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在琵琶二度创作中的作用

来源 :学习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crys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度创作,音乐表演中的再创造,或者称为第二度创造。琵琶演奏者在进行二度创作中,就要把一部琵琶作品的谱面文本转化为自己的内心听觉,然后将其转为实际的音响。而呼吸作为琵琶音乐的表现手段之一,与琵琶演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呼吸;琵琶;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音乐表演中的再创造,或者称为第二度创造。“二度创作是演奏者基于自己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艺术作品产生理解,通过精湛的演奏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1]。
  在琵琶表演的二度创作中,首先要遵循音乐表演美学的原则,“忠实原作与表演创造的统一、历史音乐风格与时代精神的统一、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2]在进行二度创作前,必须对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对作品进行详尽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乐曲,这是二度创作的一个重要前提。作为一个琵琶演奏者,在看到乐谱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仔细审视乐谱的标题,把握乐曲的基本内容和乐曲情绪。如《春雨》表现的是江南春天下雨的景象,《十面埋伏》则是描写战争场面的。
  琵琶演奏者在进行二度创作中,就要把一部琵琶作品的谱面文本转化为自己的内心听觉,然后将其转为实际的音响。而呼吸作为琵琶音乐的表现手段之一,与琵琶演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琵琶演奏中,呼吸影响着演奏者的外部形态与内在情绪。演奏者的外部形态,包括大、小臂的变化以及肩膀的高低,脸部的表情变化,都与演奏者在演奏过程是呼吸的起伏有关系。
  呼吸的控制运用与琵琶表演者的心理状态是相互影响的。成功的琵琶演奏,除了具备全面的技术技巧,还要有好的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的调整与呼吸密不可分。只有心理和呼吸相协调,才能很好的把握音乐情绪,准确地诠释音乐。
  例如在弹奏琵琶文曲时,如《春江花月夜》、《飞花点翠》、《小月儿高》、《塞上曲》等,琵琶文曲经常以动人而简朴的旋律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或者音调倾心,表现一种令人向往的音乐意境。琵琶文曲在于抒情性,有概括性,在运用琵琶文曲中的演奏技法,包括推、拉、吟、揉、带、打、轮指、泛音等演奏技法,表现曲调细腻、轻巧,重在抒情,关注乐曲的内在。呼吸上的要求和运用就比较平稳、舒缓,不会有突快突慢的变化。而演奏琵琶武曲时则不相同,例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狼牙山五壮士》等,乐曲表现的是一定的情节,在刻画音乐形象上比较分明,在演奏上运用扫弦、夹扫、绞弦、满轮等技法,表现武曲的音乐特点,气魄宏伟,有声势,结构庞大。呼吸在琵琶武曲中,运用起来就采取快进快出的呼吸,状态紧凑。
  琵琶独奏曲《天鹅》,描写天鹅洒脱的高贵气质,旋律平稳,表现天鹅飞翔的优美姿态。在演奏这首乐曲时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安静的演奏姿态,音乐的表达与演奏状态要自然,呼吸平稳顺畅、收放自如,动作不宜过大。
  不同的音乐情绪,不同的音乐形象,对呼吸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古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都是琵琶武曲的代表作,都是描写秦末刘邦和项羽垓下之争的战争场面,可乐曲的意境却是截然不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也不同。
  《十面埋伏》描写的是刘邦得胜的乐曲,表现的是战争中胜利者的威武。乐曲开始的音乐和所表现的情绪是高亢、激越的,预示这胜利、凯旋,因此就要求呼吸的停顿与迸发,演奏要有爆发力和冲击力。
  而《霸王卸甲》同样是描写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却是表达战败者的无奈和惆怅,采用了写实手法铺叙西楚霸王战败的情景。着力表现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以及楚军的悲壮。所以在演奏此曲时,气要沉,呼吸要相对缓慢些,深沉而凝重,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表现乐曲的情绪、风格,塑造乐曲所要所造的悲壮的人物形象。
  又如琵琶曲《大浪淘沙》,盲人艺术家阿炳创作的琵琶曲之一,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所遭受的悲惨命运,使全曲的音乐情绪表现出无奈、愤恨、对那个时代的控诉,有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愿望、对光明未来的美好憧憬。在演奏此曲时,呼吸的安排就不能像演奏琵琶武曲那样紧促,乐曲的抑扬顿挫、情绪布局、动作选择、音色取向、音乐律动及音乐表现等,都离不开呼吸的支撑与影响,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要抓住呼吸的变化,注意呼吸的合理运用。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演奏者也必须先调其气。我们在演奏时用力离不开气,除了供给肌肉氧气,使其运动增强弹性、灵活性外,各种呼吸状态还可控制肌肉的运动速度及给弦力量的大小。不同的呼吸状态,可表达不同的神情。
  演奏过程中力度的大小、动作的变化、不同的神情都与演奏者的呼吸长短、急缓、深浅、断与连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吸气手提、呼气手落、气急手快、气缓手稳、气断手顿;气促情急、气舒情缓、气壮情刚、气和情柔等……”[3],力度、动作、神情的变化都是各种不同呼吸状态变化的结果。
  呼吸在琵琶表演的二度创作中,还起到传播音乐和帮助听众欣赏与理解琵琶作品的作用。琵琶的演奏者,根据自己对琵琶作品及琵琶音乐的理解,通过琵琶演奏技法的运用、琵琶自身的声音和呼吸的合理安排,与听众或者观众进行空间上的交流,使舞台上的表演者与台下的观众达到心灵上的沟通。“琵琶演奏的特点是以演奏者为主体,把感情融化到乐曲里,然后通过演奏出来的声音传播给观众,使听众引起共鸣,得到鼓舞。它不同于演剧,但却要似演员那样能进入剧中的角色(即演奏乐曲的意境里),倾诉感情,感染听众”[4]。
  琵琶表演艺术作为创作与欣赏者之间的中介,在她的二度创作中,呼吸对作品的把握和帮助欣赏者理解作品内涵起到了一定影响。欣赏者先从琵琶表演的外部特征得到最初的信息,然后通过演奏者的各种不同的呼吸状态,欣赏者从内心得到更深的感受,进而使欣赏者理解把握琵琶音乐,使之通过琵琶演奏者的表演,包括肢体上的多变、韵律的变动、音色的转换等,为欣赏者提供一种审美享受,提高和影响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作为联系音乐创作与欣赏的中间环节,一方面担负着创造性地再现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从而推动音乐创作的繁荣和发展的使命;另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听众提供审美享受,并进而影响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与情趣,音乐表演的地位和作用正是在这两个环节的关系中显现出来”[5]。
  注释
  [1]刘婧:《对琵琶艺术二度创作的认识》,衡水学院学报2005:2
  [2][5]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1
  [3]王超然:《论琵琶演奏艺术》,中国音乐1998:2
  [4]周静梅:《琵琶表演浅谈》,中国音乐1982:69
其他文献
摘要:哈萨克民族民间舞蹈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富有特色的音乐旋律,为幼儿园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我进行了“民族舞蹈教学尝试”,旨在探索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教育,让幼儿了解各民族灿烂的舞蹈文化,初步学习和掌握各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风格和特点,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的表现美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 民族舞蹈 教学尝试  幼儿民族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
期刊
摘要:在新课标下,农村教育相对还是落后,不仅在学校硬件软件设备上,生源基础上,师资力量上都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针对其现状,我们应当加强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改革新教学方式方法,还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从而让农村教育教学质量逐渐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 农村教育教学 瓶颈及对策  我国当前的农村教育发展改革,2010年,国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其中说到:推进义务
期刊
幼儿是好动、好奇、好问的,他们对周围变化万千的世界充满兴趣,同时,幼儿期又是人的一生中智能发展最显著的阶段,也是一生中提问最多的阶段,因此,我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提倡“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然要以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为最终落脚点,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那么幼儿园如何实现幼儿科学教学任务,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精神。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呢?我有以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举措。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期刊
近年来,宿州卫校党委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和基层党建工作,谨遵“严谨、敬业、求实、创新”校训,恪守“成人成才、优良习惯、管理规范、文化引领、平安和谐”办学理念,实现了以党建促创建、以创建助党建的双向管理目标。“两架马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效果明显。  一、加强领导,固本强基,创建、党建铸和谐。宿州卫校党委始终坚持把文明单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每年年初专题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制定方案,分解任务,定期召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升,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应当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生教育,体现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本文通过了解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概况,指出民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民生教育提出来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生教育  “
期刊
摘 要:工业经济对“效率”的崇拜又决定了学校教育必须以简约、规范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在课程实施中,以教科书为载体知识便处于核心地位,成为制约教师和学生活动的依据,知识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目的。为了根治中国基础教育体系现存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克服语文领域中的诗歌教学单一的从字面理解诗句,枯燥地死记硬背的“效率”追求,更好地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2011版)》,科学推行素质教育。  主题词:诗歌教学 培养
期刊
摘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好的音乐作品对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有直接的作用,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很多学校都没有进行重视。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因此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在教学中发挥音乐教育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综合素质  与其它学科不同,音乐教育通过音符
期刊
摘要:迄今为止,关于“は”和“が”的研究已有众多先例,由于研究角度不同,也得出了诸多不同结论。在此基础上,八木(1998)对众多结论进行了总结,其后,迫田(2002)进一步引用了八木的概述。在众多结论中,却少有围绕疑问词和“は/が”的对应进行的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人初级日语学习者的问卷调查的分析,围绕日语中疑问词和“は/が”的对应,进一步区分“は”和“が”在使用时的差异,以期对中国人日语学习者
期刊
摘要:声乐教学是音乐表演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是学生音乐学习中最熟悉的部分。过去的声乐教学中,教师仅仅对学生的声乐技能和声乐理论进行辅导和教育,这种仅仅重视技能却忽视了通过声乐教学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培养的教育方式,严重忽视了思想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将思想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人生品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