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公司经营的角度分析,股东出资瑕疵主要是针对相关需要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缺陷,从而导致相关的违规或者不法行为出现。本文通过对股东出资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研究,系统分析了这其中存在的瑕疵性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强化公司针对股东的管理。
关键词:股东出资;制度缺陷;法律研究
前言:对于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来讲,需要存在股东出资这一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公司的整体风险得到分担,同时也表明着股东在公司中所享有的相应权利。股东出资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整个公司的基本运转,使公司的资本运营拥有基础性保障。同时股东通过出资的形式来获取有关方面的信任,作为信用基础存在着。因此股东出资对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认定瑕疵者的股东资格
如果相关股东在出资过程中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瑕疵,针对其是否享有相应的股东资格,在整个管理市场以及理论领域中,始终都是众说纷纭[1]。否定者认为,瑕疵者在初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违约行为,因此不能贸然取消股东资格。但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否将股东资格取消,需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出现瑕疵的情况程度并不是十分严重,只需要相关人员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即可,对于公司的整体法人资格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保留。但是如果情节十分严重,在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基础上,还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就已经对公司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伤害,因此需要坚决取消股东资格。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当下的社会环境更加倾向于肯定说,就是说即使股东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出资瑕疵,那么可以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并不能因此对股东的身份进行否定,从而不应该将股东资格取消。因为在股份制公司进行创建的过程中,由股东作为相应的法人进行登记,如果仅仅因为没有履行出资义务,就将法人资格进行取消,这样的做法很难在法理学中找到相应的依据。
二、瑕疵股东的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
首先,瑕疵股东对于另外股东需要承担的责任[2]。在我国出台的《公司法》中,已经在第28条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相应的股东需要承担一定的出资额,从而履行公司的章程制度。如果相关股东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出资,或者在出资过程中违背了公司的相关章程,就需要按照公司的针对性规定,针对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出资的相关股东,需要承担一定的赔偿义务,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和补救。
另外,对公司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相关的法律条文中,如果没有按照既定标准进行出资,造成了出资瑕疵的情况出现,那么就需要对出资中存在的差额进行全部补缴,承担因出资瑕疵所造成的所有后果或者责任。不仅如此,相关责任人还需要作为瑕疵出资人的身份存在着,如果公司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资本重组,相关人员依旧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针对出资差额进行补交,同时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最后就是对相关债权人的相应责任,通常来讲,在公司正常运转情况下,即使有关股东存在出资瑕疵的行为,但是并没有直接形成与相关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只有在出现相应债务事件时,才会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债权人只与相应的债权公司存在法律上的联系。如果由于瑕疵股东在出资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导致公司出现了债务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债权人的权益在法律的保护范围内,并要求出资瑕疵股东来对相关的债务责任进行承担,这样一来债权人就从法律上与出资瑕疵股东建立起了联系。如果由于出资瑕疵行为导致债权人在公司中的权益受到损害,债权人完全有权利要求股东对相关的责任进行无限期承担。
2.刑事责任
如果出现了虚报注册资本,或者发生出资抽逃行为,又或者出现虚假出资的情况,已经对相关法律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家的全面管理工作造成阻碍,同时还对参与公司建设的各方,都造成了权益上的侵害。不仅如此,这样的行为还将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使社会的整体经济秩序陷入到混乱状态,如果相应的情节十分严重,将需要承担某种程度的刑事责任,接受国家作出的刑事制裁。在我国出台的《公司法》中,针对相关的违规行为,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并且对处罚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因此必须要遵照相关的法律,进行刑事追责。在处罚规定中,不仅有罚款,同时还包括拘役,严重者将需要判处有期徒刑。
3.行政责任
如果出资瑕疵的情节过于严重,在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中,有着完备的规定,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实施严厉的行政处罚。具体来讲,公司法相关条文中的199条内容,针对虚报注册资本作出了明确规定,具体阐述了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同时在公司法相关条文中的200条内容中,针对虚假出资的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且明确的列出了针对这种行为需要采取的针对性行政处罚措施。不仅如此,在公司法相关条文的201条内容中,针对抽逃出资的违规行为做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并且列出了针对性的行政处罚措施。在行政性的处罚措施中,存在很多种形式,首先是责令整改,如果效果不够明显,就进行针对性罚款,如果依旧难以奏效,就针对公司登记进行撤销处理。
三、结语
股东出资瑕疵的情况一旦出现,将会造成十分广泛的影响,并且波及到多方利益,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开展深入系统研究。不仅需要对股东资格认证问题进行明确研究,同时还需要明确股东需要在出资瑕疵出现的情况下,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从而保证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和认识,并从法律的角度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相关人员的权益。
参考文献:
[1]朱丽颖.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瑕疵的法律责任及救济[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2(12):10-13.
[2]黄雪梅.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出资瑕疵及责任承担若干问题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4,2(10):20-26.
关键词:股东出资;制度缺陷;法律研究
前言:对于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来讲,需要存在股东出资这一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公司的整体风险得到分担,同时也表明着股东在公司中所享有的相应权利。股东出资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整个公司的基本运转,使公司的资本运营拥有基础性保障。同时股东通过出资的形式来获取有关方面的信任,作为信用基础存在着。因此股东出资对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认定瑕疵者的股东资格
如果相关股东在出资过程中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瑕疵,针对其是否享有相应的股东资格,在整个管理市场以及理论领域中,始终都是众说纷纭[1]。否定者认为,瑕疵者在初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违约行为,因此不能贸然取消股东资格。但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否将股东资格取消,需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出现瑕疵的情况程度并不是十分严重,只需要相关人员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即可,对于公司的整体法人资格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保留。但是如果情节十分严重,在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基础上,还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就已经对公司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伤害,因此需要坚决取消股东资格。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当下的社会环境更加倾向于肯定说,就是说即使股东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出资瑕疵,那么可以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并不能因此对股东的身份进行否定,从而不应该将股东资格取消。因为在股份制公司进行创建的过程中,由股东作为相应的法人进行登记,如果仅仅因为没有履行出资义务,就将法人资格进行取消,这样的做法很难在法理学中找到相应的依据。
二、瑕疵股东的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
首先,瑕疵股东对于另外股东需要承担的责任[2]。在我国出台的《公司法》中,已经在第28条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相应的股东需要承担一定的出资额,从而履行公司的章程制度。如果相关股东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出资,或者在出资过程中违背了公司的相关章程,就需要按照公司的针对性规定,针对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出资的相关股东,需要承担一定的赔偿义务,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和补救。
另外,对公司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相关的法律条文中,如果没有按照既定标准进行出资,造成了出资瑕疵的情况出现,那么就需要对出资中存在的差额进行全部补缴,承担因出资瑕疵所造成的所有后果或者责任。不仅如此,相关责任人还需要作为瑕疵出资人的身份存在着,如果公司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资本重组,相关人员依旧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针对出资差额进行补交,同时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最后就是对相关债权人的相应责任,通常来讲,在公司正常运转情况下,即使有关股东存在出资瑕疵的行为,但是并没有直接形成与相关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只有在出现相应债务事件时,才会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债权人只与相应的债权公司存在法律上的联系。如果由于瑕疵股东在出资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导致公司出现了债务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债权人的权益在法律的保护范围内,并要求出资瑕疵股东来对相关的债务责任进行承担,这样一来债权人就从法律上与出资瑕疵股东建立起了联系。如果由于出资瑕疵行为导致债权人在公司中的权益受到损害,债权人完全有权利要求股东对相关的责任进行无限期承担。
2.刑事责任
如果出现了虚报注册资本,或者发生出资抽逃行为,又或者出现虚假出资的情况,已经对相关法律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家的全面管理工作造成阻碍,同时还对参与公司建设的各方,都造成了权益上的侵害。不仅如此,这样的行为还将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使社会的整体经济秩序陷入到混乱状态,如果相应的情节十分严重,将需要承担某种程度的刑事责任,接受国家作出的刑事制裁。在我国出台的《公司法》中,针对相关的违规行为,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并且对处罚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因此必须要遵照相关的法律,进行刑事追责。在处罚规定中,不仅有罚款,同时还包括拘役,严重者将需要判处有期徒刑。
3.行政责任
如果出资瑕疵的情节过于严重,在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中,有着完备的规定,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实施严厉的行政处罚。具体来讲,公司法相关条文中的199条内容,针对虚报注册资本作出了明确规定,具体阐述了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同时在公司法相关条文中的200条内容中,针对虚假出资的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且明确的列出了针对这种行为需要采取的针对性行政处罚措施。不仅如此,在公司法相关条文的201条内容中,针对抽逃出资的违规行为做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并且列出了针对性的行政处罚措施。在行政性的处罚措施中,存在很多种形式,首先是责令整改,如果效果不够明显,就进行针对性罚款,如果依旧难以奏效,就针对公司登记进行撤销处理。
三、结语
股东出资瑕疵的情况一旦出现,将会造成十分广泛的影响,并且波及到多方利益,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开展深入系统研究。不仅需要对股东资格认证问题进行明确研究,同时还需要明确股东需要在出资瑕疵出现的情况下,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从而保证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和认识,并从法律的角度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相关人员的权益。
参考文献:
[1]朱丽颖.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瑕疵的法律责任及救济[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2(12):10-13.
[2]黄雪梅.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出资瑕疵及责任承担若干问题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4,2(1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