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立足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uo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份优质的作业既要能检查全体学生是否全部掌握了知识,又要能满足对不同学生进行个体层次的考量。因此,为学生量身定做的校本作业,让教师的教学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发展,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一、立足生活,密切作业和现实的联系性
  在设计校本作业时,教师若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校的特色文化入手,这样设计出来的作业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生活情境理解题意,学生也会有更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练习的题材应以生活经验为源头,既要联系生活实际,又要不失典型性、新颖性。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切地感悟数学,激发学以致用的意识,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人教版四上“条形统计图”的学习,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会根据相关内容制作条形统计图并对统计图进行分析。笔者根据本校做为厦门市垃圾分类示范校,与开展的相关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对家里一周产生的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量进行统计并分析哪种垃圾最多,有什么感想,应该怎样做。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既能完成学校德育处布置的“争当环保小达人”的任务,又能把统计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变成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使作业不再成为一种负担。
  二、立足差异,注重作业“质”“量”的分层性
  传统的书面作业是让全班学生统一完成某一页或某一项的练习,内容局限于课堂和教材知识,作业的评价以对错為标准。这样的作业只能用于检查学生对学科知识掌握和巩固的程度,容易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不只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消化、巩固、补充和延伸,还应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做相应的训练和探究性活动。因此,作业设计应突出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学习经验和兴趣的培养,有意识地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时,体现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核心素养,把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数学课程目标的重点。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内容时,水平底边上的高较容易画出,但学困生对邻边上的高无法理解与作图。笔者布置作业时,让一部分学困生只要画出以水平为底边上的高,让另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画出两组不同方向的高。在第二天的作业讲解时,笔者让优秀生上台展示,带动学困生开拓思维,他们也慢慢明白邻边高的画法。为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不稳定的特性,笔者除了布置基础作业,让每位学生在作业上写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时什么不变,也就是什么没有变化(四条边的长度都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周长没变);也布置附加问题,让优秀生写出什么发生了变化,学生通过探究得出高发生了变化,面积也变化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面积是变大了。这样通过探究让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让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得到相应的训练,从而树立学习信心,逐步向优秀生发展。
  可以发现,在设计校本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注重质和量的分层。要善于挖掘数学延伸中的“趣”,精心设计符合学情的带有体验性和趣味性的作业,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度,使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持续不断的内驱力。
  三、立足时效,强调作业内化与拓展的及时性
  课堂练习是检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如果练习的设计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练习就达不到预计的效果,课堂教学也无法有效达成目标。因此,作业设计要更能体现全面性与针对性,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课堂知识,丰富数学体验。课堂练习形式应灵活多样,要考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延伸发展。通过校本作业中的综合拓展练习,让学生逐步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每堂课都有不同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不同的解题关键,解题时只有找到这个关键,才能迎刃而解。在教学五年级“用方程解决问题”时,该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出等量关系式以解决问题。笔者设计这样一道作业:小明去肯德基买了两个汉堡和一杯可乐,付出45元,已知一杯可乐12元,一个汉堡是多少元?请找出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笔者发现他们已掌握常规的解题思路:付出的钱数-2x=12元。学生找出题中隐含的等量关系如下:(1)2个汉堡的价钱+1杯可乐的价钱=付出的钱,即2x+12=45元;(2)2个汉堡的价钱=付出的钱-1杯可乐的价钱,即2x=45-12;(3)(付出的钱-1杯可乐的钱)÷每个汉堡的价钱=买汉堡的个数,即(45-12)÷x=2……这样的校本作业不仅让学生抓住题里的关键,而且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发散性,从而提高了教学的高效性。
  四、立足盲区,提升作业“辨”“析”的深刻性
  在平时的作业中,部分学生会重复出现同一种错误,即使教师已讲了多次正确的解答方法,他们还是经常出现错误做法。针对此情况,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做好作业错误收集,在作业分析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在教学计算题时,最有效的方法是收集学生的错误资源,让他们做一回“清官”进行断案,这样可以轻松地改变学生的错误认知,更能快速地改正他们不正确的思路。如教学“四则运算顺序”时,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是本部分的教学重点,做题时要先审题判断运算顺序再进行正确的计算是教学难点。在学生作业练习的基础上,笔者根据学生平时经常出现的错例,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医生”来“治病”:
  以上的两道错题信息来源于学生,让学生自己站在“医生”的角度来治理“病例”,可以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在错题辨析中自主探究正确的解题方法,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又掌握了新知识。
  总之,校本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设计的校本作业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现因材施教;给学生留出更多的空间与时间,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立足校情,立足学生,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应摒弃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乐海小学)
其他文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郑毓信教授认为,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想得清晰、深入、全面、合理是数学学科所应关注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培育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一、化被动为自觉,诱发主动性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自主探究、观察、比较等活动过程,形
期刊
无论出身于哪个民族,身处于哪个国家,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是人类共同的英雄。这样的一些人,虽职业不同,身份各异,但他们都在用时光锻造生命,用行动把自己的人生书写为一个传奇。他们的一生就像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言传身教地为人们指引出一种更有价值的活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是一位伟大的教师。  纳尔逊·曼德拉,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教师。  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安然
期刊
教学是围绕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这一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每次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拟定一个个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这一个个具体教学目标的逐一实现,犹如攀爬通往学生发展之顶峰的阶梯一样,后一步总是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因此,每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还间接关乎到教学目的的最终达成。
期刊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即不能有效地运用文本的表达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尝试贯彻我校寻找核心问题、搭建核心结构、提升核心素养的“三核课堂”教学思路,在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施过程中,聚焦主题,找准语言核心生发点,通过两种路径整合教学资源,搭建三步结构教学模式,加强四重训练,使学生的表达意识、表达技巧和表达思维都得以增长。  一、“一线两路”,让表达素养可教可学
期刊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补充,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依据统编教材的特点,增强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指引学生做好语文知识点的复习及理解,强化运用,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课后习题:作业设计的指向标杆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注重把握统编教材特点,对作业进行有效设计,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很好地体现了作业设计的基本特点。  1. 整体规划,有机渗透。课后
期刊
教师发展是立校之本,是国家教育发展的脊梁。教师的专业发展,应立足于对专业的认同与热爱,对职业的责任与担当,是源于内心、听从内心的一种生命自觉与教育情怀。唯有内核被撬动,壁壳方能破裂,生命终将绽放。为此,我们合心合情、合谋合智、合力合劲,凝聚成松柏小学(以下简称“松小”)教师专业发展的“合”文化。  一、合心,聚焦成长合伙人  教师发展,不仅要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定位,更应与学校、社会、国家发展紧密联
期刊
语文教育是“言语”教育,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文本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批注文本能有效提升阅读效果。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一、阅读留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留痕的良好习惯,倡导学生通过传统的批注式阅读提高阅读效果。小学生经过一到三年级的学习积累,识字量达到了一定程度,到了四年级,教师
期刊
一、思维生长点:从计数走向计量,几何直观支撑计数单位到计量单位的转换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从具体到抽象过渡的初期,也是思维进阶的转折点,此时几何直观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关联沟通。设计如下的对比体验素材,让学生经历关联教学过程,锻炼思维能力。  【题组1】  问题: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图略)先估一下,再写出算式,用竖式帮助解答。  追问1:为什么列出乘法算式?  追问2:摆竖式的时候,先算的
期刊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积极思考、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使他们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包含现实性与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观评课中,我们更多的会把视角聚焦
期刊
【教学目标】  1. 正确读写本课生字,理解“一碧千里”“襟飘带舞”等词语。  2. 品味重点语句,想象草原美景,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3. 感受内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_朗读词句,整体感知  1. 借助古诗,导入新课。  (1)朗读古诗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说说这首古诗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预设:一方面写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