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an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可通过课程开设阶段体现出来,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均开设有语文课。感性指的是感受力强,可以体会到事物情感的变化;个性则是不同于大众的特质.初中语文课堂中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是新课改下的产物,值得大力倡导和普及应用。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课堂怎么运用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作探讨,同时列举一些适当的教学举措。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37-01
  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主要原因是他们从小就接触汉语,在心理上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采用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波动,帮助他们走出学习误区,还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利用感性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情感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感性教学方法比较贴近生活,语文知识本身就有感性魅力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就像人类情感根据实际情况导致态度发生变化一样。学习语文知识是一个感性过程,在阅读、感悟、理解等环节均具呈现人文性。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感性教学教学方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挖掘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从而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倾向。
  比如,在教授《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母亲》这首歌曲,在优美的歌声中带领学生走进温馨课堂。接着,教师可播放这首散文诗的名家朗读,要想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在朗读中体会至爱亲情。然后再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选出一些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将“最美”的声音展示给大家。选手可从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朗读,其他人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从节奏、情感、字音、停顿等方面进行点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作者通荷叶描写母亲,借助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情景彰显母爱的伟大,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以此激发他们的情感。
  二、运用个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会经常遇到这一窘况: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讲授语文知识时,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沉闷无趣。个性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让语文课堂变得与众不同,有特点、有活力。初中语文教师在运用个性教学方法可有效发挥学生的个人主观意识,站在他们的角度出发,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与意见,全力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发言。
  举个例子,在进行《智取生辰纲》教学时,由于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小说,里面涉及到多个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尾,可针对文章特点采用情景再现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教师可先要求学生通读课文,理清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之后他们他们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包括杨志、晁盖、吴用、白胜和刘唐等,在课堂上将故事情节进行还原。通过角色扮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设计语文课堂,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相吻合,使其在新式教学方法中学会通过分析和表演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教师利用自身个性,建立感性语文课堂
  在初中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的地位比较重要,教学方法更是显得与众不同,其实教师的个性特点对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有着明显的驱动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者,他们能够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独特个性,像风格气质、人格魅力等均可吸引学生,使其在课堂上集中精神认真听课。初中语文教师在运用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时,可利用自身个性建立感性课堂,而自身个性特点的养成则主要来自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感悟。
  诸如,在讲授《大自然的语言》时,教师可采用这样的教学语言导入新课: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現象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通过对常见自然现象的概述和提问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新课内容的学习充满好奇。
  接着,教师可为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物候现象,像青蛙“清明”前几天始鸣,“立冬”前绝鸣;蛇“惊蛰”出洞活动,“立冬”进洞冬眠;霜重见晴天;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等。教师利用生活现象展示个性特点构建感性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四、感性与个性的结合,升华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做到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借此升华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在运用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时,需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认真研究课文中的情感信息,让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实现感性教学。同时,教师采用个性教学方法,像多媒体、情境创设、提问、游戏、朗读等,突出语文课堂的个性。通过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的有机统一,为学生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使其思想情感受到熏陶,并掌握个性学习方法。
  在这里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为例,教师可先为学生分享诗人汪静之的几句诗: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搭配教学语言: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多么绚丽与多情!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接着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送别》,提出突破口: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含义到底是什么?要求学生理解清楚课文后完整回答。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其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知道文章题目的含义,最终实现感性与个性教学的有机结合。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过需要教师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完善,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知识,在课堂学习中表现的积极踊跃,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沈涛.简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J].新课程导学,2017,(22):55.
  [2]金淑莲.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J].中华少年,2017,(09):104-105.
  [3]高艳芳.探析感性与个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1):28.
其他文献
企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的支持.在进入新时代后,社会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人力
晴雯与袭人是宝玉身边的两个头面丫头,是一组对比着的悲剧人物。晴雯是“心比天高”却“身为下贱”的自尊傲世,洁身自好的奴隶,她是反抗者的代表,她反对尊卑贵贱的等级歧视,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围术期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 针对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预防DVT形成后在扩容、抗凝、祛聚的基础上进行溶栓.结果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以罗默和卢卡斯(Lucas,R)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经济增长又重新成为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卢卡斯运用微观化的个量分析方法,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与索洛的技术进步要领结合起来,个体化为“每个人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认为只有这种特殊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的积累,才是产出增长的真正源泉。新经济增长理论把“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
国企人力资源变革的“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破解这个难题,方案设计的完成只是变革的开始,“行百里者半九十”,变革的推行才是对变革者变革能力,变革耐心以及政治智慧的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创业形式的多样化、经营方式的科学化,涉及领域的扩大化日益彰显.而在就业压力沉重的今天,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成了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同时
一、关于提炼语rn提炼,在一定意义上比喻文艺创作和语言艺术等弃芜求精的过程;从芜杂的事物中找出有概括性的东西.提炼语,则是将芜杂的语言进行概括,从而让语言变得简洁明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