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的整全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gto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处于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考往往是发散的,他们的提问往往是充满哲学意蕴的。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系统化地接受德、智、体、美、劳等各类教育。将儿童哲学引入小学教育,不仅能够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而且可以保护儿童天然的好奇心。哲学的包容性和前瞻性能使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均被调动整合,从而达到成长的整全。
  【关键词】儿童哲学;小学教育;成长整全
  “哲学”一词本意即“爱智慧”,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说到哲学,人们大多不会将它与天真、烂漫的儿童联系起来。殊不知,虽然表面看来哲学深奥难懂,但是其实“爱智慧”就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儿童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在其思维里鲜有先入为主的观点,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茫然的、求知的,因此这个世界对于他们而言处处皆可好奇。“我是谁”“什么是朋友”“为什么天是蓝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中,既有关于世界本源的问题、人文根本问题,也有一些可以运用具体方法、具体科学门类解决的问题。正是儿童的世界里有这么多的不解才成就了人类和哲学的渊源。
  儿童哲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儿童哲学之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修·李普曼提出。儿童哲学致力于关注儿童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以及判断能力,它集古今中外哲学思想为一体,简化为通俗易懂的水平,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社会化程度的阶段性不同,将富含哲学道理的小故事运用对话或者提问的形式激发儿童的哲学思维,借此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其形式逻辑能力,为后期的哲学教育甚至各科教育打下基础。
  一、儿童成长整全的新路径
  人的一生自个体发展以来,生命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对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全面发展的教育具有奠基作用。德育又穿插在各式教育之中,提升个体对美好事物的爱,是对自我德行和自我幸福的不懈追求。总而言之,爱的教育,人对自身整全性的欲求均实现于人的哲学自觉之中。
  叔本华曾以星星作为例子,解释了个体发展各阶段的不同特征。在孩童时期,是不断向天顶上升的水星,这时的孩童就像刚升起的太阳。其间,任何一件小事都极易给个体的认知行为态度造成影响,但是如果在长辈或者同龄人的帮助下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是同理。也就是说,孩童时期是个体发展阶段中感觉和好奇心非常灵动的时期。此时哲学作为一门可以培养个人生动的感知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教育,恰好可以充当起引导个人身体的哲学直觉和敏悟性的教育。
  在人的个体的发展中,个体早期的教育其实就是儿童初步社会化,即儿童逐渐适应社会而不失个性化的过程。不仅要从感觉、认知、思维、行动等方面考虑而儿童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的感知能力,甚至增强其与生俱来的惊奇感。因此,在儿童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世界的交涉中,儿童哲学可以在以审思为主体的思维感知能力方面,对于儿童在当前乃至个体发展后期起到包容整全的作用。
  总之,哲学教育能够使儿童在知识、思维以及心态方面获取到人生的意义,也是为后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奠基的教育。个体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中是最终得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那么儿童哲学教育正是在个体发展前期促进儿童身心协调,启迪智慧的新路径。
  二、儿童哲学走进小学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皮亚杰指出,小学阶段的孩子基本分布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思维基本特点就是以守恒为主,辅以内化的、可逆的思维。虽然概念可以在他们的脑海中进行定义,但是他们需要实际的经验或特定的图像支持。此外,这些知识系统是分散的,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儿童哲学的出现恰好可以对儿童从具体运算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以往的儿童观需要儿童哲学思想给予转变。儿童哲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自我探索,经验不足和知识建构尚且不完整,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由于受“教师为主”儿童观的引导,教师很容易过分主动地去纠正儿童自我探索的错误。这样无微不至的“帮助”确实阻碍了学生自我成长以及探究自我整全能力的发展。儿童哲学的思想是因为尊重、关注儿童,所以才尊重、关注儿童思维的发展。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教师乃至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因为关注儿童本身而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精神世界,从而追求儿童的全面发展。
  再次,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分科教育,在分科教育的环境下,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逐步趋向于碎片化。知识的发展就是一个从综合到分化最终又趋于综合的过程。人对自身和客体世界的分类肢解了这一整体,使具有整体特性的知识分割开来,这样不利于人更全面、更深刻地去理解人类自身和客观世界。所以,从整体上或综合性上去把握人类自身和客观世界是一种必然的不可抵御的趋势。每门学科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种知识分割现象只有通过哲学思维来加以融合。
  三、儿童哲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施
  小学阶段往往是形成和呵护儿童哲学思维和想法的最佳阶段。正如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所研究的那样,小学阶段个体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形成了一种独有的压力,催生出勤奋感,如果有了哲学教育的引导,儿童思维逐渐缜密,行为方式规范化,将可以尽可能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和集体活动,产生更大的满足感,反过来又激发勤奋感,最终克服困难和挫折所导致的挫败感,更好地成长。那么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实施儿童哲学教学呢?
  (一)确定课程目标
  儿童哲学起源于西方,骨子里带有西方哲学的爱与自由的思想观念,与自然主义的儿童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除了考虑它本生母体的思想,也要与中国的国情以及历史文化相结合。此外,儿童哲学的初衷就是尊重儿童天性,那么课程目标的设置也需要切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而且,教育不仅是为当下生活做准备,也是为将来“完满”生活做准备,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也应该符合实际,符合学科逻辑。
  (二)选取课程内容
  在中国化的几十年中,大多數学校都是自立门户,研发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参差不齐。此时,就需要相关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以及一线教师共同编写一系列全国通用的儿童哲学教材。各地区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适当丰富课程。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儿童哲学知识的精准化、专业化,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多数学校想开设却苦于没有教材的窘境。此外,在编写教材时应注重同中国哲学的学习,如儒家哲学注重个人的道德和人生观、宋明理学,以及道家学派中关于天或宇宙的思考,诸子百家的学说皆可成为哲学探究的材料。   (三)培养专业哲学教师
  如今的小学中,教儿童哲学课的教师,大多是语文教师或思想品德教师兼任的。虽然当代哲学已发生转型,人人都可以被当作哲学家,但是非科班出身的其他学科的教师总是不足以将哲学知识运筹帷幄。这些教师身兼数职,不仅不利于原本科目的教学,而且在儿童哲学中为了偷懒省事而照本宣科,这样无疑有悖于儿童哲学的本意。培养专业哲学教师就是普及儿童哲学的重点之一。各小学可以以地区作为小组,对接本地高等院校的哲学院和教育学院,由哲学专业教授给予哲学专业知识培训,教育学专业教授则给予儿童哲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指导。此外,学校还应组织教师进行哲学讨论,通过哲学普及教材和西方儿童哲学教材深入研究儿童哲学课,培养出能上课、能编课、能评课、能改课的专业哲学教师。
  (四)协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往往会因经验和刻板印象而充满偏见,如喜欢的球队输掉了比赛,总是苛责对方球队的不足之处。孩子从一出生就在接受着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论是行事作风、处事态度还是思维方式。如果孩子在学校接收到了一堂儿童哲学思维课的训练之后,回到家中不仅没有被父母所强化,而且父母还反其道而行之,从不耐心听孩子的提问,不关注孩子的好奇,那么学校的儿童哲学教育将会功亏一篑。社会教育亦是如此。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通力合作,才能打造一条通往儿童整全成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铁芳.追寻教育的整全:个体成人教育的哲学阐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M·李普曼.教室里的哲学[M].张爱琳,张爱维译.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加雷斯·B·马修斯.哲学与幼童[M].陈国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
  [4]李伟言.生命整全及其教育路径探寻——兼评《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J].山西大学学报,2017(07):126-133.
  [5]杨润娟.浅谈儿童哲学——打开儿童精神世界的金钥匙[J].科教文化,2013(03):69-71.
  [6]汤广全.儿童哲学教育内涵的辩证[J].滁州学院学报,2016(08):101-107.
  [7]余寶华,刘晶.澳大利亚的儿童哲学课程发展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 (03):46-57.
  [8]王梅.“儿童哲学”课程:照亮孩子的心灵[J].中小学管理,2015(06):57-60.
  [9]高振宇.儿童哲学的再概念化——对李普曼与马修斯“对话”的再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0(06):8-11.
  [10]刘晓东.儿童哲学:外延和内涵[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48-51.
  [11]康翠萍.高中阶段不宜实行文理分科[J].教育研究,2009(04):40-42.
其他文献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三新小学  【摘要】教师仅仅教授课堂知识永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运用合理科学的课后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以及对新知识的预习,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与运用。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英语课后作业;布置;改进方法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补充,因此课后作业的布置非常重要,小学六年级英语也不例外。同时,这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教
【摘 要】综观高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薄弱、文学底蕴不丰厚等现象。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往往偏重于文章结构的布局谋篇、写作手法和技巧的运用,却忽视了学生作文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语言的生动性等方面的积累。本文试图通过对古文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合理运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创作的自信心和作文的品质。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 古文资源 古韵   一、意义  在高考考纲中,对
【摘 要】文章基于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的实际和区域关于学业状况的调查结果,深入分析学校教学现状,从教学管理改进方面尝试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关键词】区域评价数据 教学管理改进 学生主动学习  地处城乡接合部的东城中学,生源基础薄弱。通过学校层面的家庭背景调查和区域层面的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发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道德水准和城区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但
【摘要】文章充分阐述了同理心是师生良好沟通的基础。同理心,有助于师生充分“共情”,开启师生对方大门;有助于教师正确“导行”,因势利导,机智点化;有助于教师领悟“深意”,揣摩学生行为,助其成长,让师爱升华。  【关键词】同理心;共情;导行;深意  同理心(Empathy),亦称共感、共情,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提出,是EQ理论的专有名词。同理心是发生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沟通一方暂时放
【摘要】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应坚持终身学习,促进专业成长,加强教学研究,引领教育创新,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注重教学反思,不断完善自我。  【关键词】教育科研能力 终身学习 教学研究 教学实践 教学反思  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
【摘要】文章以华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统一的隋唐时代》为例,旨在通过教学实践,探索“点-线”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点-线”结合;《统一的隋唐时代》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课程……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版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点’与‘点’之间的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使得各阶段的语文教学更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其不仅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还能改变传统“一刀切”式教学的弊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高效教学。文章探讨了个性化阅读的内涵,并提出了几点有效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一、个性化阅读概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
【摘要】黑白装饰画是黑白与装饰绘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针对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生活体验,文章通过对黑白装饰画中黑白色彩的认识和理解,对黑白装饰画点、线、面造型元素、内容题材、造型表现法则的学习,设计黑白装饰画教学课例,由简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体验黑白装饰画的设计魅力。  【关键词】黑白装饰画;设计魅力;生活;课程教学  【基金项目】变废为宝在社团美术活动中的教学及实践应用。立项编号:2016Y
【摘要】文章从教学内容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入手,以一节小学英语三年级词汇课的磨课过程为例,从激活旧知、呈现和操练新知、综合操练和拓展巩固三个阶段阐述了如何进行小学英语词汇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语音拼读;词汇课;主题情景  词汇课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课型之一。下面笔者以外研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模块第一单元词汇课的磨课过程为例,阐述如何进行词汇课的教学设计。  一、理清“学什么
【摘 要】高校图书馆馆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将导致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低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是必要的。本文试图结合某高校图书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通过问卷调研分析,提出驱动高校图书馆员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馆员 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性 驱动  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切实有效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有专家曾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