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 重在实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we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为习惯是什么?宝小人认为,行为习惯是一种文化,是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是固化的,形成自动化的行动。为此,我校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纳入校园文化系统建设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营造和谐的环境文化熏陶人
   校园环境文化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是学校凝聚的源泉。在学校的文化中,突出行为习惯的养成文化,使校园中洋溢着浓浓的行为习惯气息。
   (1)墙面养成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均以铜字的方式悬挂在学校的主体建筑上,时时引领着老师、学生;过道上“今天,你思考了吗?”、“今天你微笑了吗?”、“今天你读书了吗?”等六块温馨提示牌促使学生学会反思;《小学生守则》、《宝塔路小学一日在校常规歌谣》、《小学生道德规范歌》随处可见,提醒学生处处学文明、用规范;学校创作的《校园新曲》,定时在校园里播放,以优美的曲调感染学生;分楼层布置的《三字经》、古语、名人名言,让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感悟美的哲理;艺术长廊中展出的十八幅中外音乐、书画大师专题展牌,让学生在与大师的对话中,洗涤心灵、感受艺术的无穷魅力。操场四周的运动墙画,以可爱的形象、卡通的造型揭示着“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运动理念。
   (2)中队阵地文化。每一个教室都是教育人的阵地。学校充分发挥中队文化的优势,在教室门口设置了中队特色展示牌,左上方是少先队队徽;左侧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全体少先队员的题词: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展牌中央展示了各中队的名称、奋斗目标、座右铭、五星级中队、雏鹰好少年名单;教室里“雏鹰争章细则”“队员自律要求”“成长乐园”“学习园地”“队角”“黑板报”六块阵地互相补充,:雏鹰争章细则”展示了本年级雏鹰争章的要求、“队员自律要求”则是队员自己制定的管理要求、“成长乐园”记录着队员的点滴进步、“学习园地”张贴着队员们的优秀学习作品,如小报纸、作业纸、绘画作品等。
   (3)宣传特色文化。学校充分利用网络、橱窗、移动黑板、横幅等宣传阵地,动态地展示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效。学校校园网络上不定期的展示学生行为习惯的成果,比如好习惯歌谣;每学期的学校橱窗都要辟开“行为习惯”专栏系统地介绍好习惯的重要性,表彰学校涌现的好习惯标兵,宣传学校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重要举措;学校还进行了“八荣八耻”的图片展、“画说文明礼仪” 宣传画展、“文明礼仪小报”展览等专题展览活动。
   二、制定科学的制度文化规范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也是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必备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严格规范教师、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行为。学校以《学校管理手册》为依据,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修订了《班主任工作职责》《副主任工作职责》,以“爱、实”校训为思想内核,教师以自身良好的行为示范作用,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校建设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各功能室、各办公室均建立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各班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经过讨论,制定了班队队员自律要求;学校各部门、各教研组制定了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
   学校制定了《宝塔路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以此作为规范学生的一个总则,将学生的一日在校行为进行分时段规划,规范学生的在校行为。为此,学校特意常规要求以童谣的方式展现,方便学生记忆。同时以“七彩星”队员评比作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分层要求,分层管理,按照年段的不同,制定了相应的要求,七彩星分为“热爱集体”星、“举止文明”星、“学习勤奋”星、“做操认真” 星、“劳动积极”星、“遵守纪律”星、“保护环境”星。
   学校现在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符合个性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建立规范的行为文化培养人
   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文明素质的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表现在学生的文明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以及学校人际关系等方面,为此我校通过建立规范的行为文化引领全体师生。
   每个队员都有一张“好习惯积分卡”,每周开展好习惯的自评、互评,激励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了缓解巷道拥挤的问题,大队部制作了中队路牌,引导学生放学合理分流。大队部还在队员中广泛开展“七彩星”评选。每半月评选一次,并把七彩星的照片张贴在学校的橱窗里,通过这些同学的模范作用规范所有同学的行为。
   学校通过拍摄专题图片的方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认真组织、精心选取画面,从学习、劳动、礼仪、生活等方面拍摄组画,用直接的方式告诉同学们,什么行为才是好的行为。同时,学校还不定期的进行抽查。校长室牵头,带着摄像机、照相机,在校园里进行巡视,拍下师生文明或不文明行为,利用教师会议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进行自查、自纠;分批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学校领导亲自讲解,和学生一起分析,班主任进行细化,使学生们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素质。
   四、搭建和谐的家校文化培育人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光靠学校是不行的。我校根据家长的实际,将学校的养成教育与家庭的养成教育相衔接,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学校经常向家长发放材料,告诉家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家长在思想上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年级的家长,我们在孩子一入校,就通过书信的方式告诉家长我校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向家长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以方便“对症下药”;同时,学校还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告之家长在家庭中应该注意养成孩子的哪些行为习惯;我校在上学期还开展了“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通过让家长走进校园,观摩课堂,使家长深刻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通过深入课堂,及时了解孩子应该具有的学习习惯;我校还通过网络、问卷等形式,及时了解家长的心声以及困惑,不断地改进工作,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
   我校在长假期间,如寒、暑假,“五一”、“十一”假期,给家长发放“温馨提示书”,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邀请家长给孩子的在家表现打分、评价。可以说,虽然放假了,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却没有终止,只是从学校转到了家庭。
   五、打造难忘的活动文化教育人
   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德育适应少年儿童心理规律、年龄特点及其成长的需要,也是构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文化的突出表现,我校以“难忘的教育”为重点,着力开展了“两仪式一典礼” 难忘的教育活动(即入队仪式、升旗仪式和毕业典礼),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1、升旗仪式
   我校结合《国旗法》等有关要求,对升旗仪式进行了重新的规划设计,将爱国、爱校、爱集体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一套完整的程序,体现升旗仪式的规范性、严肃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此学校大队部专门成立的升旗中队,确立了礼仪委员,使整个仪式成为少先队员自己的舞台。
   升旗中队共有24名优秀队员组成,15名护旗手,9名升旗手。9名升旗手按品字型展开,国旗在前,校旗、中队旗并列在后。随着礼仪委员的宣布,升旗仪式正式开始。在《歌唱祖国》乐曲中,24名旗手齐步向旗杆走来,到达旗杆正前方,升旗手按品字型站好,护旗手按圆弧型站好。升国旗、唱国歌;齐诵校风、学风,介绍优秀中队事迹;全体队员齐唱校歌,在校歌中,校旗、优秀中队的中队旗先后升起。
   升旗仪式作为市素质教育现场会的内容,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的好评,并被省少先队总辅导员华耀国老师作为教材在省辅导员培训班上宣讲。
   2、入队仪式
  入队对于少先队员来说是最光荣的事情。我校在入队仪式中采用加法,将新队员入队、队干部就职、辅导员聘任仪式溶为一体,通过庄严的仪式,让新队员感受到加入队组织的光荣,珍惜队的荣誉。邀请家长全程参与,让珍贵的时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邀请全体队员一起参与,重温入队的誓词,加强队的归属感。
   这样的活动深入人心,被《德育报》等媒体报道,并被市教育局作为典范在教育信息网上播放。
   3、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对于所有的队员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将难忘留在母校、留给少先队,是我校大队部开展毕业典礼的初衷。在毕业典礼上,宣读队员们六年来取得的各种荣誉,颁发毕业证书、优秀队员证书,让所有的孩子都珍惜这样的时刻。让所有的队员在队旗下合影,将自己的名字签在中队旗上,由学校保存,这样珍贵的时刻会永远铭刻在孩子心中。
   六、建设特色的中队文化感染人
   中队是少先队的基层组织,中队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学校大队部工作的开展。着力建设富有特色的中队文化,让积极健康的中队文化引领队员的成长,让每个队员在中队中有认同感、归宿感。
   为此,在大队部的指导下,每个中队都有了自己的中队名,中队名寄托了队员们的希望,每个中队还都有自己响亮的口号。
   每个中队还召开民主生活会,确定各个中队的奋斗目标和座右铭,让所有的队员学有目标,学有动力。
   每个中队根据学校的一日常规要求、七彩星评比要求、雏鹰争章细则,制定出每个中队的“队员自律要求”、“ 七彩星分层目标要求”,这样既有共性要求又有中队的自身要求,让所有的队员健康成长。
   本学期,学校大队部还在全校开展了“中队文化巡礼”活动,每个中队通过一周的时间向全校展示中队的文化、队员的风采。每个中队的文化周从周一的升旗仪式开始,由中队推选主持人,主持升旗仪式,由中队长介绍中队,并升起该中队的中队旗。与此同时,中队的文化展牌也同时展出,介绍中队的名称、成绩,介绍中队的优秀队员,并展示队员的优秀作品。可以说,每一周的巡礼,都吸引了所有同学和家长的目光,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作用。《镇江日报》等媒体均做了相关报道。
  
   (作者:镇江市宝塔路小学副校长)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的推进,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教科研成了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了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校的教育科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进展,但是,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学校教科研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问题盘点  1、教师对科研缺乏热情。长期以来,大部分老师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把书教好,他们认为只要会教书,也就对得起家长、学生、校长,也
一节优秀的课就应像一个强大的磁场,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品德课也不例外,生动是它的灵魂。要让学生对教学感兴趣,教师就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他们真实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主动、积极地以真实生活来思考教材中的“生活”,学中感悟,最终在学后回归到生活中去,从而达到“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品德教学中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进行感悟呢?  一、关注儿童实际生活,采取多种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解决问题的教学越来越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本人深入品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指导性话语,积极对新教材解决问题的教学进行探索、思考中,逐渐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解决问题  对解决问题的理解一直众说纷纭。首先什么是问题?所谓问题,是指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的情境状态。“问题
今天下午的活动是区角游戏,老师给幼儿提供了一筐新的软体积木。幼儿不亦乐乎地玩起来。小弈凑过来指着地上未完成的软体积木说:“万老师,你看我拼的,好长呀,就好像一条路一样。”
一、环境的氛围——科学 童趣 开放  办园理念是一所幼儿园的灵魂,我们科技实验幼儿园倡导“让每一个孩子在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能主动探究,亲历发现 ”,我们带给孩子的学习是快乐的。  我们在与教学区相对的开放式围墙边建构了颇具规模的“小小生态园”,饲养孔雀、鸽子、小鸟、乌龟等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利用有限的空间,在食堂后院开辟了“科学种植园”,种上了季节性的蔬菜,让孩子观察、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开设了常
一、确立一个理念:以“绿色的教育”追求“教育的绿色”  绿色,有有形的,是目之所及的绿色。我校拥有丰富的绿化资源,时刻吸引着学生探究的目光,校内外又有许多植物专家和植物爱好者关心着我校的成长。绿色,也有无形的,是心之所感的绿色,包括氛围、机制。我们按照做强一个点,凸显一条线,拉动一个面的文化建设思路,在开展“有形之绿——植物探究”活动过程中,进行着“无形之绿——校园文化”的实践。我们依托“植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