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做好一把紫砂壶?这是自古以来紫砂艺人都免不了要思考的问题。明初废团茶兴散茶,饮茶风俗的改变直接推动了紫砂作为茶器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紫砂不再是单纯的茶器,同时也兼具了艺术欣赏价值。当代紫砂艺术溯其本源,一路有过高峰,有过低谷,但其工艺与文化却始终不绝如缕,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这离不开代代紫砂艺人的坚持,也离不开紫砂文化的兼收并蓄、尊重传统的特点。
紫砂艺人都是从模仿开始学习制作紫砂壶,紫砂壶艺是一种基于造型的创作,所以临摹就成为了学习紫砂技艺的必经之路。在紫砂业内有一句话流传很广,那就是造型越简单,制作起来越难,也越能体现制作者的功力。这是因为造型越简单,可能存在的瑕疵因为无法掩饰也就越明显。而基于全手工制作以及烧制的特点,没有谁能保证自己的作品完美无缺,所以愈简愈难几乎成了行业内的共识。在众多简单造型之中,“石瓢壶”无疑是最常见的壶型之一。
“石瓢壶”一式因曼生而闻名,经多人改良,传承至今可以细分成“子冶石瓢壶”、“景舟石瓢壶”等若干种。“子冶石瓢壶”因特点鲜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子冶石瓢壶”特别重视重心与稳定性的关系,线条多圆融无碍,避免不必要的直线转折,力求使壶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子冶石瓢壶”上不存在任何生硬的转折,以圆融感示人,但圆润往往代表着活动变化,这就意味着在稳定上有所欠缺。所以制作整把壶的最关键点就在于要给人以圆融之感的同时,还要满足造型上的稳定,且必须带有一定力度。按这个思路分析,分析越久,越佩服古人巧思。今天石瓢壶的造型,一点一滴都体现了前人的匠心。
这把“子冶石瓢壶”(见图1)布局遵循传统。壶身上小下大,陡直而下。壶面的倾斜角度看似无奇,实则是整件作品中最难掌握的部分。原本通常认为正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态,因此60°的夹角是最佳选择;然而大家却在实际制作中发现,人眼几乎无法分辨10°以内的误差。人眼虽对角度不敏感,但对对称性非常敏感,因此在制作“子冶石瓢壶”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面、角度都必须完全对称,这相当考验制作功力。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难点经常会在临摹的过程中被忽略,这就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制成的壶单看正面尚可,但换一个角度就惨不忍睹,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壶钮是整把壶的视觉焦点,属于细活。制作一把壶,通常是先制作壶身,后制作壶盖,最后加壶钮。钮务必在形态上和主体保持协调一致,因此壶钮可以说是主体轮廓的延伸。这确实限制了壶钮造型上的变化。壶钮的弧度与壶身角度相关,不仅如此壶钮还有在流、把之间取得平衡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视觉上的稳定。
壶流和壶把是壶身的外延,其最佳方式便是与壶身类似,形成一个与壶身相关联却又独立存在的三角形,且与壶体的三角形倒叠。如果一个三角形给人以稳定的印象的话,那么数个叠加的三角形无疑会加深这一印象。这道理虽然至为简单,却殊为至用,这便是从摹古走向崇古的历程。
紫砂艺术仍在不断发展。也许有一天,新的造型会代替旧日的经典。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否认,传统的经典曾给过我们无可取代的启迪,过去、今日乃至未来的紫砂艺术,都来源于前人的无数智慧和汗水。对于传统,首先要有足够的尊重,然后才能谈论超越。
紫砂艺人都是从模仿开始学习制作紫砂壶,紫砂壶艺是一种基于造型的创作,所以临摹就成为了学习紫砂技艺的必经之路。在紫砂业内有一句话流传很广,那就是造型越简单,制作起来越难,也越能体现制作者的功力。这是因为造型越简单,可能存在的瑕疵因为无法掩饰也就越明显。而基于全手工制作以及烧制的特点,没有谁能保证自己的作品完美无缺,所以愈简愈难几乎成了行业内的共识。在众多简单造型之中,“石瓢壶”无疑是最常见的壶型之一。
“石瓢壶”一式因曼生而闻名,经多人改良,传承至今可以细分成“子冶石瓢壶”、“景舟石瓢壶”等若干种。“子冶石瓢壶”因特点鲜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子冶石瓢壶”特别重视重心与稳定性的关系,线条多圆融无碍,避免不必要的直线转折,力求使壶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子冶石瓢壶”上不存在任何生硬的转折,以圆融感示人,但圆润往往代表着活动变化,这就意味着在稳定上有所欠缺。所以制作整把壶的最关键点就在于要给人以圆融之感的同时,还要满足造型上的稳定,且必须带有一定力度。按这个思路分析,分析越久,越佩服古人巧思。今天石瓢壶的造型,一点一滴都体现了前人的匠心。
这把“子冶石瓢壶”(见图1)布局遵循传统。壶身上小下大,陡直而下。壶面的倾斜角度看似无奇,实则是整件作品中最难掌握的部分。原本通常认为正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态,因此60°的夹角是最佳选择;然而大家却在实际制作中发现,人眼几乎无法分辨10°以内的误差。人眼虽对角度不敏感,但对对称性非常敏感,因此在制作“子冶石瓢壶”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面、角度都必须完全对称,这相当考验制作功力。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难点经常会在临摹的过程中被忽略,这就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制成的壶单看正面尚可,但换一个角度就惨不忍睹,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壶钮是整把壶的视觉焦点,属于细活。制作一把壶,通常是先制作壶身,后制作壶盖,最后加壶钮。钮务必在形态上和主体保持协调一致,因此壶钮可以说是主体轮廓的延伸。这确实限制了壶钮造型上的变化。壶钮的弧度与壶身角度相关,不仅如此壶钮还有在流、把之间取得平衡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视觉上的稳定。
壶流和壶把是壶身的外延,其最佳方式便是与壶身类似,形成一个与壶身相关联却又独立存在的三角形,且与壶体的三角形倒叠。如果一个三角形给人以稳定的印象的话,那么数个叠加的三角形无疑会加深这一印象。这道理虽然至为简单,却殊为至用,这便是从摹古走向崇古的历程。
紫砂艺术仍在不断发展。也许有一天,新的造型会代替旧日的经典。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否认,传统的经典曾给过我们无可取代的启迪,过去、今日乃至未来的紫砂艺术,都来源于前人的无数智慧和汗水。对于传统,首先要有足够的尊重,然后才能谈论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