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教育实践与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z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要营造创新的氛围,训练学学生质疑、求新的精神,诱导求异思维,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进程始终。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创新能力; 鼓励质疑; 诱导求异思维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有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面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小学语文课程担负的重任。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兴趣是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学习活动中,使他们通过自身参与,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教师先播放哀乐,让学生根据自己听到和想象的描述自己当时看到首都人民送总理时的悲痛心情,这种通过创设送总理的情境,把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不仅在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时,把他们引入课文情境之中,而且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讲话能力。这样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索,为下一步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内容与学生活实际距离很远,给学生的思维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再现当时的情境,在学生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表象,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教《长征》一课时,教师播放《长征》一段的录像,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历艰难险阻的情境历历在目。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再引导他们解答课文中的疑问,学生再不是照本宣读,而是用自己创造性的语言回答得头头是道。
  2 彻底打破“灌输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目前,语文教学虽然在变,但“满堂灌”的现象仍然普遍,照这样下去,哪里还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呢?阅读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中吸取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让学生求异、求变,途径是很多的。如《小摄影师》讲的是小摄影师好不容易见到高尔基,要给高尔基拍照,当拍时却一看没胶卷,便跑了。在学完课文后,练习中设计了一个思考题:小摄影师还会来给高尔基拍照吗?为什么?这个问题答案就不只一个,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思路正确,教师就给予肯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如在讲《鸟的天堂》一课时,在质疑环节中,学生提出,课文最后一句中,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这时笔者抓住教材特点,及时放映大榕树,这时一位学生跑到台前绘声绘色地讲起大榕树大而美的特点来,不光讲文中的知识,也加入了自己的见闻和见解。如果教师不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去阅读、去思考、去发言,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呢?
  3 展开讨论,集思广益,拓展创新思路
  激烈的讨论,往往会进发智慧的火花。根据课文言尽而意未尽的语言材料,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太阳》一课,学会课文后,教师问:“谁知道,人类利用太阳能为人类做出哪些贡献?”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接着再问:“谁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新的发明,来利用太阳能为人类做出贡献?”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大开,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我想利用太阳能发明暖气袋,把夏天的太阳能吸收到袋子里,袋子上安装一个开关,等到冬天时把热能放出来,就能使屋子里保持适当的温度,家里就再也不用生火供暖了。”有的说:“我想利用太阳能代替汽油,制造汽车,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有的说:“我想利用太阳能制造太阳能灯,人类就不用为电能缺乏而发愁了。”等等。学会讨论出来的一系列想法,学生在讨论和大胆想象的过程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4 激励学生为实现伟大的创新而努力
  没有大胆的想象,没有创新的思维,就很难有伟大的发明创造。学生有了创新思维还不是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说,学生有了创新思维,有了创新意识,就要为学生创造条件,正确引导学生为实现伟大的创新而努力,使创新成为学生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新思路,不断总结新经验。
  这样,经过教师精心地培养,学生创新的花朵,就一定会开得更加鲜艳明亮。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的“课眼”也许没有语文课的“课眼”那么凸显,他需要我们的老师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编者对话,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巧设“课眼”,并以“课眼”为主线,设计教学案,使我们的课堂简约而有效。教师如能在课堂中巧设题眼,搭建平台,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地享受到发现题眼的乐趣,就能让学生们积极、愉快地撩拨着思的琴弦,弹出疑的音符,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见、有所超越、有所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让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所共同追求的,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只有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打造精品课堂。有效性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教学之后,使学生在认知、技能、能力以及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创设情境; 引发欲望; 联系
期刊
【摘要】历史教学工作面临尴尬境地,极其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增强趣味性教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应用幽默,在课堂教学时时而幽他一默,定会创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从而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增强对历史科的兴趣和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课堂;幽默教学;激发兴趣  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已有整整五年的时间,除了获得一些任教经验之外,更多的是感到困惑。通过跟学生的交谈,我发现学生一提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课堂上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提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小学生的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伴随着广大教师的课堂实践,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广大的学生接受和喜欢。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会合作交流获取知识更敢于展示自己的方法与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既学得了知识又感觉特别的轻松愉快,只有让学生自主化,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使课堂焕发新光彩,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实
期刊
【摘要】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专业素养、心理人格、身体素质、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建设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主动自觉提高自己;单位要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教育部门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师资培养方式。  【关键词】高素质;幼儿教师;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塑造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群体
期刊
【摘要】本文从“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期刊
【摘要】兴趣是知识入门的最好帮手。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效课堂;主动探究;兴趣;合作  兴趣是知识入门的最好帮手,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
期刊
【摘要】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提倡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交流、沟通。把过去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师生互教互学”。那么,要提高数学课堂的互动性的高效性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在教学中注入爱;二、让学生主体参
期刊
【摘要】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学重点、难点能够更好的突破,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远程教育;数学教学;运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靠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主动性、创造性受到限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