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平时作业做错了,当你问及原因时,听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孩子只是简单地把作业错误归结于粗心,那么就会掩盖事情的真相,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会让孩子轻易地原谅自己,从而忽视实质问题,无法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粗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如何才能得到解决呢?
  粗心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
  谁都有粗心的时候,但是粗心的表象下会隐藏着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不同孩子的身上,这些原因所占的比重会有所不同。
  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有:
  1.“很简单,并不难,其实不该错的,但考试的时候还是错了”——那就问问孩子,熟练度够吗?
  2.“做作业的时候我会做,但是考试时做错了”——那就问问孩子,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3.“审错题了,不是不会做”——那就问问孩子,准确率够吗?平时做题,是不是力求一遍就做对?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作业会做,也能做对,考试时也一定会做,也能做对,其实不然。我们必须通过考场上的“粗心”看到其背后的问题:
  1.孩子对知识掌握不熟练。
  如果让成年人做小学的计算题,成年人会觉得题目很简单,并没有难度。但是如果在计时情况下让他完成1000道题,如果他平时从事的就是计算类工作,那他一定能做得又快又准;但如果他平时很少和计算打交道,那他不一定能全做对。
  解决办法:一道题目要反复接触至少六次以上,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2.孩子对基本概念不清楚。
  还有一些题目,孩子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过,但是在考场上由于一时慌乱才做错了。这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只做过类似题目1~2遍,脑海里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但是细节怎样并不清楚。在考场上,有时间限制和思想压力的情况下,人会本能地选择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很可能是错误的和有疏漏的。
  解决办法: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能把一个题目给别人讲解清楚,那就表明你确实理解和掌握了。而讲解过程,也是发现自己知识漏洞的好机会。
  3.孩子的习惯有问题。
  很多孩子写作业的习惯不好,写的时候不认真、写完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还有就是书写潦草等。这些问题导致孩子在考场上把本来该拿到的分丢掉了。
  解决办法:能在草稿纸上画图的,就在草稿纸上画图,这能使思维更清晰。另外,如果一道题有多种算法,可以用多种算法来验证自己做的结果是否正确。
  4.孩子做题准确率不高。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是一次就输入正确了,还是不断删除后才输入正确的。如果我们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有提升”,那关键时刻一次做对的把握性就会大大提高。这需要用心投入、反复训练,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轻易原谅了自己,那么在多次练习后通常也难以达到更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解决办法: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零误差;也可以建立错题本,把错题集中起来,常翻常看,加深印象。
  怎样改掉“粗心”毛病
  粗心的危害不言而喻,很多同学深受其害,很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却总也改不掉。其實,粗心只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而已,只要方法正确,就一定能改掉。下面几招,同学们可以试试。
  1.慢慢读题。
  拿到试卷后,读题要慢,尤其是题目较长时,更要慢读、细读!边读边思考,同时把重要信息记录下来。比如,把已知的数据标出来。切记,题目没读完,不要妄下结论。这样一遍读下来,有用的信息会全部进入脑海,做题就能运用所有的已知条件了。那些因为看错题目、看漏条件的错误,就不会再犯。
  2.演算工整。
  解答数学题时,很多计算是在草稿纸上进行的,因为草稿纸不用给别人看,所以有些同学的草稿纸很乱,难以看出头绪。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遇到一个复杂题目,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很多方程、计算式,然后仔细观察这些方程,找出隐藏的关键信息,才能解出题目。这时,如果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整齐、干净,那么你发现已知条件中暗含的关键信息就会比较容易,同时也不会发生挪错数字、弄错符号的情况,解题自然更顺利。
  3.回头检查。
  做完一道题后,要根据经验,结合本题结果,判断一下结果是否合理。比如:题解出来后发现,解出来的时间竟然是负值。这时,就需要回头检查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而干净整洁的草稿纸就会发挥它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方便检查!
  4.深挖根源。
  有些题目经老师稍加点拨,有的同学就知道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些看似粗心导致的错误,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概念不清晰。这时,不能改了就不管了,而应该抓住小问题,深挖根源,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把相关知识统统过一遍,让自己彻底弄明白。
  5.专心做题。
  平时做作业要认真,把作业当考试。做题之前把电脑、手机关掉,然后集中注意力,快速完成作业。之后,再去做别的。慢慢养成专心做题、做事的好习惯,粗心自然会远离你。
  6.信心、决心、耐心。
  粗心是一个坏习惯,每个人经过努力都能改掉。重要的是,要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同时耐心坚持。而细心的好习惯一旦养成,粗心就会彻底离开你。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51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了一项关于孩子视力的调查。受访家长中,孩子上小学的占44.1%,上初中的占39.7%,上高中的占11.6%。孩子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29.8%,二线城市的占46.8%,三四线城市的占19.2%,城镇或县城的占3.7%,农村的占0.5%。  调查中,72.7%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已经近视,其中,孩子低度近视(300度以内)的占34.5
2015年9月,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张泉灵离开央视,投身创投界,当年42岁的她称,自己想“重来一次”。如今几年过去,张泉灵在投资界如鱼得水,人们不得不佩服这位才女的勇气。事业有成的张泉灵,同时也是一位称职的好妈妈,她12岁的儿子晨晨不仅阳光健康,更是个编程高手、小学霸。然而,张泉灵却说:“比起当学霸,我更希望儿子拥有美德。”  学会善良  1973年,张泉灵出生在宁波余姚的一个高知家庭。也许是受家庭
儿子从小到大都是学习尖子,一路以优异成绩考入本市最好的初中、高中,高中毕业后参加美国高考,顺利被名校录取,研究生一毕业就入职华为公司,成为优秀员工。朋友们经常向我讨教教子秘诀,其实,家庭教育千头万绪,我的心得有很多,但原则只有三个字:不盲从。  重视早教,很少带孩子去商场,公共场所去的最多的是书店  虽然我上学时读了很多书,但并没有学到做父母的知识,所以,儿子出生时我感觉手足无措。没办法,我只好慌
【齐大辉简介】  现任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关委北京教育科技中心副主任。多年来,他致力于传播家庭文化、家长教育,提出“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抓起”的观念。  在亲子沟通中,不少父母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费尽口舌,孩子还是听不进去?为什么自己苦口婆心,孩子就是不听话?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的每句话孩子几乎都嫌烦,这让很多家长感到伤心甚至痛心。于是,孩子
电视、手机、各种Paid、电脑……孩子天生对这些电子产品情有独钟,百玩不厌。虽然这些产品在开发儿童智力方面确有帮助,但弊端更多。美国一项研究指出,过多面对屏幕,缺少面对面的互动,会降低孩子读懂别人情绪的能力,不利于情商培养。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选取了105名6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这些学生报告说他们在每个教学日平均要看4个半小时的屏幕。随后,研究人员让其中一半的孩子参加5天的自然和
睾丸疼痛不可忽视  付聪16岁,读高一,活泼可爱,是学校的运动健将。周末的中午,他刚吃完饭,几个同学骑着单车在楼下喊他一起去水镜湖赛车。他跟妈妈打个招呼,便穿上运动服下楼了。  几个同学讨论后一致同意:今天赛车搞点实惠的,最后两位请大家吃烤肉串。等到了水镜湖山麓,大家个个像憋足劲的兔子,随着召集人一声“开始”,同学们“嗖嗖”地在山道上猛骑狂追。刚开始付聪不急于全力以赴,慢慢发力,逐渐从后面追赶上来
周末,我和同事夏雨约好一起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夏雨带女儿如约来到我家。一进门,她就跟我女儿月月介绍自家女儿:“月月,这是妞妞姐姐,你愿意跟她一起玩吗?”月月盯着妞妞看了一会儿,突然对我说:“妈妈,这个姐姐的嘴唇像香肠一样。”没等我反应过来,妞妞不甘示弱地反击道:“你黑得像包公一样,还好意思说我?我不跟你玩了。妈妈,我们回家吧。”月月听了,气得扭头就跑。妞妞也余怒未消,非要拽着她妈妈回家。说好的周末游
问:我儿子4岁多,是个“大嘴巴”,啥事都往外说。比如,他跟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说:“我家有20万块钱。”“我妈说你妈长的不好看。”孩子是有口无心,但这些自家人关起门来说的话,都让他泄露了出去,我真是颜面无光。请问,怎么教会孩子保守家里的秘密呢?  孟达  答:到了四五岁,孩子可以和大人真正对话了,这是个可喜的飞跃。不过,言多必失,孩子会不加选择地泄露他所知道的所有秘密。这个年纪的孩子,还不懂得区别什么
以豪车为荣乃人之常情  儿子就读于本市一所私立学校。因为学校门口交通拥堵,所以家委会组织志愿者服务,轮班让家长维持交通秩序。  这样一来,家长之间对于彼此的交通方式渐渐有所了解,也顺带着大致了解了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些家庭渐渐走得比较近,孩子们也组成了自己的小圈子。  这学期一开学,老师在家长会上说:“我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因为家中不同的交通工具而走到一起成为朋友。他们的圈
背诗成猜谜 焉能不有趣  为了让他“整治”老师——“下次上语文课,你认真听讲,积极举手。老师让你回答完问题后,你记得观察一下他的表情。”  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一天放学回来,他说明天不想上学了。我问为什么。他生气地说:“今天课堂上语文老师让我起来回答问题,我没答对,他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毫不客气地批评我,让我心里很不爽。”  “心里不爽就不去上学了吗?”我问。他赌气说,他就是不想去,他要拉低语文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