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浅谈初中写作中的几点指导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20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38-01
  
  在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中,大部分学生的练习仍是以写人记事、状物抒情的记叙文为主。但在写作过程中,暴露出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文章写不长,写不精彩,写不生动,难以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写形象。面对这些问题,老师和学生都十分苦恼,纷纷寻求解决的方法。但有人认为作文的写作方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多指导文章也是含糊其辞。其实,只要是常见的问题,就能够分析原因,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按照规律训练,就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一样的道理。
  1学会感动,触动心灵的情感体验
  古人云:“言为心声”。可见作文本是个人真挚情感的流露和倾诉。若写作不含情感,写作的过程便会觉得词穷语绝,难以把事物写具体、写详实,即便是勉强完成了,读起来也味同嚼蜡,索然无味。相反,好的文章并不一定都构思新颖,词藻华丽,但它们却又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情感的真实和诚挚。作文要打动人,必须先在情感上下功夫。然而情感并不能凭空编造,只有把自己亲身经历过、体验过、感悟过的情感表达出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作文前,应在写作对象上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掘它们内在的意蕴,找准写作的突破口。尽管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世界,过着几乎风平浪静的生活,但我们仍要想方设法地引导他们学会感动,让他们在平凡无奇的事物上,体验出不平凡的感悟來。
  1.1用感恩的心来对待事物。学生的生活虽然平凡,但却很充实。他们的生活无时不刻地流露着令人感动的情感,只不过学生们没有意识到罢了。我们就应该引导它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观察和体验,学会用感恩之心来对待生活,用感激之情来回报生活。诸如在家中从父母的手中接过饭碗;背着书包离开家门时聆听到那一声声亲切的叮嘱;天空突然下起大雨,自己正在墙边焦头烂额时,却发现一个手拿雨具的人正步履蹒跚地向你走来;气温骤降了,正当你冻得直搓手顿脚时,猛一抬头,却见一个双手搂着厚衣的人正向你微笑。面对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应该让孩子们认识到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一种情的传递,一种爱的给予,要让他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这些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体味那甘甜的幸福蜜汁。
  1.2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对象。自然界中的很多事物都是遵循一定规律发展变化的。对于这些规律,很多人也只是把它们看成自然而然,没有去发掘蕴含在其中的美。学生也一样,如不能发掘这些内在的美的本质,作文时自然觉得无话可说,无意可表。为此教师应教会他们尝试着用审美的观点去审视写作的对象,剖开事物的表层,去探究内在的蕴涵。例如看到春季万物复苏,光彩熠熠;夏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秋时田园飘香,硕果累累;冬天草木枯败,寒风瑟瑟。不单单想到这只是大自然的规则运动,更要去领悟其中渗透着的深刻寓意和内在价值。
  只要让学生用饱含激情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去审视对象,心中必定会有所触动,然后顺着这心灵的顿悟去挥洒笔墨,所完成的文章不仅能达到字数上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篇在内容和情感上都真切充实、动人心扉的作品。
  2善于倾诉,提高敏捷的口语表达
  作文的关键在于语言的表达,于是大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在训练中,多数人只注重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口语表达的训练。书面表达要求严谨,遵循各种语法规范,而口语表达则相对自由、灵活。若是过于强调严谨的书面表达,学生在表达时就会觉得碍手碍脚,有所束缚,甚至会认为作文就必须循规蹈矩,不能旁骛。相反,如果多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不仅会提高他们思维的敏捷性,还可以将他们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凸现出来,带到作文中去,突出创新的亮点。
  开展口头作文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口语训练途径。在每节课开始的前五分钟,给学生布置一个内容是他们身边熟悉事物的作文题目,让他们思考1至2分钟,然后请学生口头表述作文。这在开始或许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学生因胆怯而不知所言,或是由于紧张而语无伦次。但只要通过教师的鼓励和长久的坚持,便会一一克服。长此以往,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日益清晰,层次更显分明,作文时左右逢源,如同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3凝练语句,落实生动的细节刻画
  老师们常要求学生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而形象。那么何谓具体、生动和形象呢?倘若你的句子让别人读了之后会产生言辞已毕,余韵尚存的效果,则可以说你的语言表达已是入木三分了。而要使作文的表达深刻起来,让读者欣赏后回味无穷,就必须在语句上仔细推敲。
  3.1从美文仿写开始。初中学生的写作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美文的仿写来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进行句式、修辞等方面的仿写。例如:仿照例句“假如生命是……不要……要……”的句式,写类似的句子。又比如:依据给出的文字样式,续写一个与上文连贯的句子,“读书是人生的一笔获利丰厚的储蓄。这储蓄,是打开知识迷宫的钥匙,是追求真理的阶梯,是超越前贤的基础,是参与竞争的实力。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从句子开始,从常用的句式、修辞手法开始,再到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的模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定会习得一些方法。
  3.2加强情境描写。描写是记叙文最重要的写作手法,如果描写落不到细节上,文章就显得空洞,乏味。要落实细节的刻画,就应从情境描写训练上入手。如:根据提供的情境,运用所给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构成和谐的画面。“情境:薄暮朦胧;词语:小河,人家,门,窗”。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场景描写时,使用一定的动词、形容词,尽量使句子充实起来。例如在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九课《故乡》中,作者对捕鸟一段的描写。虽是一个复杂的场景,但通过连续运用动词,整个过程就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学生的写作练习中,教师也可以要求类似的写法。
  3.3合理引经据典。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名家的经典语录,或是生活中的俗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到作文中来。这样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呈现出或生动形象,或逻辑严谨,或幽默风趣的风格,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如:“我们路过一个池塘,远望池中满眼翠绿,清风拂起,荷叶飘香。近看池塘里碧绿碧绿的荷叶,一片片,一层层,池塘仿佛‘穿’上了一件碧绿的衣裳。荷叶有的大如圆盘,有的像一只小碟,有的似把小伞,使我们又有了欣赏荷花的雅致。‘看!小荷才露尖尖角。’姐姐话音未落,我脱口而出:‘早有蜻蜓立上头’。我和姐姐情不自禁地背诵起周敦颐周墩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这段描写中,不仅对荷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还引用了著名诗人周敦颐的诗句,看起来自然就别有一番风味。当然,在对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成语,俗语的运用上,教师也要加强指导,做到适宜、适度,避免运用不当,从而影响文章质量。
  3.4善用修辞格。修辞格的运用是让句子生动、形象起来的重要手段。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应该是学生所必须熟练使用的,并且能广泛地运用到作文中。著名学者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就写得很好。“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地写,而是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朴素而又真实地写出了充满生气的春天是多么可爱啊。学生的作文也应如此,恰当地使用修辞格,给文章增添不少光彩。
  4勤于练习,捕捉瞬间的创作冲动
  “实践出真知”。作文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就可以达到的,关键还在于学生孜孜不倦地进行写作实践训练。不管是平时的日记、周记,或是见闻、随感,乃至于常规的作文训练和各类写作实践,都要让学生认真对待,细致完成。灵感也源自于不懈的创作实践中。让学生抓住每一次练笔的机会,捕捉内心产生的瞬间创作冲动,哪怕是看到某个事物时脑子里突然闪现的几个词语,都迅速地把它们记录下来,加以思索。时间久了,就可能产生灵感、顿悟,写作时自然文思泉涌,一发不可收拾。
  总的来说,只有学生自身有了一定的积累,包括知识和方法上的积累,并将它们运用到日常的写作实践中,作文水平才能提高,才能产生由没什么可写到写也写不尽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19-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灌,抱、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仍难以落实,语文阅读课堂缺乏实效。语文教学的生命在过程之中,营造诗意的、有实效的语文课堂可以从读、品、问、写几个方面入手,重要的是,要把握阅读教学的精神内核——与学生同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探究性学习;诗意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26-01    1朗读的意义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胸中能装有百十篇反问、几百首诗歌,就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人们都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30-01    语文教学中,教师批改作文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语文老师常常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詳改”,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然而收效却并不显著。  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得更好的效果,结合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学生要在初中阶段“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我在语文
期刊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就是口语表达、日常交际的能力。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探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与途径。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应对是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师应充分利用各方面条件,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给学生创设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  【关键词】口语交际; 内容; 途径;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03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上一堂成功的作文课?其实作文课也是语文课堂的一部分,所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不能变,落实知识、培养能力、养成习惯的目标不能变。以学生为主体去落实作文知识,培养其作文能力,使其养成规范作文的习惯,就是我在这篇中所强调的。  【关键词】真实感人;有积极意义;创新;时代性;标点、文字规范;字迹清晰;语句通顺;内容丰富;符合要求;结构合理;语言优美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34-01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可见,兴趣之于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乐作”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他们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写,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有真情实感。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小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35-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言学习具有年龄特征,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尤为重要,本文就语文课堂进行语言训练谈一些思考。  朗读是课堂语言训练的根。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34-02    综观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多数重视培养阅读理解的应试技巧,关注考纲要求的语法、词汇、句型,白白浪费了一篇篇优美文章的缤纷呈现。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感受西方文明之美,其中包括对英语语言的欣赏。本人认为,从欣赏的角度去讲授阅读课文,学生的语篇意识会更强,层次更清晰,内
期刊
【摘要】英语是一种活的语言,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掌握英语并能灵活运用是许多人都想做到的事,掌握英语,首先必须学好语音、语法,然后就要开展大量的阅读。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是人类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是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事物,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英语四会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助于扩大词匯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大面积提高初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