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文本的空白处来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打开”课本,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让他们去探索和创作文本。这就要求学生能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也就是学生能对课文的“空白”处进行填补。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能抓住文本空白,引导学生想象挖掘。这也是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本空白;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所谓空白,就是文本中作者没有写出来或是没有明确写出来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每篇课文中都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的地方。这些藏匿在文本中的许许多多的“空白”,等待着读者去发现,去填补和阐释。格式塔心理学家也认为:健康的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者空白格式塔刺激物,就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完美结构的倾向,从而引起一种进取、追求、充满紧张的心理活动。基于此种心理,教师对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空白处的填补就大有裨益了。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填补文本“空白”而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呢?在具体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词语填空白
  我在教学《但愿人长久》时,是抓住文中三个词语“心绪不宁”“抱怨”“宽慰”让学生去体会的作者情感变化的。由表及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苏轼豁达豪放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情怀。《虎门销烟》第二小节的教学,我抓住“水泄不通”,让学生想象、体会当时销烟场面的壮观。
  二、抓句子填空白
  同样也是《虎门销烟》这一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句子表面意思就指化为烟渣的鸦片随着卷入了咆哮的大海之中。实则,卷进大海的还有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上课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补充的资料,深入思考句子的内涵,填补文本的空白。这样来开启他们的思维。
  三、抓标点填空白
  标点符号的作用是表示语音停顿或表语气语调等。其实这些语气、语调传达出了文本的感情内涵。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也可以抓住这些富有情感的符号空白,引导学生体验和填补。《但愿人长久》的第四小节的最后,作者用的是省略号,表明作者心理还有很多的不满,在上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段话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抓住情节填空白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发展演变过程。有时,作者由于布局谋篇的需要,在叙述事情发展过程时,往往会省略一些情节。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补白,从而充实情节内容,丰满人的形象的。《虎门销烟》这一课,写到林则徐健步登上礼台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其实这里面隐含了一个情节空白:当时林则徐禁烟是受了重重阻挠,历尽千辛万苦,花费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的。由于这是一个历史了,和学生已相隔久远,于是我补充了大量的资料,引导学生去体验林则徐当时销烟的不容易,销烟的决心之大。从而感受这个伟大的人物形象。
  五、转换角色填空白
  一年级有篇课文《放小鸟》,当学到小鸟在窗台看到窗外也有一只小鸟时,我让学生演一演,如果你就是那只被小作者养在鸟笼里的小鸟,或是窗外的鸟妈妈,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三年级《掌声》这一课,我要求学生设想:你就是当时的小英,你心理会有什么想法。这样,让学生将自己放入文本描述的特定环境中,阐述自己的看法,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六、续写文章结尾填空白
  例如三上《蒲公英》这一课,文章结束后可让学生续写:到了秋天,它们也有了自己的种子,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她们的孩子即将出发时,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从而让学生加深理解:表面看起来很漂亮的东西,其实是陷阱,而那些真正有用的东西却总是朴实无华的,我们要听从大人们有益的忠告,努力进取,将来把祖国大地装扮更加美丽!再如《掌声》这一课,我让学生在文章结束后再想象:几年后的小英的生活又如何了呢?假设她写了一封信给她的老师,她会写些什么的呢?
  在小语课文中,这样的“空白”还有很多。比如在心理活动、侧面描写等方面,有时都是文本的空白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填补,其实就是在学生、文本、作者的心灵碰撞中,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用一次次的独特体验来充实自己的语言。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尽量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还给他们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其尽力彰显自己的个性,以求得全面發展。
  参考文献:
  [1]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冯建军: 《现代教育原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作者单位:贵州省罗甸县兴隆小学550100)
其他文献
那天,漂亮的妈妈罗莎带着八岁的儿子西蒙外出旅游。这是西蒙第一次出远门,小家伙又蹦又跳,看起来兴奋极了。  当他们来到日人流量达10万人的纽约地铁站时,西蒙东瞅瞅,西看看。显然,他对一切都充满了陌生和好奇。他对罗莎说:“妈妈,我的单车有两个轮子,我想知道地铁有几个轮子?”  “啊?”罗莎被问住了。此前,罗莎从未想过地铁有几个轮子。可是,看到西蒙求知的眼神,她又不忍心破壞孩子的兴致,便拉着西蒙紧走几步
北京姑娘尚碧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录音专业,在学校时,她就参加过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和歌剧等演出的录音工作。刚上大一时,她的理想特别丰满,力求在同期录音的过程中实现完美的音色和优秀的现场空间感。  但后来在一次次的实习过程中,尚碧晴被频频告知:演员话筒贴的位置要配合服装,演出的拾音系统必须迁就灯光和摄像部门,摄像时收音话筒不许外露……她才发现,原来声音在演出中从来都不是主角,要服从的东西太多了。这种强烈
大巴山深处落后地区的万源市,2010年中学生物新课改全面实施,让人欢喜让人忧:有欢呼雀跃的,认为它如春风让学校生机盎然;有不置可否的:认为它是新瓶装旧酒,“目标、教材是新的,课堂教学却涛声依旧”;“高考指挥棒不倒,你吼课改轰轰烈烈,我搞应试有声有色”……这场声势浩大的变革势在必行吗?有何建议?  一、新课程改革: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知识经济时代对“后备军”提出更新更高要求。“21世纪是生物科技领
摘要:2013年5月23日笔者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盐城市教育局在阜宁开设的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比赛观摩课的学习。笔者一连听了八节课,学习感触很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建设在教育界成为每个教师思考并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改革的根本是更新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给他们以自主发展的空间,其主要形式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形式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有效小组合作
1996年2月,我回了老家一趟。第二天凌晨四点钟,我就起了床,开车去上班。头一天下了一场雪,路很滑,所以我开得特别慢。开到一个路口,我刚准备转弯时,前面一辆高速行驶的大巴突然打滑了。它占了两个车道,横着朝我冲过来,我无法变道,也不敢踩刹车。  一阵刺耳的金属碰撞声过后,一股巨大的力量向我袭来。我的脑袋撞在了仪表盘上,还好我的手起到了缓冲作用。我的整个身体都被抛向前方,但安全带把我扯了回来。当我抬起
在纽约鳞次栉比的高楼之间,一棵树在夜色中闪闪发光,像挂着许多小星星。如果你走近一看,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树,而是一座树形建筑。树枝是一些金属框架,玻璃密封的生物箱里种植着各种蔬菜,甘藍、白菜、韭菜……在箱内LED灯光的照射下,水灵灵的,看起来格外诱人。  这棵树名叫格拉希尔,是北欧神话传说中“众神之中最美的树”。挪威建筑师安德烈亚斯曾看到一组统计数据:用于农业的耕地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7%,而且这个
前段时间,两封“嘲讽式感谢信”在互联网上“走红”,事情起因是天津与榆中举办了一次“手拉手”活动后,兰州市榆中县周前学校的学生给天津同学的回信,内容不仅没有丝毫感激之情,反而还充斥着调侃、嘲讽,甚至辱骂。捐赠者读信后非常不满,大多数网友也认为,受捐对象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学校、家长对此都有责任。  这些年来,社会各界为贫困学子献爱心的事屡见不鲜,这是非常值得鼓励和肯定的行为,也实实在在帮助了很多人,
老树枝丫纵横,缕缕斜阳顺着叶间的缝隙,往下倾泻。在南锣鼓巷西大街,一幢古朴的四合院里,泓波杨府的天桥艺人登上舞台,个个展示着自己的拿手绝活,绝技高超的他们不时引来台下观众拍案叫绝。吆喝阵阵,掌声迭起,古老的天桥艺术在此绵延传递,在岁月泛黄的画卷中,泓波杨府已然载入老北京的历史记忆。  关于老北京的故事,应该从南锣鼓巷说起。始建于元大都时期的南锣鼓巷,棋盘式的建筑布局,给人以规整的感觉。整个南锣鼓巷
在北太平洋某处,洋面以下约2000米有一个区域,这个区域被澳大利亚的海洋学家卡斯米尔·德拉维尼称为“阴影区域”。他表示,此处的海水已经有1000至2000岁的年龄了。而且,令科学家着迷的是,这个“阴影区域”的海水在漫长的时间里和其他部分的海水几乎没有交换过。  如同人一样,海水也有年龄,海洋学家通常用碳-14年代测定法来测定海水的年龄。所谓碳-14年代测定法,是一种科学测定年代的方法,其原理是根据
最初想写这个话题的时候,是学校请来市教研室的一位老师来校讲座而引起的,他的一句话让我浮想联翩,他说:“学生的轻负荷、高质量,不应该是教师的高负荷换来的。”他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但我想,他既然这样讲也就有他的道理。“轻负荷,高质量”作为我校的教学理念,也是当前社会对教育的一种呼唤,国家教委也屡次提出学校要为学生“减负”,社会各界也认识到减负的重要性。必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少重复机械的作业,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