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_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对于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新的要求,教师不能仅囿于传统的课本教学思路,而要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所以,重视学生的阅读,正确引导并帮助他们在拓宽读书视野中吸纳新知,提高审美与创造能力,无疑是激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一
  客观地讲,中学生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先从课本篇目的数量看,整个中学阶段,课文共三百余篇,这对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实在不够,况且在实际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讲读课文、轻自读课文的现象。这样看来,学生语文课上直接读到的作品实在是少得可怜。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使在如此少的课文教学实践中,思维量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字、词、句的疏通,解释和记忆有关方法技巧的辨析与判定,并辅以种种抽象的程式化训练,而对文章真谛的探究、底蕴的感悟、美的领略等要旨却被淡化以至忽略了。这样,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就只能在低层次上徘徊,而无法向高层次、高质量的思维攀升。此外,虽然教师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不少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他们不愿让孩子去读对发展长期有效但对考试不能立竿见影的课外书。最后,现今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而中学生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阅读有盲目性,阅读质量低下。
  阅读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而高质量的阅读则为学好语文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增大容量,加快节奏,特别是加强思维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在课堂这有限的时空中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效能,让学生在紧张有效的思维中,脚踏实地地在实践中领略学习的愉悦,获得切实的能力,提高学习的素养。
  二
  首先,阅读可增强语感。众所周知,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语感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是一种理性的直觉,其形成是由过去的知识、经验在心理结构中的积淀。一般情况而言,阅读能力的核心便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能力,即语感能力。语感能力强,往往能直接、迅速地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还可以体味到“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诸多妙处。书读多了,富有积蓄,“感觉”自然灵敏。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而培养语感,最应强调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诵读,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才会在头脑中生根,才会出现技能化、自动化,才会形成语感。
  语感是听、说、读、写的核心,语文教学应该以积淀语感为目标。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了学生阅读这一重要的语言实践,单靠老师讲,那学生就谈不上有什么语感,更谈不上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学生的语感心理建构,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其次,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历来的语文考试中,阅读分析始终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其原因固然很多,但缺乏阅渎训练显然是重要的一点。阅读是锻炼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智力的重要手段。人的智力结构的核心要素是思维能力,而许多思维能力正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聚精会神地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思索、想象、判断和评价的过程,所以有人称阅读是对原文的一种再创造。而阅读通过大脑根据需要对文章进行思考评价,不仅思维能力得以锻炼,其分析综合能力也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事实证明,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激励学生的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水平与能力真正有所提高。所以,阅读教学应该彻底抛弃陈腐的观念,在疏通文字、点拨方法的前提下,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理解,鼓励学生提高独创的见解,指导学生运用相关材料,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与争论,让每个学生都具备敢于以独特方式去探究作品真谛,体会作品底蕴,领略作品美的本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力、学养得以提高,而且使人格上的独创精神、意识中的批判精神也能得到极大的张扬,其得益就不仅仅是语文学科,还会惠及整个人生。所以,科学地阅读可以使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发展,并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思维习惯。
  最后,阅读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中外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阅读面拓宽了,视野自然开阔,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学会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同时还领悟了作文之道。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是这个道理。并且,我们还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比较,从而锻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重视方法的传授、思路的点拨。叶圣陶先生曾告诫我们,课文也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课本中的“例子”,充分运用课本中的“例子”,使之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启发、引导中,“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从运其才智到领悟之源广开,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长足的发展,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本来面目。
  总之,阅读不必拘于形式,关键要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必须致力于由课内向课外的辐射与延伸。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不断增长、更新的今天,这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的基础功能更多地体现在课外,而且随着每个学生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加强,其意义将愈加突出,乃至跟随于每个人的终生。所以,高质量的阅读,能使学生拓展视野,促进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赏能力、借鉴能力,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之所以能得到真才实学,除了老师的精心教育、悉心帮助之外,还来源于学生能从各种书籍作品中自觉地吸取“活水”之功。因此,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源头活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提问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本文提出,提问要立足教学目标,要选准切入点,要注意分层次,要力求新颖别致,要体现开放性。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
网络是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工具,对语文教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一新型教学工具,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独立篇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内引出可探究的问题,进而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文,我们可以从文中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格里高尔关心着家人,异化为虫形人,最终被亲人抛弃的情节,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再造想象力是根据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绘,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该事物的新形象,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借助再造想象力,学生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地掌握自己不曾感知和无法感知的事物。语文
作文是语文的重要教学环节,不少学生对写作惧怕三分,厌烦写作。语文同仁大概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考试结束阅卷时,读着一些学生的“大作”,“啼笑皆非”、“无奈”、“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复杂感受溢满了心、写满了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欲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激发其作文兴趣。那么,如何激趣呢?我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就教于同行。  一、尊重学生实际  叶圣陶先
摘 要: 平时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如能注重平时材料的积累,选好切入角度,展现奇思妙想,就能使自己的作文“出彩”。本文作者以平时教学中的几次话题作文训练为例,略述话题作文出彩“三招”。  关键词: 话题作文 古典诗词 立意 素材    不少学生常常对他人的作文能得高分徒生羡慕之情,觉得自己的作文难以突破常规,因此认为,作文创新是那些水平高的人的“专利”,自己只能是作文方面的“弱者”。其实不然,平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