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里LED能减压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fg2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体检引发的调查
  两年前,郝洛西教授感到心脏不舒服,便来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检查。在心内科接受检查时,郝教授发现天花板上的灯光让她不舒服:“虽然灯光没有影响到我的正常检查,但我觉得白色的灯光颜色太单调了,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作为同济大学建筑系研究照明设计的老师,职业的敏感让她开始关注起这个问题。住院的那几天,郝教授又发现,这个全国三甲医院里,无论是手术室、住院病房,还是医生办公室和护士站,医院里绝大多数区域都是冷色光。“每个人生病后心里多少会有不愉快的感觉,如果满眼只能见到白晃晃的日光灯,心情只会更糟。”
  这次的就医经历,让研究了多年“通过灯光调节大众情绪”的郝教授开始了进一步思考:“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灯光仅仅用于照明显然远远不够,是否有必要将灯光调节情绪的功能运用到医院里呢?”想到这里,郝教授决定对医院里的照明系统做个科学系统的研究。在取得医院方面的同意后,郝教授开始着手组建她的医院考察团队,她的不少学生都主动参与进来。要让现代照明技术与艺术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病患这类特殊人群,需要有很多实证研究作为支撑,所以第一项任务就是走访病人。
  刚开始,博士生徐俊丽的任务是了解病人对灯光的直观感受。“您是以什么心情进入手术室的?”“医院里面有没有什么灯光会对您造成影响?”“您认为医院哪些照明设施有待改进?”这些是她经常问的问题。在医院时间久了,徐俊丽与不少住院病人熟了起来,时不时会有人拉着她的手诉苦:“房间里的夜灯直直地朝我眼睛射来,真让人睡不着,我只好用报纸将夜灯遮住。”“新的病房里什么都好,就是灯光不好——吸顶灯正对着我的头顶,仰卧的时候,刺眼的灯光让人非常不舒服。”
  在得到医院允许后,郝洛西教授及团队成员还进入到检查室和手术室,徐俊丽说:“我们要通过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表情、言语、行为,来了解这里的灯光对病人的情绪可能产生的影响。”心内科DSA室是医生为病人做心脏介入治疗的地方,包括装心脏起搏器、装支架等。病人在接受这种诊疗前,一般都需要做局部麻醉,意识是清醒的。徐俊丽注意到,整个治疗期间,病人的双眼能看到且稍微能分散他们注意力的,就是手术室天花板上的那些灯具,“有些细节虽然不起眼,却足够反映人们的心理状态。”
  一次偶然的情况下,研究团队一位成员发现药房里护士抓药时看起来很吃力。原来,药物种类繁多,但每间配药室均仅有一处集中性照明设施,适用于一般办公室的照明方式并不适用于医院的配药间。配药的护士也反映这样的照明灯光用处不大,每次取药还是得将药品从架子上取下来才能看清楚。
  发现这个问题后,成员们决定进一步扩大调研范围,多听听医生、护士的感受。结果不少医生表示,有时候一天要承担20多例手术,水都不敢多喝,想上厕所也只能憋着,“这个时候,手术室内那白茫茫的灯光不仅使身体上的不适更加明显,内心也变得焦躁不安。”
  LED七十二变
  在医院辛苦驻扎观察思考后,郝教授团队发现,医院里的照明设施问题非常多,是时候该做出变化和改进了。但是,该从哪个手术室着手开始改造呢?“我们最后选择心内科DSA室的原因是:它属于微创手术室。手术过程中医生们的对话、执刀的过程,病人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在这样的手术环境中病人难免紧张甚至恐惧。也正因为这样,如果以微创手术室作为试验样本,那么获得的病人反馈也会是最直接明显的。”于是,郝教授决定在不影响手术照明的情况下,在DSA室天花板上安装一套新的照明装置系统。
  市场上销售的灯具不能直接搬进手术室,因为它们只有最基本的照明功能。作为光学领域的专家,郝教授很自然地想到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LED照明系统,“LED灯光是红、绿、蓝三颜色的混合光,只要事先做好设定,能变换出高达16000种颜色。”
  除了灯光颜色要有变化,还要考虑LED呈现出的光照图案。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夜景照明总体规划的总设计师,什么样的LED灯光更讨大众喜欢,郝教授很有经验,最后被运用到医院手术室的光照图案,源于当初世博文化中心墙面上的玫瑰花样式。
  有了设计思路,还需要针对手术室这个特殊的环境进行细化和完善。学建筑设计的硕士研究生王萌是团队成员,他考虑到LED出光角度是非常窄的,如果人直接对着灯光看,LED会对眼睛产生很强的眩光作用。正常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是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我们最终决定在LED灯下增加一个介质层,让光线在介质层里先进行一系列漫反射和折射,然后成像在荧光板光屏上,这样就解决了LED光线出角小的问题。”除此之外,考虑到病人是仰面躺在床上,所以在设计时,王萌没少躺在病床上实地感受病人看灯光的角度和状态,“想象自己若是等待手术的病人,这时候需要什么色彩的灯光调节心情。”
  团队还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设计出了不同的模式。“比如儿童模式呈现出来的灯光比较亮丽、活泼,而针对老年人视觉退化的情况,我们则有意将灯光调亮了一些。”王萌说。除此之外,女性患者看到的是紫罗兰色的图案,男性患者则看到的是湖蓝色的图案,“这些色调都具有镇静作用,可以帮助病人更平静地面对手术。”
  基本设计完成后,郝教授将后期工作交由一家专业灯具制作公司。安装灯具的时候,郝教授和她的团队依然没有闲着,“我们要严格保证灯光入射角度等细节不出现问题。”安装完成后,王萌和伙伴们再一次躺到了病床上,体验新变化对他们产生的新感受。
  对孩子借“灯”说事
  LED照明系统“样板房”完成后,很快投入了试用,郝教授和团队也对已经改造好的手术室进行了详细的科学数据测量。此外,他们还与医生、护士多次交流,希望从病人的配合程度、单例手术的进程时间以及单月内手术成功案例量中总结出LED光艺术装置的试用效果。
  内科护士长陆芸岚告诉徐俊丽,过去五六岁的孩子来时,常吓得哇哇大哭。孩子一哭,治疗就做不了。如今医生们就能借“灯”说事,这样一来,孩子的哭闹明显减少了。之前,当医生给病人穿刺插入导管时,病人会高度紧张以致血管收缩,治疗时间不得不延长。而现在,医生会让他们跟着天花板上彩色光照图案的节奏调整呼吸。“我们发现,这套可以针对不同类别人群调节图案的艺术光照,确实有为病人减压的功效。一个有力的佐证是,在接受诊疗时因为紧张而出现迷走反射现象的病人数量,一年来锐减。”
  当然,她也得到一些不太满意的反馈,有位病人说,某个在手术时旋转的仪器转到一定角度时挡住了灯光,只能看到仪器在动,就又害怕了。针对这种现象,团队在查阅资料和多次讨论分析后,发现将LED屏幕装在手术操作台正上方并不是最佳位置。也有医生指出LED的光屏面积不够大。征集各方意见后,大家决定对手术室进行二次改造,对之前考虑不够周全的地方进行修正,让LED照明装置发挥出最佳效果。
  至此,以DSA室为试点的尝试可谓首战告捷。郝教授告诉我们,医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他们做的只是照明设施中的很小一部分,“医院的病房、护士站和医院大堂的照明设计和改造,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目标。”团队还打算进一步设计一种能表示心情、传递信号的灯光装置,病人可以根据不同的心情按下相应按钮。郝教授说:“即使有时候病人没有在脸上表现出喜悦或悲伤,护士也能够通过从值班室闪动的灯光了解病人的状态,或许它能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有作为。”
  责任编辑:曹晓晨
其他文献
心理学一直都是大学校园乃至社会上诸多人倍感神秘的一门专业,我女朋友就是个学心理学的,我常常被她嘴里蹦出来的专业术语和拗口理论整得摸不着头脑。平时里咱们眼中很平常的现象在学心理的人那儿却是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更夸张的是我身边的哥们儿都成了她们实验的小白鼠。本着好奇,我特意采访了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心理学的女友。一番对话下来,我发现其实心理学并不神秘,只是大家对于它的了解太少,而学心理学的他们也真的不是会
“同学们,今天晚上七点在报告大厅有学院成立十周年大会,有市教育局领导、副校长、学院的正副院长参加,如没有特殊情况,必须来当观众!”数学课下课铃刚刚响起,辅导员疾步匆匆地赶到教室拿起数学老师的麦克说道。  “搞什么嘛!上周学院不是刚搞了个什么报告会,害得我公选课的考试都没去!”“就是就是,怎么天天开会啊,听了没啥用,还非要拉咱们去……”辅导员话茬刚落,教室内抱怨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起。  辅导员原本平
10月秋招,3月春招。秋招春招过后,剩下的就是没着(没落)。  这份纠结专属5月。专属毕业季一众男生女生,师哥师姐。  仿佛当年还刚进大一,凑热闹地参加各种学长经验交流会,  抬头仰望拿着各种offer还谦虚不已的学长们,  心里暗想:切,去外企月薪8000和去国企年入10万有差么?有什么好纠结的呀?  都考上国家公务员了,还出啥国呀!回来也不一定能考上公务员好伐啦?  未曾想,当年边羡慕嫉妒边觉
12岁女孩造出机器人画家  无人控制的“水彩机器人”!能用滑竿固定的画笔蘸取不同的颜料,还能对照电脑屏幕上的原画(雄狮)进行临摹!这“水彩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先画狮头,后画狮身,最后再细致地点描雄狮的鬃毛。不到五分钟,一头气宇轩昂,悠然散步的雄狮便跃然纸上!  那是2013年11月,某次午饭后我在UCSD(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园中散步,被计算机楼外的这款“水彩机器人”深深吸引。当时我粗略估计
UIC(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这个大学很特别。  2005年的夏季,在珠海凤凰山谷之中建立起一所崭新的学校,名为UIC。UIC是独立于北师大和浸大以外的一本中外合办高校,北师大是合作挂名院校,嫡系亲属是浸大,所以所有的制度及系统和浸大更为接近。不同于一般的内地大学,这里是全英文教学,具有完全国际化的严格的4分制GPA制度,78%的教授来自海外和港澳,在这里要做好如高三一样辛苦的
尽管会郁闷,会纠结,会难过,女生们还是选择了面对。“面试之后,觉得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之前可能没考虑过就业的问题,把就业想得太简单,把自己想得太优秀。其实自己真的不算什么,无论是学历、能力、经验,社会上比自己强的人很多。还是不应该怀着一颗幸运的心,想着幸运女神会眷顾自己,应当一步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走。”  “你说财经类专业的好找工作不假,这几年我们同学还基本上都是能就业的,但是……”小周同学
这是一次非常独特的观展经验,3月26日到达清华美术学院展厅的时候,整个展厅很安静,来看展的人不多,对王学东这个名字更是陌生。然而当我安静地看完所有的画作之后,心就像一颗干枯的莲子被悄悄投入湖心,吸足了水与养分,那种获得力量的愉悦之情在春天轻轻摇曳。虽然相隔半个多世纪,艺术是可以穿越时空让人感知的魔法,从50年代浪漫多彩的捷克风光、布拉格街景到70年代北京西郊的丰收之景,从高温炉边的捷克玻璃工人到石
法国一所高校在中国建立了校区,每学期会有几百名法国学生来中国校区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交换。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体验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每年会招募中国学生免费学习所有的课程。  我给法国学生上适应中国文化的课程,了解到项目和课程设置很有意思,便推荐了学生参加。有一天,我接到法方电话,说我推荐的中国学生Alice中途退出了项目,请我了解原因。  我非常惊讶。这个项目的筛选非常严格,要经过面试和选拔,大多数中
很多人读完整个大学都懒得去一次的地方,恐怕就是医务室了,一来害怕得了不好的病,二来害怕各式各样奇怪的医生们。    温柔医生    木头星 北京服装学院     平时得病,我是能忍则忍型。因为非常害怕交际,更害怕对话时看对方的眼睛。所以要我去医务室,不,决不可能! 但一个月前的身体不适,让我不得不屈服于内心的恐惧,于是我下了决心,叫上了同学陪我走去了医务室。虽然这次医务室之旅,至今仍让
第一次踏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称“马院”)所在的善斋,  我就恍惚间有踏入美术馆的感觉——大门两侧摆放着马克思和鲁迅的雕像,  楼梯口错落有致地垂下几盏清雅的手绘灯笼,走廊里陈列着绘画、陶瓷、剪纸、招贴等各种艺术作品,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描绘中国近现代风起云涌的历史、熠熠生辉的人物。  驻足其间,那些讲不完的故事、忘不掉的瞬间扑面而来……  很难想象这些是美术学院一年级学生的作品,更让人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