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肆虐,厦大攀树队不眠不休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jw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5日,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内,在忙着清扫树叶和垃圾、清运断枝和林木的人群中,只见几位师生戴着安全头盔,塞上耳塞,穿上链裤,系上安全绳,手持油链锯,三下五除二地攀上十几米高的大树,开始熟练地修剪树木,并将断枝安全地运到地面。这是因受台风“莫兰蒂”影响,厦门大学受到重创,为保证全校师生的正常生活学习秩序,厦大紧急组织了十几支小分队清理校园,其中就有攀树队的队员们。他们不仅能爬到机器达不到的位置修剪树木,还知道从哪里下手更有利于大树的抢救,表现出专业的清理水准。
  中秋日夜狂清树
  9月15日凌晨,台风“莫兰蒂”肆虐,位于海边、风景秀丽的厦门大学未能幸免,三个校区内大约有两万棵树木受到破坏,其中翔安校区倒伏率高达60%,一些树木被连根拔起,严重影响通行。
  厦门大学攀树队队员日常接触最多的就是树,在台风登陆的当夜,小伙伴都很担心学校的树木状况。天一亮,教练郑达雄老师就约着大家一起巡看校园,果不其然,校园的树木损折严重。大家发现,对于主干道上倒伏的树木,可以将吊车开进去,用升降机清理,但也有很多地方车开不进,更有许多高
  对于攀树队成员来说,清理树木的流程早已熟记于心
  空折损树木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清理,而这恰好是攀树队平常所学的知识。为赶在学生上课前把道路清好,排除学生住宿园区内的树木危险,郑老师和队员们立马决定联系学校后勤保障部,申请参与树木修剪、抢救、道路清障的工作。
  很快,郑达雄老师带领攀树队队长俞燕玲、体育教学部研究生翁士洋、新闻传播学院张诗雯、航空航天学院李剑峰,以及许多上过攀树课的学生志愿者们,奔赴芙蓉园区、厦大医院、东苑篮球场、思源谷、石井区、丰庭等树木损毁严重的区域。
  对于攀树队成员来说,清理树木的流程早已熟记于心。俞燕玲告诉我们:“我们首先会准备好油链锯、手锯、高枝剪等工具,然后评估树木的状况和周围的环境,重点看是否可攀登,哪些地方需要修剪、如何修剪和下放,以及如何与地面人员建立联系,上下配合等,确保信息传递畅通。”
  不过,面对这次复杂的状况,俞燕玲还是有些发愁:“受损的树木种类有松、柏、樟、桉树、榕树、木棉等,高度在 8至15米不等。有拦腰折断的,有从内夹皮、等势茎等部位撕裂的,也有因未疏剪、遇风压力过大折枝的。再加上台风过后,危险系数增加,我们不仅要评估树木受损状况,还要对修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有更清晰的把握,因此每棵树几乎都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主干道边有一棵10多米高的老榕树被台风吹得东倒西歪,亟需清理掉树上被折断的大批树枝。翁士洋见状,立即全副武装熟练地攀上去,找到一根断裂的较大树枝后,先把周围的小枝小杈快速清走,再用油链锯把大枝从树上切下来。张诗雯、俞燕玲在旁边的空地上接到树枝后,用手锯继续将大树枝分解,以方便运输,同时观察翁士洋的操作是否安全、链锯受力点是否正确,防止链锯被夹或树枝其他部分砸下。之后,俞燕玲又仔细检查了树干上是否有其他问题,力争最大限度地修护这棵树。李剑峰告诉我们:“这样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准确地找到攀树支点并将攀树绳挂上去,在树上工作时则要利用旁边树枝和安全短绳确保个人重心稳定。最突出的就是体力问题,有时在树上用手锯操作手会很
  32 China Campus
  酸,而且又是持续工作,对我们是一种考验。”
  “我们每天从早上七点半开始作业,一直到夜里十二点。”俞燕玲记得十六号晚上九点原本已经打算收工,但攀树队接到厦大医院需要抢清被树木阻障的医用通道的消息,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厦大医院,一直奋战到凌晨一点多。虽然劳动强度大,不过在郑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鼓励下,大家斗志昂扬,从9月15日到19日,攀树队员几乎不眠不休,终于将园区内主要障碍倒木清理完结(清理的树木太多,根本无法统计具体数目)。
  对此,攀树队创始人张雷总结道:“攀树队这次在台风之后的迅速反应,果断出击,充分彰显出树艺师工作的特点——迅速、灵巧、单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相结合,可以出现在各种位置,适应各种树木条件,针对树木的状况作出最适合的修剪。 ”
  既艰难又有趣的高空修剪
  “从运动层面讲,攀树是一种新兴的运动,借助一套特殊的系统,通过绳索的保护,根据树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攀爬方式。它需要掌握包括绳索、运动装备等等的相关知识。而事实上,攀树来源于树艺师这个职业。”张雷告诉我们,树艺师是维护树木的专家,凭借着专业的装备与技能,维护修剪并救护树木。“从这个层面讲,攀树除了学习爬树的方法,还需掌握树木学、植物学等各种与树木相关的知识。 ”
  2012年,厦大开设了攀树课,由具有国际职业攀树师资格的郑达雄老师任教。由于课程本身的新奇刺激,攀树课很快成为厦大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出于对攀树的浓厚兴趣,张雷在课程之外还成立了攀树队,并邀请了趣味相投的俞燕玲和翁士洋等人加入。俞燕玲说:“学会攀树后,就可以对树木进行专业的检查、修剪,以更好地保护大树。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树木医生’。”
  每个星期,攀树队员都会和上攀树课的同学一起训练,探讨装备使用、野外生存、绳索技术等知识,看谁又发现或创造了什么新的技术或攀爬方法。其中,让俞燕玲觉得最有挑战的就要数高空修剪了,因为它“既艰难又有趣”。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的高空修剪,俞燕玲记忆犹新。当时她还是个新手:“我先通过抛掷绳索至树上一个高点,将树木保护器牵引上去,(树木保护器的作用是不让绳索直接与树木进行摩擦,保护树木的同时也保护绳索不被磨损),然后引上主绳。”这时,郑老师指导她赶紧穿上安全座袋,利用绳结系统将坐袋与主绳固定。随后,俞燕玲双脚在绳套上一蹬,顺势站起来,再用手把绳结往上一推,身子就开始上升了。
  没想到,她才往上爬了2米多,就开始在空中打转。俞燕玲只好将脚抵在树干上作短暂停留,这让她有些沮丧。“因为我使用的是双绳脚锁法,只能靠拉绳索往上爬。如果力气太小,就没办法持续带着自己往上走。”这时郑老师提醒道:“那就尝试一下身体推进法,用双手拉着绳索,靠脚蹬着树干,与树垂直行走。”在老师的引导下,俞燕玲果然爬了上去,不过也消耗了大量体力,累得够呛。
  稍作休息后,终于可以高空修剪树枝了,俞燕玲迫不及待地举起了链锯。她在心里反复默念技巧:必须从上而下切割枝条,剩下短的枝柄,还要避免把树皮由树干拉落。结果百密一疏,由于她在剪枝时太接近树干了,险些把枝圈领给割掉。郑老师急着提醒她:“割掉枝圈领就等于伤害树的主干,会让大树逐渐变成空心树。”直到俞燕玲再次确认枝圈领的位置后,才在
  Tips:厦门大学攀树队
  2012年,厦大智能专业12级的张雷成立了攀树队。 2013年,厦大举办了中国高校第一届攀树比赛,一些有潜力的人加入了进来。此后,队员每年都有机会去国际赛场和国外更高水平的从业人员进行交流。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攀树队成员有近三百人。张雷说:“通过社团、比赛和自身的工作,我们已经将攀树发展得有声有色,下一步我们还会系统地构筑攀树训练机制,大力推广树艺师这个职业,让更多的人接触攀树,进而接触树木接触大自然,让更多人接纳这项新兴的运动。”
  其外边下锯。
  令俞燕玲没想到的是,自己那并不熟练的高空修剪技术,居然在这次清理校园树木的过程中有了突飞猛进。“台风过后的树木,大部分都是在高空被吹断折枝摇摇欲坠的状态,甚至还有少数倒伏跨度超过支点45度的非常危险的树枝,这些都需要进行高空修剪。”在高强度的需求面前,队员们需要的工具也都纷纷告急,“修树的工具数量有限,郑老师便立即联系香港方面帮忙购进链锯等器械。另外,后勤保障部也尽其所能为我们提供修木器械。最终,高枝剪以及大型链锯及时抵达,使我们能够对大、粗的树木进行切割转移。”回顾这次行动,俞燕玲说:“学攀树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树木,了解大自然。这次清理活动虽然很累,但能够学以致用,保护树木,我觉得很开心。”
  在为学校处理完树木之后,攀树队还将工作范围扩大到了鼓浪屿。“鼓浪屿是个小岛,重型清理设备很难进入,而树木在台风中又受损严重,对游人如织的鼓浪屿来说有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张雷说,“我们正考虑让队伍与园林局的日常工作相结合,取长补短,以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优势,争取创造更大的效益。”
  责任编辑:曹晓晨
其他文献
本来采访李永新是想让他讲讲成功之后做的事,  因为他在四川北川县做了一家社会性企业——一个茶场,  所有的利润都返回茶场继续经营,也就是说永远不挣钱。  但永新断然拒绝了:  “千万别这样说,我们才哪跟哪呀,跟世界500强相比,  我们也就是微小企业。远远谈不上成功。”  年收入规模不小,而且还在高速增长,  遍布全国几百个分校,几乎覆盖各个地市,  10来年永新把公务员考试辅导做到这样大的规模,
2015年7月21日,万众创业场“创新潮”开业典礼暨大学生创业季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多家互联网、新媒体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公司创始人、知名天使投资人和创新创业项目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创业导师指导、创新项目分享以及跨界对话等为创业者带来思想的启迪。  周哲:提一个问题,然后试错  周哲  技德科技CEO,从谷歌到投资到创业,技术派创业者的反思。  很多时候创业者有自己的理想是对的,但是怎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钱学森之问激起诸多思考。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的高校制订的学生学习量太重,即学分要求太多。这是卢晓东老师的回答。卢老师是教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曾任元培学院副院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20年。他认为,过高的学习量会将学生拉入范式陷阱,制约创造力发展。本科教育存在适度学习量,适度学习量应当在130~140学分之间。他还呼吁
论﹁故宫的男女厕所坑位比例,应该设定到多少合适?﹂  论﹁学校图书馆占座问题,用什么东西占座具有合理性?﹂  论﹁食堂的饭菜窗口,应该同时开几个才是最合理的?﹂  别闹!这不是小儿科的逗闷子,这是正儿八经的经管硕士论文题目!  《论中俄贸易》的产生和倒下  “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提到毕业论文,不仅仅是学生脑袋疼,其实导师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当你面对无数学生提交的《我国×××》《经济危机下全球
走进延安大学的校园,校园里最有标志性的建筑就是依山而建的那一排又一排的窑洞了,路遥文学馆正坐落于第一排窑洞的右手边。第一次知道路遥是什么时候,已经记不太清了。家里放了很多关于路遥的书、路遥的研究资料,还有根据路遥的小说所改编的漫画,闲来无事的时候随手翻一翻、看一看,逐渐被吸引,就再也没有放下。  因为《人生》《平凡的世界》,路遥这个名字从黄土高原传向了全国,为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所熟知,从1980年代
幸遇木心  我翻译木心的作品,好几次请他比较详细地写一下简历,结果都是几个星期过去了,给他打电话,他说没写,我问为什么,他说,这像写检查一样。他不肯写。  1981年,我去了纽约,在联合国做译员,认识了几个台湾的知识分子,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郭松棻。郭松棻是1970年代保钓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台湾左翼知识分子的代表,博学多识。到了国外以后我发现自己的人文知识非常欠缺。阅读量不够是一方面,知识结构也不
还记得高中时,我常和几个好哥们抱怨,愤青一般讨论中国教育制度的种种缺陷,定下了豪言壮语的约定:“等我们出人头地了,万万要解救万千学子于高考的苦海。”大有“苟富贵,勿相忘”的豪迈。几年过去了,那愤慨的无奈和约定依旧历历在目,几个人却各奔前程,再未相见。     自从上了大学,我对高考的关注就日渐消弭了。   前阵子,我和几位书友谈及此事,惊讶地发现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只不过处理的方式不同,有的人不
直播间里的海阳很“癫狂”,经常一人分饰多角,模仿马三立、赵本山、周星驰、小沈阳等,以幽默讽刺的脱口秀呈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生活场景。  2012年,他获得“金话筒”奖,这是国内播音界最高奖项。  他还是获此奖的首位喜剧脱口秀主持人。  “哥们儿心态好极了!”这是海阳的口头语,也是深深体味过生活的苦涩、艰难,一夜长大的少年乐观面对生活的真实写照。  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不会有深切的痛苦,他会用断断续续的
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取决于大学里能否找到真正的兴趣。  1991年,我考上中国刑警学院。在中学,我的梦想是当一辈子警察。在我的心目中,警察维护正义,太帅了。上了刑警学院刑侦系,我就认为自己的一生将是锄强扶弱的神探。然而,毕业后当了五年刑警,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警察,我只是理论上的刑警学院好学生,现实中的警察与我的个性不相符。面对职业与个性间的冲突,我也曾尝试过其他警察岗位,却仍旧发现我更偏爱文艺。
听着台下唏嘘的欢呼声和“又是信息科大!”的感叹声,信息科大的捷能宝贝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至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捷能车队从2008年参赛以来,先后六次在大赛中获奖,获得过大赛所设全部奖项。四次蝉联“最佳技术奖”(此奖项本次比赛取消)、一次折桂“最佳节能奖”、一次斩获“最佳设计奖”,本次首获“最吸引眼球奖”。  蓝奇葩的神奇耳朵  机械1003班的蓝文超是捷能车队的第三任队长,也是目前捷能宝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