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茶叶与西藏》与《茶与社会》是赵国栋先生的两部著作。两本书的研究方法、内容虽然差异很大,但却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实现一个最终目的:支撑起“茶社会学”这一新学科。本文就两本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茶社会学 赵国栋 《茶叶与西藏》
2015年,西藏民族大学赵国栋先生的两部新著《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和《茶与社会》由西藏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由于笔者一直喜欢茶文化,所以对这两本书格外关注。
一、茶社会学的提出与典范著作
赵国栋先生以这两部著作尝试构建一种以社会学的视角研究茶文华的新学科体例。他在《茶与社会》一书中明确表明了这一态度。他说:“笔者尝试做的不只是科普,也不只是学术,更不是童话,而是讲述和探寻茶叶中的社会和生活以及透过茶叶展现的社会与社会中的那些关系。”(赵著序言)而且他在该书的第一章中首先介绍了以社会学研究茶文华的基础性问题:以社会学研究茶文华的基础、研究对象与方法、茶社会学与文华社会学以及茶社会学研究概况。
虽然《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一书较《茶与社会》一书较早一些出版,但却是茶社会学学科的一个生动而有说服力的实例,是以地域茶文华的系统研究展示他所构建的茶社会学的一个范本。下面笔者简要评析前者的特点。
读赵国栋先生的《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体验了西藏茶文化以及西藏社会历史。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尤其作者运用的多学科多视角、大量的实例数据方法让我们的体验得到了升华。作为一名热爱文化、迷恋西藏的普通读者,这本书会让读者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茶叶与西藏》之所以吸引人,我们觉得以下方面最为重要。第一是这本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西藏茶文化,据我所知,这是第一部西藏茶文化学术专著。第二是这本书第一次使用一种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让读者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面去感悟茶叶与西藏的关系,而且做得非常成功。第三是书中的许多资料让人耳目一新,从零星繁琐的大量史料中提取出关于西藏茶叶的信息是一件非常艰辛的工作,并且还有一些国内见不到的外国资料,这就增加了书的价值性与可读性。第四是这本书打破了普通茶文化书本的局限,也突破了普通学术著作的模式,把可读性与学术性有效结合,是了解西藏传统社会的一面镜子。
显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把西藏和茶叶联系起来的有两样东西:茶马古道和酥油茶。但读完赵国栋先生的作品后,不由得让人感叹:原来茶叶与西藏的关系如此深远,茶叶被历史赋予了如此重要的使命!比如对英印茶叶的介绍,英印展开的茶叶入侵让人不禁深深体会到那个历史阶段的腥风血雨。全书47万字的笔墨,590多页的篇幅完全用于介绍和分析茶叶与西藏的关系,这是一种绝对的精耕细作。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本著作足够让一名普通读者不舍释手。
作者在书中以社会学的视角为中心,极具张力地综合了其他学科的学术视角,融社会分析、历史分析、文华分析于一体,恰到好处且极为全面地展示了茶叶与西藏的种种关系。这些正是他在《茶与社会》中论及的茶与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
总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社会学研究为中心,融合多学科多视角,具有强烈的学术冲击力。作者巧妙地把多学科和多角度的学术研究融合一体,正如解放军理工大学陶德臣教授所说的:“研究方法独到,视角新颖……赵国栋先生的大著采用社会有机体的研究范式来揭示茶叶与西藏在文化、历史、社会之间的联系……”( 《西藏茶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读<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让读者围绕着茶叶而自然转换,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学术的骨感与丰腴之姿跃然纸上。
第二,涵盖大量的有用信息,具有信息的放射性。读者被在书中自然而然地跟随着作者的笔触接触到大量的新鲜信息,这些信息又牵引出更多有用信息,正如解放军理工大学陶德臣教授所说的:“研究资料丰富,面广量大”( 《西藏茶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读<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有一种能够满足读者的愉悦感。
第三,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有机化的研究。作者看似只研究茶叶与西藏的关系,但实质上,他是以茶叶为纽带,论证了西藏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根基与血脉关系。而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此的论证收放自如,恰到好处。
第四,是对茶文华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探索的集成。江西社科院的施由明研究员在《新视角与新探索—— 赵国栋《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述评》(《农业考古》2015年第2期)中提到的那样,从茶文华研究视角而言,“这部著作呈现了一位‘70 后’青年学者对中国茶文化的新探索,代表了当前中国茶文化研究的新成就和新水平,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厚重之作。”
二、茶社会学学科架构的尝试
后来,有幸得到了一本赵国栋先生的另一部新著《茶与社会》。这是一本完全不同的著作,她同以往我接触到的有关茶叶的书籍完全不同。虽然许多内容对普通读者而言是晦涩难理解的,但我们还是能够从中体悟出来由茶构建起来的一个学科的魅力所在。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内容是那样生动而富有创意。
用赵国栋先生自己的话说,他所做的不是简单的介绍茶文化,而是尝试做茶与社会关系的学科性研究。該书从诸多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茶与社会的关系,有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分析让人觉得:原来一片小小的茶叶居然如此重要,与社会居然有这样深的关系。
茶叶消费的社会纬度让我感觉到了普通的购买茶叶、消费茶叶的过程原来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它建立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却有着自身的规律性。这种规律在这部书中被作者清晰地展现出来。虽然笔者以前非常喜欢看茶文化文章,但它完全突破了我们以前的认知水平,可以说是对社会中茶叶消费的一种全新的学术分析。即使如我一样的普通消费者,也不禁惊讶。 作者把茶融入社会之中,介绍和分析了茶的社会角色,茶消费的社会纬度,喝茶与社会化的关系,茶与社会互动的关系,茶在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中的作用与地位,茶文华作为社会文华的诸多特征,茶与社会分层的关系,茶与社区的关系,茶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茶在社会工作和社会控制中的运用,等等许多方面。
在书作的后半部分,赵国栋先生运用社会学的视野分析了许多中国名著,让人颇为过瘾,而且还分析了中国旧时女性与茶叶的关系,让人印象深刻,还有神农与茶叶的关系,等等。
总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科面涉及较为全面,体系较为完善。笔者认为,作为一部开拓性的奠基之作,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不易。书作二十个方面的论述已经展示了作者的这种努力。
第二,做了一些开创性研究。由于专门的茶社会学研究始自赵国栋先生,所以书中自然包括了这一学科的开创性的内容,如茶消费的社会纬度研究,把茶叶的消费提升到学科的高度。
第三,学科的抽象性与茶文华的形象性相结合,具备一定的可读性。这主要体现在作者对茶文华内容的介绍和分析,也体现在女性与茶的社会学视角研究、唐宋传奇中茶的社会学、《西游记》中以茶构建的社会世界、《红楼梦》中茶的社会学以及神农与茶关系的再审视等篇章的内容之中。
第四,基本实现了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学科视角的提炼与升华。全书从十三个视角梳理和分析了茶与社会的关系,从普通的茶文化研究上升到理论层次。
《茶与社会》一书的可读性虽然不及《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但却同样给读者能够留下深刻印象。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前面所谈的书中所具备的突破性。
三、结语
总体而言,两本著作较好地完成了一个学科应具备的任务:实际研究应用与学科整体构建。另外,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给世界的一项重要贡献。目前,饮茶文化已经风靡世界,中国茶叶和中华茶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对茶文化的研究,也不能忽视用茶叶及其文化来武装我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一,茶文化是一种高雅文化,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在大力推進文化繁荣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茶叶与西藏》以及《茶与社会》两部力作就被赋予了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巩玉双, 深圳华盛商业有限公司财务经理。
关键词:茶社会学 赵国栋 《茶叶与西藏》
2015年,西藏民族大学赵国栋先生的两部新著《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和《茶与社会》由西藏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由于笔者一直喜欢茶文化,所以对这两本书格外关注。
一、茶社会学的提出与典范著作
赵国栋先生以这两部著作尝试构建一种以社会学的视角研究茶文华的新学科体例。他在《茶与社会》一书中明确表明了这一态度。他说:“笔者尝试做的不只是科普,也不只是学术,更不是童话,而是讲述和探寻茶叶中的社会和生活以及透过茶叶展现的社会与社会中的那些关系。”(赵著序言)而且他在该书的第一章中首先介绍了以社会学研究茶文华的基础性问题:以社会学研究茶文华的基础、研究对象与方法、茶社会学与文华社会学以及茶社会学研究概况。
虽然《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一书较《茶与社会》一书较早一些出版,但却是茶社会学学科的一个生动而有说服力的实例,是以地域茶文华的系统研究展示他所构建的茶社会学的一个范本。下面笔者简要评析前者的特点。
读赵国栋先生的《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体验了西藏茶文化以及西藏社会历史。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尤其作者运用的多学科多视角、大量的实例数据方法让我们的体验得到了升华。作为一名热爱文化、迷恋西藏的普通读者,这本书会让读者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茶叶与西藏》之所以吸引人,我们觉得以下方面最为重要。第一是这本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西藏茶文化,据我所知,这是第一部西藏茶文化学术专著。第二是这本书第一次使用一种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让读者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面去感悟茶叶与西藏的关系,而且做得非常成功。第三是书中的许多资料让人耳目一新,从零星繁琐的大量史料中提取出关于西藏茶叶的信息是一件非常艰辛的工作,并且还有一些国内见不到的外国资料,这就增加了书的价值性与可读性。第四是这本书打破了普通茶文化书本的局限,也突破了普通学术著作的模式,把可读性与学术性有效结合,是了解西藏传统社会的一面镜子。
显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把西藏和茶叶联系起来的有两样东西:茶马古道和酥油茶。但读完赵国栋先生的作品后,不由得让人感叹:原来茶叶与西藏的关系如此深远,茶叶被历史赋予了如此重要的使命!比如对英印茶叶的介绍,英印展开的茶叶入侵让人不禁深深体会到那个历史阶段的腥风血雨。全书47万字的笔墨,590多页的篇幅完全用于介绍和分析茶叶与西藏的关系,这是一种绝对的精耕细作。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本著作足够让一名普通读者不舍释手。
作者在书中以社会学的视角为中心,极具张力地综合了其他学科的学术视角,融社会分析、历史分析、文华分析于一体,恰到好处且极为全面地展示了茶叶与西藏的种种关系。这些正是他在《茶与社会》中论及的茶与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
总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社会学研究为中心,融合多学科多视角,具有强烈的学术冲击力。作者巧妙地把多学科和多角度的学术研究融合一体,正如解放军理工大学陶德臣教授所说的:“研究方法独到,视角新颖……赵国栋先生的大著采用社会有机体的研究范式来揭示茶叶与西藏在文化、历史、社会之间的联系……”( 《西藏茶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读<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让读者围绕着茶叶而自然转换,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学术的骨感与丰腴之姿跃然纸上。
第二,涵盖大量的有用信息,具有信息的放射性。读者被在书中自然而然地跟随着作者的笔触接触到大量的新鲜信息,这些信息又牵引出更多有用信息,正如解放军理工大学陶德臣教授所说的:“研究资料丰富,面广量大”( 《西藏茶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读<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有一种能够满足读者的愉悦感。
第三,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有机化的研究。作者看似只研究茶叶与西藏的关系,但实质上,他是以茶叶为纽带,论证了西藏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根基与血脉关系。而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此的论证收放自如,恰到好处。
第四,是对茶文华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探索的集成。江西社科院的施由明研究员在《新视角与新探索—— 赵国栋《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述评》(《农业考古》2015年第2期)中提到的那样,从茶文华研究视角而言,“这部著作呈现了一位‘70 后’青年学者对中国茶文化的新探索,代表了当前中国茶文化研究的新成就和新水平,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厚重之作。”
二、茶社会学学科架构的尝试
后来,有幸得到了一本赵国栋先生的另一部新著《茶与社会》。这是一本完全不同的著作,她同以往我接触到的有关茶叶的书籍完全不同。虽然许多内容对普通读者而言是晦涩难理解的,但我们还是能够从中体悟出来由茶构建起来的一个学科的魅力所在。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内容是那样生动而富有创意。
用赵国栋先生自己的话说,他所做的不是简单的介绍茶文化,而是尝试做茶与社会关系的学科性研究。該书从诸多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茶与社会的关系,有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分析让人觉得:原来一片小小的茶叶居然如此重要,与社会居然有这样深的关系。
茶叶消费的社会纬度让我感觉到了普通的购买茶叶、消费茶叶的过程原来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它建立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却有着自身的规律性。这种规律在这部书中被作者清晰地展现出来。虽然笔者以前非常喜欢看茶文化文章,但它完全突破了我们以前的认知水平,可以说是对社会中茶叶消费的一种全新的学术分析。即使如我一样的普通消费者,也不禁惊讶。 作者把茶融入社会之中,介绍和分析了茶的社会角色,茶消费的社会纬度,喝茶与社会化的关系,茶与社会互动的关系,茶在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中的作用与地位,茶文华作为社会文华的诸多特征,茶与社会分层的关系,茶与社区的关系,茶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茶在社会工作和社会控制中的运用,等等许多方面。
在书作的后半部分,赵国栋先生运用社会学的视野分析了许多中国名著,让人颇为过瘾,而且还分析了中国旧时女性与茶叶的关系,让人印象深刻,还有神农与茶叶的关系,等等。
总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科面涉及较为全面,体系较为完善。笔者认为,作为一部开拓性的奠基之作,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不易。书作二十个方面的论述已经展示了作者的这种努力。
第二,做了一些开创性研究。由于专门的茶社会学研究始自赵国栋先生,所以书中自然包括了这一学科的开创性的内容,如茶消费的社会纬度研究,把茶叶的消费提升到学科的高度。
第三,学科的抽象性与茶文华的形象性相结合,具备一定的可读性。这主要体现在作者对茶文华内容的介绍和分析,也体现在女性与茶的社会学视角研究、唐宋传奇中茶的社会学、《西游记》中以茶构建的社会世界、《红楼梦》中茶的社会学以及神农与茶关系的再审视等篇章的内容之中。
第四,基本实现了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学科视角的提炼与升华。全书从十三个视角梳理和分析了茶与社会的关系,从普通的茶文化研究上升到理论层次。
《茶与社会》一书的可读性虽然不及《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但却同样给读者能够留下深刻印象。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前面所谈的书中所具备的突破性。
三、结语
总体而言,两本著作较好地完成了一个学科应具备的任务:实际研究应用与学科整体构建。另外,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给世界的一项重要贡献。目前,饮茶文化已经风靡世界,中国茶叶和中华茶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对茶文化的研究,也不能忽视用茶叶及其文化来武装我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一,茶文化是一种高雅文化,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在大力推進文化繁荣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茶叶与西藏》以及《茶与社会》两部力作就被赋予了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巩玉双, 深圳华盛商业有限公司财务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