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校发展的“趋同”现象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来,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与广大实验区校长、教师等的共同努力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按计划稳步实施,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课程改革经验。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学校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趋同”倾向:从学校教育管理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教研活动模式,到课程开发和师资培养方面的制度、措施等都大致相同;甚至在学校的建筑和设施方面,比如学生餐厅、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宿舍楼、综合楼、科技楼和雕塑等标志也都体现出统一的模式和风格。
  透过办学中的“趋同”现象,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或结论:有些学校发展不能科学定位,缺乏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思路。正是由于一些学校领导忽视学校自身优势,没有对学校历史传统、教师队伍、学生与家长需求等进行分析,而是同出一源的“借鉴学习”、相互“模仿”,最终造成学校办学的种种“趋同”。例如某相邻几个县的100多位校长暑假到江苏某校考察学习,之后这些学校“学”来了整套“办学经验”,套用、模仿、“移植”来各种规章制度,开学后都按新的办学理念和“规范”运行。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不难看到一些校长纷纷到发达地区考察教育,甚至和国内名校频繁开展合作交流。加强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怎样向名校学习和学习什么以及如何与本校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如此多的学校大规模的借鉴、推行同一种办学模式,姑且不论在实际中会产生多大的办学效益,最明显的是学校之间没有了显著的差异,学校个性日益模糊。此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督导检查、教育评估等也不自觉地推动了学校办学的“趋同化”。课改中对学校的各种规范管理和要求,各种达标验收活动,以及定期开展现场会、总结宣传、经验介绍等等,如此整齐划一的管理、督导模式,在客观上推动学校发展走向“统一”局面,必然抹杀学校内部发展的理念和办学目标,无法体现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征。
  解决学校发展的“趋同”问题,从根本上说学校要实事求是,科学定位,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多种教育途径,探索自己的办学特色,诸如:办学模式特色,课程教学特色,教育途径特色,学校管理制度特色等。有一个准确科学的定位,发展思路明确了,采取的措施更符合实际,才能少走弯路。更为关键的是,学校要逐步把自己的办学理念、思想内化为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细节中去,力争形成富有特色又充分反映学校办学思想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制度,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和教师队伍。总之,学校发展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张扬个性,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显著的教学成绩,才能得到师生和社会的认可。
  同时,有关教育部门在学校管理、督导方面,要构建科学的基础教育监控和保障体系,完善学校办学的自律和激励机制,以开放的、互动的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和教师主动工作。一方面,行政部门要赋予学校应有的办学自主权,为学校办学提供更多的支持,使学校能够主动利用外部条件、机会、资源确立办学目标,自我协调,完善,变革学校内部理念、关系、结构、规划等,推动学校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有关的教育督导检查要关注学校的层次差异和多样性,促使学校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办学潜能,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和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卢龙县教育局)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41年,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科技全球化等突飞猛进。然而,伴随而来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也给社会各方面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当今社会能源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变革式的发展模式适应了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然而我国循环产业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稳定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而农业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保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从2009年开始,以大蒜、绿豆为代表的小宗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目前,中型饭店的员工认同感问题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尽管一些饭店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逐步提升员工的薪酬福利水平,但仍有员工不认同自己在岗位工作中受到尊重,不认同自己在企业
中国创业板市场自2009年10月创立以来,一批拥有高新技术和核心专利的中小企业先后在创业板上市,大量社会资金流向这些具有创新性、高成长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的企业。在这一背景
租赁业务作为一种商品交易方式,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商业资本与银行资本不断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下,现代租赁将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