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课堂气氛是一堂成功的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实现语文课堂发挥最大化、最优化的效益,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是一重要途径。本文着重从教师的教态、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手段运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营造 【中图分类号】G 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气氛是一堂成功的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实现语文课堂发挥最大化、最优化的效益,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是一重要途径。本文着重从教师的教态、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手段运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营造
【中图分类号】G 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6-0075-01
课堂气氛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学习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决定着这一堂课的学习气氛状况。而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变化和教学基本功等都是影响营造气氛的不确定因素,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加强自己言行举止的修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这将非常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1.良好的举止神态促成积极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举止神态,具体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形体动作—站态、坐态、行态等,以及教师的面部表情等,有先入为主的作用,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必不可缺的辅助手段。良好的举止神态会给学生一个赏心悦目的观感,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的吸引力,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所以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要及时调整好心态和精神面貌,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
第一,举止表情要自然得体。天真、感性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在课堂上,手足舞蹈、举止怪异的老师,往往会使学生好奇模仿,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拘言笑、表情严肃的老师,往往会使学生望而生畏,避而躲之。他们不会主动亲近你,这样会影响师生间感情交融,挫伤学生的学习情绪,扼杀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教师举止大方得体,面容和蔼,态度轻松,时露微笑,学生就会感到教师的可敬可亲,无拘无束,课堂气氛就自然会轻松活泼,生动有趣,在谈笑风生中,教师的讲课内容也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被学生接受了,这样教师教得兴致盎然,学生学得余味未尽。
第二,说话表达要富有感情。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壶滋味甘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是一口清澈甘甜的泉水,让人神清气爽;是一朵香气四溢的花,令人陶醉其中。学习语文的过程是生动而有趣的,是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因此,特别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说话的语调、语速、音量等都会直接影响说话的感情色彩和学生的听觉效果。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缓急轻重恰当,感情丰富,引人入胜,会无形中点燃起学生上课的激情,学生一定会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
第三,肢体动作要恰如其分。教师的肢体动作,是一种体态语言。恰如其分的动作、手势,更能使学生更易于对课文情节的直观感受。
第四,眼神要充满爱意。爱迪生说:“眼神里的语言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能理解。”所以眼神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课堂上这短短的、默默的、充满爱意的一瞥里常常蕴藏着千言万语,令人感动陶醉,往往能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积极的课堂气氛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语文教学活动就像是戏剧艺术表演一样,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如果教学方式處理不当,就会导致课堂一潭死水,毫无趣味。如何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变得乐学,关键就在于教师是怎样设计好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方式的设计和创新,积极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造轻松、活泼、和谐的课堂,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能大胆地展示自己,得到锻炼。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打破传统的按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顺序的授课教学方法,采用逆向顺序设计教学:即紧扣诸葛亮借箭成功入手,要求学生自行阅读课文,自行分析借箭成功原因,牵出对课文人物性格、天气等分析,从而再进一步引出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生在老师适时的提示情况下,非常投入,寻求答案的热情高涨,时而读,时而讨论,时而深思,整个课堂秩序有条不紊。这样的教学方式设计,避免了因讲授历史故事课文易上成历史课的尴尬,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深入地理解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3.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积极的课堂气氛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科技的进步,学校幻灯、投影仪、白板、录像和多媒体电教平台等硬件建设越来越完善,各种功能越来越齐全先进。合理、充分利用好这些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课堂教学更显得富有生趣,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活泼,对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一堂成功的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让课堂发挥最大化、最优化的效益,课堂气氛方法的研究必不可少,这还有待于老师们不断去总结探讨,寻找更多的方法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快乐的课堂天地里茁长成长。
参考文献
[1]汪洋.中小学课堂气氛研究[D].河北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更加贴近当下的教育趋势,教学主体由原来的教师转变为学生,教育关系也随之改变,由教师主动教学逐渐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构成了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任务型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其更具有目的性、导向性而倍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普遍应用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大幅度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初中数学;集中课堂精力;引导自主学习
摘 要:晨谈活动在现代幼儿园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教育中具有很大的作用,相较于其他形式的语言活动,晨谈活动的影响是幼儿在一天的学习中最为持久和广泛的。在幼儿园晨谈活动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传统较为单一的晨谈分享交流变得更加丰富,能够极大提升幼儿对于晨谈活动的兴趣,更好的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晨谈活动;多媒体;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 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摘 要: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被重视,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它的作用更加明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它是传授知识的媒介和工具,尤其在数学课堂的动态性教学中,多媒體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探寻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的优势,促进师生互动性和交互性,使教学手段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多媒体信息
摘 要: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语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多读来实现,基于此认识,着重从读的形式、读的内容和读的辅助手段等方面探讨如何训练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摘 要: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线教学中产生了以微课形式的教学方法,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它围绕教学中的知识核心点,以一种更简短、灵活、便捷的方式满足了当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学习中需要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及领悟力,而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都还偏低,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会适时有效的提升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艺术感受力。 关键词
摘 要:新课标要求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情境教学作为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兴趣、唤起认同、培养能力、提高素养。本文探讨在培养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如何在教学中创设高中政治课堂情境。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思考 【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6-0065-02 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
摘 要: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古诗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更在于陶冶学生情操,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古诗文教学形式也要追求优化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更大程度地实现古诗文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优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摘 要:自2000年以来,我国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小学教师要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根据新形势对教学过程中增加的各种要求,创新得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要学会质疑自己,真正找到有利于孩子们的教学方式,有效的将素质教育实施起来,谨记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对于小学数学的建设,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力求投入更好的时间来收获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效果,这种课题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初中的信息技术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随之而来的也有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微课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许多师生的喜爱,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在初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中有更加显著的效果。教师首先就要重视导学的部分,用微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进去,然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帮助学生缩小之间的差距,最后也可以开展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6-0078-01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知识更加的直观化,丰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