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ba9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词典》对插图的解释是:“插图,是指插附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通常分为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两大类。”《辞海》对其的解释是:“指插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的形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现代插图定义为用绘画、摄影、图形文字以及图表说明等形式表现书籍、文章内容等信息元素的内涵且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视觉造型符号。综上:课本插图指对课本中文字的一种图解说明,指穿插在教材中为教材提供背景信息或者对教材内容进行装饰、表征、组织、解释等作用的图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拓宽语文教育渠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本资源的利用。插图也是语文教师教学中重要的课本资源,然而在教学中,师生忽视插图学习的现象屡见不鲜,多认为插图就是一张图,其内容无关大局,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殊不知,这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小插图,其作用却不可忽视。因此,要充分利用课本呈现的插图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
  一、运用插图组织教学
  插图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可感性的特点,一幅立意角度与视觉效果俱佳的插图,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超过课文,教材中的插图用途广泛,我们教师切莫让插图“寂寞开无主”,要做有心人,善于挖掘,充分利用。让课文插图走近学生,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焕发出生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很多地方使用插图进行教学。
  1.运用插图导入新课
  如果一开课,教师就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将会给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往往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兴致勃勃。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在授课时图文并茂,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又可以使他们获得课文的相关信息,从而激发灵感、激活思维,为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如,教《祝福》(人教版高中第二册)时,可让学生先欣赏文中祥林嫂的一幅插图,并适时提问学生画中人物的身份(乞丐)和年龄(看似六七十岁,实则四十多岁),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祥林嫂的兴趣,然后教师可提问:是什么原因使一个正值壮年的女子看似一个六七十岁、朽木似的老太太。这样导入新课,能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去挖掘主题。
  2.运用插图理解课文
  插图以视觉的直观性、形象性再现课文内容,并且可以表达那些用文字难以言状的空间和具体的细节。这些特点使插图可以从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两个方面影响学生,调动学习者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其学习动机,促进整体记忆、想象和理解,从而对学生阅读理解产生积极的效应。有的课文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受生活实践所限,单凭文字叙述,很难有切身、直观的感受。而一幅插图的出现,就可让学生一目了然,理清文章脉络和作者思路。同时,又可以把插图与文字进行比较,切实感受作者简练而生动的文字功力,从而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双重审美愉悦。
  例如,《詹天佑》(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篇课文写了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其中最令人赞叹的是他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解决了火车爬坡难的问题。文中写到:“北上的列车到了南面,就用两个火车头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尽管这段话写得很清楚,可是学生没有见过“人”字形铁路,只读过这段话,要弄清“人”字形铁路是如何在山间修筑的,也是有困难的。因此,课文中加了一幅真实、美丽的插图,在崇山峻岭之间有一条“人”字形铁路,一列火车的两个车头正冒着白烟,从“人”字形铁路折向西北前进。教学时教师借助插图,稍加指点,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能体会出詹天佑的“杰出”。
  3.运用插图把握人物形象
  课本中的插图有不少是表现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的。如果插图与人物相关,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插图,使学生产生了解人物具体情况的愿望,激发其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感知人物的内心,以插图的直观形象促进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如,《故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有幅中年闰土的插图:脸色灰黄,皱纹很深;穿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又粗又笨的手里提着一个烟袋和一只长烟管,对“我”恭敬有加。学生一般可以总结出此时的闰土:面黄肌瘦,双眼红肿,手脚皴裂,神情木然。再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个活泼可爱的闰土会变成这番模样呢?学生可以归纳出这是辛亥革命后农村经济凋敝,苛捐杂税,阶级压迫的结果。在肯定学生的总结后再反问:这样的现实难道不应该改变吗?这样的社会难道不应该改造吗?最后明确指出:这就是作者塑造闰土形象的目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图文对照的探讨过程中接受了新知。
  4.运用插图理解诗词意境
  我国一直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宋代著名文学家张舜民也说过:“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古人作诗,讲究诗画统一,图文相生,图文并茂。如,《饮酒》(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中的图画展示出的背景:远方,耸立着高山,其轮廓隐约可见;近处,一株弯曲的松柏旁,埋着一行篱笆,五柳先生手擎小花,头顶蓑笠,微微前倾的身姿给人一种隐士的风度。目睹画面,便会有超凡脱俗之气韵。作者那种弃绝官场,回归自然的心境明白如镜。这种情景、心境“欲辩已忘言”,即使到今天,也很难说出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之妙处。
  二、巧用插图训练写作
  中小学生由于生活单调枯燥和缺少阅历,其作文的致命弱点是缺乏写作素材,因而文章显得内容空洞,华而不实。运用插图进行作文训练,学生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的源泉,再不是无米之炊了。学生经过阅读教学,容易展开联想、想象、创造性思维;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也可以信手拈来,在笔下生辉,运用到语言的实践中去。运用插图进行作文教学,其形式可以写只言片语、日记,也可以写完整的文章;可以记叙,也可以说明、议论。运用插图,从教学环节上看,预习、上课、练习、辩论、课外活动、作文、写日记时都可以安排,我们要珍惜和利用好这一丰富的“资源”。   1.巧用插图,设计拟题练习
  高考作文往往要求“题目自拟”。可见如何拟一个好题目,也是作文考查的一个能力点。有不少的插图,仅交代课文出处,没有标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悉课文、仔细观察插图的前提下,拟一个恰当的题目。这种拟题训练,可从课本中选句选词拟题,也可以根据画面内容自行拟题。课文中的大部分插图没有标题,根据学生平时作文多不善拟题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带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仔细观察插图画面的前提下,为课文插图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例如,学习《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中第二册)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原诗中各选出两句诗为文中的一幅插图拟题。学生根据插图,有的选出的诗句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也有的选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这类题目或能抓住画面的主要内容,或能透过画面体会内涵,都是不错的题目。诸如此类的拟题练习,可在教学中随时随地进行,既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拟题能力。
  2.运用插图看图作文
  (1)插图扩写
  培养和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每一幅插图,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利用它训练学生写作,学生会“言之有物”,加上老师指点会“言之有序”。在学句学文的基础上,从同一个角度去扩写下面的句子、短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2)插图改写
  训练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我们要让学生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从一个角度看到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角度或者从几个角度看到问题。”由此,在学文的基础上,老师根据插图,改换一个或几个角度,指导学生联想,让学生改写插图。如改换观察顺序,改换表达方式,甚至改换叙述内容。这样,利用插图,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造能力。
  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自己配置插图,丰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就像文海中的颗颗珍珠,闪烁着耀眼而智慧的光芒。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应该在讲授、学习过程中加以重视,既可获得审美愉悦,又可同语文学习结合,为最终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希望广大同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能从单一的文本教学中解放出来,走一条紧跟时代步伐,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
  参考文献:
  [1]施娟.苏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及其运用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郭正海,王福春.插图: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新课程:小学版,2006(02).
  (作者单位 辽宁省鞍山市第二十四中学)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学习的过程归根结底是自已内部活动,学生也是这样,旁人也是无法替代的。所以参与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成为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然而,小学生的主动思维是建立在直观的表象基础上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努力拓宽学生思路,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多种思维和谐发展,从而切实让有效思维走进数学
流体输送系统中,每个支路以及用户和末端设备之间的流量藕合干扰的问题就称之为水力稳定性,即我们所说的稳定性问题,而供热、空调工程中最基础的两种基本类型就是同程及异程
本刊讯(叶子)3月9日,陕西省“出版物质量管理年”首场锣鼓敲响——来自全省十市的党委宣传部长、党报总编和审读专家等40多人齐聚西安,总结十市党报专题审读的经验,研讨如何
论文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特殊地位、馆藏资源不断增加、馆藏空间面临巨大压力的视角出发,分析馆藏空间合理利用的必要性;提出从优化期刊排架管理、增加密集书库面积
思想品德课作为初中德育课程,负有直接的德育责任,对提高我国千百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部分思想品德,教
我们知道,美术欣赏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几幅名画,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欣赏方法、审美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认识美术作品,并能独立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评述的能力。国家美术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我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在美术欣赏中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哲学、政治、经济、宗教、神话等方面的关系,形成一个大致的艺术观,初步确立中国传统绘画——写意、西方传统绘画——写实
作为一名低年级教师,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曾和一年级老师交流,她们说孩子们在幼儿园养成了许多坏习惯:老师正在讲课,孩子就跑到教室前面扔垃圾;下课凳子摆得歪七扭八
摘 要:一部分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并不适应,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辍学,当然也有部分老师抱怨学生基础差,抄袭作业。面对这一现象,作为教师更应该重视中小学知识的完美衔接。  关键词:中小学;衔接;学习动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教育段之间的知识都存在着一定的衔接性。我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要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必须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入手。  一、教师“教”的衔接  教师是
摘 要:素质拓展培训活动风靡全国,它能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哪些启示,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哪些借鉴?实践证明,只要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自我提升,开拓思维,就能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一条成功的素质教育发展之路。  关键词:素质;拓展;管理能力  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风靡全球50余年的素质拓展,近年来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