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重培养 新意自然生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塞·约翰逊说:“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即创造出使人意想不到、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其实,作文更是如此。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打破一潭死水、毫无生趣的习作颈瓶,开启学生的慧眼,让他们独辟蹊径,写出充满灵性和新意的文章,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及任务。
  【关键词】新意;写作;命题
  古人云:“文贵于新。” 的确,立意新颖、有创见性的文章阅后不仅令人耳目一新,更能予人启迪,催人奋进。但是,当下学生的习作现状颇有“老戏新唱旧模样,旧饭新炒酸味道”,读之味如嚼蜡。这一点相信很多一线教师都有同感。如何让学生独具匠心,独执慧笔,在习作中写出阅之如沐春风、有“新意”的佳作,相信是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最想探究明白的。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觉得教师如果在作文指导课上做到以下三点,将对学生在习作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至关重要。
  一、下放权限“巧”命题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欲要文意新,需要“巧”命题。在作文指导课上,大部分教师都习惯要求学生按自己拟定或按教材指定的题目写作。其实,如果不拘泥于统一命题,把命题的权力下放给学生;不局限于教材限定的内容,给学生留有能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更能避免学生的创作思维被教师牵着走,导致失去活力和新意。
  培养学生学會“巧”命题应从哪儿入手呢?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首先要舍得放下身段聆听学生的写作心声和意愿。例如可询问学生:“你们觉得哪些内容好写?哪些题材比较容易写?这次如果让你们命题,你会出怎样的题目?谁有好的题目,大家分享一下。”这样指导首先能勾起学生对作文的欲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心里想的、憋着的事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事、熟悉的人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想说的话也可以写;写作其实没那么难。这样不仅消除学生了写作畏难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写作变被动为主动,化难为易,还避免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被教师、教材所限制和框定,避免了学生思路被牵着走而导致写作思维失去活力。
  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这些题材和题目归类,指导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巧命作文题目,巧挖题目蕴含的新意,写作时在自己积累的题材库中选择新颖的题材。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写人的作文,采用半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写作,学生思维的空间会更大,思路发散的方向也会更广。如写自己,可以采用《……的我》《戏说……》等半命题作文让学生发挥,学生能向我们展示一个真实的、多姿多彩的“我”。他们会这样拟题:有夸自己的,如《多才多艺的我》《有一双“巧”手的我》;有黑自己的,如《眼长在头顶的我》《迟钝的我》;有自恋的,如《啊,漂亮的我》《人见人爱的我》;自贬的,如《又矮又挫的我》。我班有个学生在《又矮又挫的我》一文中这样写道:“我爸爸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妈妈窈窕漂亮,文雅大方;可是到我这里竟然基因突变,画风大变,因为我又矮又挫,我要向爸妈检讨,我失职了,没有做好转基因工作……”诙谐的语言、幽默的调侃令人捧腹不已。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假若这样的题目是教师拟定的,相信很多家长会上升到师德高度来严加指责,而学生却用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淡定及从容。
  写景状物的作文,采用这样形式的题目:《观……》《看……》《……游》让学生补充题目或者直接命题,学生的命题会出乎意料的出彩。例如我班的学生就这样命题:《青秀山任我行》《南宁的前世今生》《肉眼看桂林》……
  论述类的作文,采用《我看……》《评……》《戏说……》《如果……》等半命题,学生会更有兴趣来写。我班有位学生在《戏说老爸》中这样描写自己的父亲:“我爸爸是上海人,上海男人的精明把家的个性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妈妈给他的评价最恰当,为什么这么说呢?每次回姥姥家,妈妈恨不得把家都搬回娘家,而爸爸则想方设法削减妈妈回娘家的开支,妈妈说买瓶好酒给姥爷吧,爸爸则说姥爷有高血压不能喝酒,买瓶鲜橙多吧,大家都能喝;妈妈说买套高级化妆品给小姨,爸爸说买大宝吧,国产的没有激素……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会河东狮吼:你这个铁公鸡,不,是不锈钢公鸡,铁公鸡生锈还能掉点铁渣,你这个不锈钢公鸡连渣都不掉!”
  因为是学生想选的命题、熟悉的事、乐意去写的内容,所以习作才会这般生动传神,趣味无穷。所以说,好的题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留有空间的题目更能诱导学生去思考去挑战自己。有空间才会有思考的余地,有思考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新意。培养学生作文的新意,需在拟题上“巧”做文章。
  二、打破框框“思”求新
  穆勒说:“此刻一切完美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缺乏新意,文章必定死水一潭。”北宋著名隐士魏野“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的闲情雅致;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的惝恍莫测、缤纷多彩,无一不是由思“新”而引发的。因此,只有给学生插上思“新”的翅膀,才能令学生心灵深处的“新意”萌芽。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北京亮起来了》的开头是这样的:“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了。整个北京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用“每当( ),南宁的( )。民族大道( )。南湖公园( )。 南宁的夜景( )”填空式的模式来写作文,导致全班学生作文开头都变成这样:“每当夜幕降临,南宁就亮起来了,民族大道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作文也能做到有头有尾有经过,洋洋洒洒好几百字,不能说学生写得不成功,但其中的尴尬只有为师者才明了,那就是作文缺乏人性重要的东西:新意和灵性。
  对低年段学生采用这种指导模式的确能起到帮、带、扶的作用,但是把这种框框套在高年段学生身上,势必束缚了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思维。因此,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尽可能避免给学生限定条条框框,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抓住那些有特点有聚焦性的事物来叙述,这样才能写出清灵的文章来。   在写介绍自己的作文时,我会做这样的点拨:“现在的我们是现实的,既然现状改变不了,可寄希望于未来,因为未来是可以设计和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和实现的,我们可以做一个有创意的设计师或规划师,用手中的笔给自己打造全新的、无所不能的形象。”这样引领,带领学生走出了认为写自己就是写现实中的自己这个误区,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扩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作文变得有新意,有期待。
  学生对于写景状物类的作文不太能写出新意,因为景物就摆在眼前,看起来好像没有发挥的余地,没有想象的空间。譬如长城就是条砖垒成的城墙,桂林的山像老人、像骆驼,桂林的水很清等,这些千百年来已被文人墨客寫旧写陈。如何引导学生去挖掘出新意,去引发新的思考意识,这就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对于写景状物类的作文,我会让学生先抛去山清水秀之类的意识,引导学生灵活地去寻找突破点、切入点,抓住那些被人忽略而具有新意有特点的“穴位”破题,然后大胆想象,纵笔描绘。我会要求学生这样想:你选这个景点来写,你就要把自己当成这个景区的设计师,这个景区有什么特点,好的坏的你都可以写;你可以用笔把景区设计得更合理,更壮美,更吸引人,你也可以写游记中你感到有趣的、欲吐之为快之事。这样指导,学生感到束缚没有了,习作路子宽阔了,所以通常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来。我班有个学生在他自拟题目的《青秀山任我行》一文中这样写道:“古有‘任我行’笑傲江湖,今有我陈某畅游青秀山,青秀山我来了,应春之约而来,应山之邀而来。今日青秀山对我说:任你行……”这样的游记文字清新,趣味盎然,避免了学生把作文写成景点“流水账”或“导游词”。
  因此,教师一定要破除限定学生习作思路上的条条框框,激发学生习作思维的新思想,才能让学生妙笔生花,写出情文并茂、酣畅淋漓的文章,那正是我们广大教师所希冀的文章的“新”意。
  三、细心呵护“论”避邪
  在作文教学指导中,教师要注意呵护学生的“思新”幼苗,切不可把它当成狂想谬论扼杀了。譬如我班有个学生在写《畅想未来》这篇作文时,写他很怕死,所以梦想着发明一种新细胞取代现在的细胞,让自己、家人及老师长生不老……在作文评改课上,很多同学批评这是不科学、不符合人类生长的自然规律,也有教师认为这就是所谓的荒谬邪想,应坚决给予纠正。
  但是,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渴望的“新意”。我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说:“诞生到死亡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但是科学家从未停止过如何延长人类寿命的科学探究,即使人类做不到长生不老,但因此努力而使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不仅是科学的重大进步,也是人类的福音。对长生的想象是合理的,也是有价值的,甚至可能是科技的萌芽。”
  作为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有判断是与非的能力之外,更要呵护学生萌芽的想象幼苗及“思新”之花。在作文教学指导中,培养学生以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语言直抒胸臆,避俗趋新,是我们广大教师的“新”任务,任重而道远。正所谓课堂重培养,新意自然生。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华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统一的隋唐时代》为例,旨在通过教学实践,探索“点-线”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点-线”结合;《统一的隋唐时代》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课程……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版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点’与‘点’之间的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使得各阶段的语文教学更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其不仅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还能改变传统“一刀切”式教学的弊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高效教学。文章探讨了个性化阅读的内涵,并提出了几点有效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一、个性化阅读概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
【摘要】黑白装饰画是黑白与装饰绘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针对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生活体验,文章通过对黑白装饰画中黑白色彩的认识和理解,对黑白装饰画点、线、面造型元素、内容题材、造型表现法则的学习,设计黑白装饰画教学课例,由简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体验黑白装饰画的设计魅力。  【关键词】黑白装饰画;设计魅力;生活;课程教学  【基金项目】变废为宝在社团美术活动中的教学及实践应用。立项编号:2016Y
【摘要】文章从教学内容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入手,以一节小学英语三年级词汇课的磨课过程为例,从激活旧知、呈现和操练新知、综合操练和拓展巩固三个阶段阐述了如何进行小学英语词汇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语音拼读;词汇课;主题情景  词汇课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课型之一。下面笔者以外研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模块第一单元词汇课的磨课过程为例,阐述如何进行词汇课的教学设计。  一、理清“学什么
【摘 要】高校图书馆馆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将导致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低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是必要的。本文试图结合某高校图书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通过问卷调研分析,提出驱动高校图书馆员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馆员 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性 驱动  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切实有效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有专家曾指出,
【摘要】儿童处于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考往往是发散的,他们的提问往往是充满哲学意蕴的。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系统化地接受德、智、体、美、劳等各类教育。将儿童哲学引入小学教育,不仅能够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而且可以保护儿童天然的好奇心。哲学的包容性和前瞻性能使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均被调动整合,从而达到成长的整全。  【关键词】儿童哲学;小学教育;成长整全  “哲学”一词本意即“爱智慧”,对智慧的
【摘 要】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因地制宜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文章结合四线城市发展现状和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从利用校内资源、积极联系校外企业和大力开拓赴日企业研修三个方向,探讨如何在四线城市中建立日语教学实践基地的模式,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建设对学生有用的日语教学实践基地。  【关键词】四线城市 日语教学实践基地 校企结合 海外实践基地  从2005年起,教育部先后颁布
【摘要】参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文章以《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一课为例,通过探究历史问题、搜集清明节诗词、写地图解说词和解释课本中的史料等方式,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证据意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证据意识;培养;《清明上河图》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
【摘 要】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能直接阅读外语书籍、报纸杂志,从中获得必要的信息,非常重要。此外,我们掌握的语言材料越多,运用外语的能力提高得就越快。在目前学生缺乏直接接触听说外语机会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接触外语,吸收语言材料,获得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外语的途径。  【关键词】英语报刊 中学英语阅读 特点 作用 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第五级目标中对课外阅读做了明确的规定:“除教材外,课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教育者、发动者及引导者。班主任工作进行得怎么样,必定会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跟人交往的要求、人格的界定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确立。对于一名班主任来说,应关心学生,走进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要一碗水端平,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多点耐心、细心、爱心。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教育;培养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屈指一算到孔城中心小学工作已有一年多了,但我依然记得刚来学校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