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其名,拨其位,尽其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w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作用,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有一两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具有实践性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综合运用本单元精读课文以及之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实践,尝试自主阅读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略读课文的重要性,拨正它在阅读教学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能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略读课文 ;迁移运用;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7-0036-02
  语文统编教材与之前版本的教材有了较大的改变,其中比较明显的一点是中高年级的每个单元都有一至两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比重适当。在以前版本的教材中,略读课文很少,有的一册教材就一两篇,同时检测时略读课文的内容基本不涉及,因此,教师教学时就忽视了略读课文的存在。
  统编教材为什么编排这么多的略读课文呢?细读教材,不难发现编者的良苦用心。略读课文具有实践性质,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总结、综合运用本单元精读课文以及之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实践,尝试自主阅读课文。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略读课文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迁移运用已有的知识到新的情境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正其名——认识略读课文的重要性
  (一)略读课文的重要性并不“略”
  “教是为了不教。”略读课文存在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实践机会。虽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阅读略读课文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但是教师应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有正确的认识,摆正略读课文的位置。统编教材选编这么多的略读课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用旧版本教材时,教师通常要通过群文阅读的形式,以一篇带多篇,寻找课外的文章让学生练习阅读。现在教材精选的略读课文正是这样的一种意图。精读课文细致地学习阅读方法,而略读课文则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方法来自主阅读。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繁星》一文,是第一单元的文章。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在单元前两篇精读课文《观潮》和《走月亮》的教学中,教师已经根据文章的特点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展开想象进行了示范与指导。在教学《观潮》时,引导学生想象潮水来时的样子、潮水奔腾的声音。在教学《走月亮》时,引导学生调动嗅觉进行想象:“读到这里,我仿佛闻到了瓜果的香味。”这样,学生习得了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如何将这些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呢?本单元的两篇略读课文《现代诗两首》和《繁星》就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不仅这个单元如此,统编教材的每一篇略读课文都是这样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学生的迁移运用的深度学习提供了可能。
  (二)略读课文对教师的要求并不“略”
  略读课文看似教师的教学活动少了、说的话少了,但对教师的要求一点也不简略。如何精心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如何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呢?教师如何不越俎代庖,要在哪里进行精当的讲解点拨呢?这些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与安排。从这一角度说,略读课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三)略读课文对学生的作用并不“略”
   略读课文不是可教可不教的课文,而是精读课文的延续与补充。它对学生的作用在于实践性、在于尝试、在于迁移与运用等。如果说精读课文教给了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那么略读课文则促进学生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并内化成自己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学会阅读。因此,统编教材的每一篇略读课文都要重视,要让学生进行真阅读。毫不夸张地说,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好略读课文是关键。一篇略读课文的作用虽小,但一篇篇略读课文的扎实训练,就一定会如繁星点点那样,照亮学生阅读的天空。
  二、拨其位 ——略读课文“略”在何处
  (一)略读课文教学内容要“略”
  1.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度要适宜
  既然是略读课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可以深,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略”。如,四年级上册的《繁星》一文,按照時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文中很多语句,要知人论世,才能领悟其含义。例如,“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只有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作品《家》,才能理解巴金去南京时已冲破了象征着封建统治的藩篱——家,去寻找光明,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再如,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时,我们可追问:“巴金离祖国越来越远,为什么像睡在母亲的怀中?”这样的解读让教学有了深度。虽然作者离祖国越来越远,可是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些星星,还是祖国的月亮、星星。这样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作者的离愁别绪就洋溢在字里行间。学生对这样一篇略读课文的理解要这样深入吗?教师理应对文本解读深入到位,但面对学生时要深入浅出。尤其是略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达到的深度要适宜。
  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觉编者的意图。与原文相比,课文删减了不少,把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感受删去了。要想理解这些感受,不可避免地要联系巴金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作品来理解。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同时,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借助语言文字让学生想象画面。因此,编者删去了一些文字。编者既然已做删减,教学中我们就要忍痛割爱。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时,不宜追求过于深入,而是要在促进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调动视觉、听觉、味觉等展开想象去体会繁星之美上下功夫。   2.减少可有可无的拓展
  在教学时,很多教师注重拓展阅读,这固然能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不宜枝枝蔓蔓,牵扯太多,因为时间有限,目标要集中——略读课文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阅读,展开探究式学习。如,在教学《繁星》时,笔者原本想拓展阅读巴金的《家》《春》《秋》,但考虑到四年级学生阅读这些作品还是不现实的,因此只好作罢。
  3.生字词的教学要求要适切
  略读课文的生字词教学,也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只要学生做到读正确、大致理解即可。《繁星》这课只要求抓住课后蓝线中的生字来教学,读准“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怀抱”三个词,并相机理解“半明半昧”一词,就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活动要“略”
  当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向“满堂灌”“一言堂”等行为说“不”。略读课文不仅要求教学的内容要精当、简略,而且要求教师要以引导、点拨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教学《繁星》一文时,在想象海上看繁星的画面时,学生讲不出来。这时,如果教师讲得越精彩,就越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示弱”,把更多的思考、读书的时间让给学生。当学生想象不出海上看繁星的画面时,教师要努力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如,在读“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这句话时,学生起初时毫无感觉。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悬”“摇摇欲坠”这些关键词语,展开想象。有的学生感到一种惊喜:“这么多星星摇摇欲坠,触手可及,太兴奋了。”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做的是启发、点拨和激励,而不是越俎代庖。
  三、尽其用——合作探究学习,发挥略读课文作用
  有“略”自然有“详”。略读课文在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活动等“瘦身”后,节约的时间应放在什么地方呢?应该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的整体设计应根据课文的阅读提示,考虑怎样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在课堂整体架构上,要合理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在核心目标的达成上,应该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式学习。
  如,《繁星》一课的教学,笔者就安排了学生进行两次自主学习。一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受文章,梳理文章脉络;二是为达成本课的核心目标,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活动——边读边想象繁星的画面。引导学生运用这个单元以及前面所学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是《繁星》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學难点。这篇文章最丰富,也最难想象的是第三幅画面。教学中,笔者放手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想象海上看繁星的画面,并进行适当点拨。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到画面的丰富。有一个学生这样展开想象:“星星先是悬在空中摇摇欲坠;然后来到我的身边,好像对我眨眼睛……”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从精读而略读,譬如孩子学走路,起初由大人扶着牵着,渐渐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拦着,替他规定路向,防他偶或跌跤。”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点拨。课堂上,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时间多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时间多了,学生朗读课文、集体交流的时间多了……这才是略读课文教学真正的状态。
  只有认识到略读课文的重要性,摆正它的位置,发挥它的作用,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由芬兰赫尔辛基乘船,三个小时即可到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爱沙尼亚是波罗的海的一颗璀璨明珠,塔林就是其中最为闪光的部分,它既是国家的首都,又是风景最美的城市。塔林是座保有中世纪外貌与格调的古老城市。三面环水,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里加湾和科普利湾之间。海岸线绵延45公里。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义为“水边居住者”。由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资讯科技发达,经常被称作“波罗的海之虎”
[摘 要]对于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课文中,在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之间走一个来回,从双主线的单元要求中了解学习目标应该确定“语文要素”这一教学的重难点,围绕“课后练习”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从感悟、积累、运用等三个方面进行有效训练。  [关键词]双主线;课后练习;积累;感悟;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9-0075
[摘要]以课文为基础进行语言训练是夯实学生语用实践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对教材展开精准研制,开掘适切的语用价值;通过联系对比,辨析独到的表达形式;进行内化实践,拓展丰富的练笔渠道。  [关键词]借力文本;言语发展;精准研制;联系对比;内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7-0069-02  以课文为基础进行比较扎实的语言训练是夯实学生语
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曾经历过一次儿子走失之险,他总结告诫家长:  第一招,广播。但是不能瞎广播,你不能说“我儿子叫甜甜,大眼睛,长得可漂亮了”,这样广播没有用。你得说孩子叫什么名字,上身穿什么,下身穿什么,有几颗虎牙,哪有一道疤,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说出具体的特征来。  第二招:“十人四追”。找十个人往四个方向追,十个人一个方向两个,还剩两个,一个妈妈,一个爸爸。妈妈要在原地不动,万一孩子回来了呢?这
[摘 要]面对借班上课,学情分析顯得尤为重要。教师可在设计教案时,通过预测分析学情;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学生表现分析学情;在教学结束时,通过总结回顾分析学情。学情分析是教学的出发点,能够使语文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学情分析;借班教学;预测;学生表现;总结回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6-0072-02  在我县教学评选
研究表明,在人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占到两成,社会教育占到三成,而家庭教育则占到了五成。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都是学校的事,这实在是一个大误区!其实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学业发展中才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所以,当一名智慧的家长,很重要。  现在祖父母带孩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专家提醒,孩子0到6岁时,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父母自己带孩子。因为这段时间是孩子人生观养成的重要时期,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对孩
[摘 要]小学生学习语文,需要自主阅读感悟。而学生阅读感悟仅仅靠读是难以实现的。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因素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有助于促进学生阅读感悟的形成。  [关键词]潜移默化;阅读感悟;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78-01  小学生学习语文,需要自主阅读感悟。而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仅凭学生的智
好习惯不但有助好身体,好习惯也会养成人的美姿美态。就拿牙齿来说,你以为那一口珠贝一样闪闪发光的都是天生的?Angelababy的惊艳就在她整牙之后。  作为普通人,大家更关注牙齿的健康,健康是牙齿美的前提。  “三三三”原则  3次刷牙:三餐后刷牙、漱口;每次刷牙至少3分钟;咬合面、颊舌面、近远中。  正确的刷牙方法:刷毛于牙面呈45°;加压刷毛入龈沟;水平颤动4、5次;向咬合面垂直扭转;前牙舌侧
[摘 要]当下语文课程的改革指向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教师从课后思考练习题的角度切入,通过朗读,引领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练笔思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关键词]统编教材;思考练习;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语文要素”和“宽泛的人文主题”为双线组织单元,教学思
垚原来叫瑶,来自北方一个县级市,从小心气高,立志拥有高人一等的生活,相亲认识深圳一位外企高管。高管看腻公司和各种年会上那些人设女生,一眼看上垚的森女范。第一次去人家,垚才发现低调老气的高管,爹妈和他自己都家资不薄,深圳广州多套房子,三口人五台车。原来还掂量高管呆板不帅的垚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回上海果断辞工。  高管表姐从香港过来设宴祝贺,发现新媳妇连起码社交语言都不肯说,只顾闷头发朋友圈,在金融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