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不少教师布置的作文简直成了令学生无比烦恼的苦差事。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让学生由“怕作文”而转为“乐于作文”呢?
一、依据教材,不拘形式,激发兴趣
新编教材中的作文训练,有灵活自由的命题要求,提倡新颖多样的作文形式。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自己确定要表达的中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1 自由选材
让学生围绕同一命题或中心,自己选择熟悉的题材进行写作。
2 自主立意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认知,对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合规范的新思想、新观念应给予引导和肯定,不要一味封杀。根据同一题材,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侧面地思考,力求立意自主创新。
3 启定题材
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文体的作文。
二、联系生活实际,挖掘作文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要求习作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
1 在学校生活中体验
记得去年元旦前一天早上,我一走进教室,猛然发现教室里装饰得绚丽多彩。我决定以此指导学生作文。我用赞赏的语气说:“你们把教室布置得这样别致新颖,真是能干!”学生们的眼里流露出兴奋与自豪的神情,他们得意地告诉我每项装饰的设计制作者。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这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确实不错。不过到底谁的创意最好、设计最美,我们来评论一下。”这样就自然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美,比较美,评价美。
校园生活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只要认真选取具有鲜明教育性、情趣性和带有学生生活气息的情境,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发现闪耀着心灵美的、光辉的人物和事件,都能让学生进入“心有所思,惰有所动,而后有所撰作”的境界。
2 在家庭生活中寻找
我让学生坚持写家庭日记,把家中发生的值得一笑一哭一记的大事小事均写一写。学生的日记内容可丰富了,他们感到高兴的事很多:爸爸升职、妈妈得奖、父母做生意赚钱……这些都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写起来得心应手。
3 在社会生活中开阔
社会是一个万花箭,习作素材很多,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我通过命题,促使学生去发现以往不曾发现的事物,从中获得新鲜的感受,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1)反映社会公德的。如引导学生说说周围人的陋习,再展开讨论“不革除陋习”的严重后果。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一桩桩“丑事”写下来,把感受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陋习给自己给周围的人带来的危害,以便让我们生活在文明的环境之中。
(2)记叙知名人士(或揭露落后人物)的。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我有意让学生去了解值得敬佩的人、值得同情的人,或令人讨厌的人等,进行描写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歌颂家乡变化的。我让学生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去观察、了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做个热爱生活、深入生活的有心人。
三、讲究评价方法。激发习作热情
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不单是为了考察学生的现有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提高习作的兴趣。因此,评价方法应新颖有趣,富于变化。
1 评价重在激励
教师要用充满欣赏的眼光去阅读每一篇习作,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用激励性的语言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比如我班有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当姐姐不容易》,我的评语是:读了你写的文章,两个调皮可爱的小家伙跃然纸上。你这个小姐姐呀,既懂事又能干,真了不起!看了这样的评语,学生很感动,习作的热情更高涨了。
2 评价讲究诱导
对于一些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如何把文套写得具体、生动、形象,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如要求学生记叙“给熊猫贴嘴巴”活动,学生玩时兴高采烈,写时却紧皱眉头,习作交上来,写得干巴巴的,远没有活动时那么精彩。我针对不同习作进行相应的点拨诱导:如果你能把自己给熊猫贴嘴巴的动作具体写下来,那习作一定增色不少;如果你能把同学在活动时的动作、神态(前俯后仰、小心翼翼等)写下来,习作就生动多了,等等。
3 评价流露期待
要让学生时时感觉到老师在注视他、关心他,期待他们可以从一词一句做起。例如:你习作中所用的“缠”字把小弟弟的调皮劲写出来了,老师真希望看到你的作文本上有更多的好词;你这次的写作符合要求,不错!老师相信你下次你的习作更突出。值得说明的是这些评语往往出现在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作文中。对于这些经常承受作文失败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肯定和期待会对他们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能促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一、依据教材,不拘形式,激发兴趣
新编教材中的作文训练,有灵活自由的命题要求,提倡新颖多样的作文形式。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自己确定要表达的中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1 自由选材
让学生围绕同一命题或中心,自己选择熟悉的题材进行写作。
2 自主立意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认知,对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合规范的新思想、新观念应给予引导和肯定,不要一味封杀。根据同一题材,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侧面地思考,力求立意自主创新。
3 启定题材
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文体的作文。
二、联系生活实际,挖掘作文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要求习作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
1 在学校生活中体验
记得去年元旦前一天早上,我一走进教室,猛然发现教室里装饰得绚丽多彩。我决定以此指导学生作文。我用赞赏的语气说:“你们把教室布置得这样别致新颖,真是能干!”学生们的眼里流露出兴奋与自豪的神情,他们得意地告诉我每项装饰的设计制作者。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这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确实不错。不过到底谁的创意最好、设计最美,我们来评论一下。”这样就自然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美,比较美,评价美。
校园生活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只要认真选取具有鲜明教育性、情趣性和带有学生生活气息的情境,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发现闪耀着心灵美的、光辉的人物和事件,都能让学生进入“心有所思,惰有所动,而后有所撰作”的境界。
2 在家庭生活中寻找
我让学生坚持写家庭日记,把家中发生的值得一笑一哭一记的大事小事均写一写。学生的日记内容可丰富了,他们感到高兴的事很多:爸爸升职、妈妈得奖、父母做生意赚钱……这些都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写起来得心应手。
3 在社会生活中开阔
社会是一个万花箭,习作素材很多,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我通过命题,促使学生去发现以往不曾发现的事物,从中获得新鲜的感受,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1)反映社会公德的。如引导学生说说周围人的陋习,再展开讨论“不革除陋习”的严重后果。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一桩桩“丑事”写下来,把感受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陋习给自己给周围的人带来的危害,以便让我们生活在文明的环境之中。
(2)记叙知名人士(或揭露落后人物)的。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我有意让学生去了解值得敬佩的人、值得同情的人,或令人讨厌的人等,进行描写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歌颂家乡变化的。我让学生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去观察、了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做个热爱生活、深入生活的有心人。
三、讲究评价方法。激发习作热情
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不单是为了考察学生的现有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提高习作的兴趣。因此,评价方法应新颖有趣,富于变化。
1 评价重在激励
教师要用充满欣赏的眼光去阅读每一篇习作,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用激励性的语言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比如我班有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当姐姐不容易》,我的评语是:读了你写的文章,两个调皮可爱的小家伙跃然纸上。你这个小姐姐呀,既懂事又能干,真了不起!看了这样的评语,学生很感动,习作的热情更高涨了。
2 评价讲究诱导
对于一些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如何把文套写得具体、生动、形象,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如要求学生记叙“给熊猫贴嘴巴”活动,学生玩时兴高采烈,写时却紧皱眉头,习作交上来,写得干巴巴的,远没有活动时那么精彩。我针对不同习作进行相应的点拨诱导:如果你能把自己给熊猫贴嘴巴的动作具体写下来,那习作一定增色不少;如果你能把同学在活动时的动作、神态(前俯后仰、小心翼翼等)写下来,习作就生动多了,等等。
3 评价流露期待
要让学生时时感觉到老师在注视他、关心他,期待他们可以从一词一句做起。例如:你习作中所用的“缠”字把小弟弟的调皮劲写出来了,老师真希望看到你的作文本上有更多的好词;你这次的写作符合要求,不错!老师相信你下次你的习作更突出。值得说明的是这些评语往往出现在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作文中。对于这些经常承受作文失败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肯定和期待会对他们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能促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写好作文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