用赎回的资金进行再投资的客户来说,还应注意每家银行理财产品不同的交易时间和资金到帐的时间。比如有些短投产品的资金需要2、3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到帐,若您在规定的时间内需要资金,建议您最好提前几个小时赎回。(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参考文献
[1] 陈兆松《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 第6期
[2] 刘倩倩 杨立社《海南金融》 2011年第08期
[3] 刘毓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 2010年第9期
[4] 吕钊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天津财经大学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