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
2011年12月对我校111位教师进行教师职业幸福感调研,调研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教师职业幸福感程度,发现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剖析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查找阻碍学校发展的根源,以期待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问题,为提高教师群体幸福感而作可靠依据,并更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策略。本次实行无记名调查,共发出调查表106份,收回104份。调查内容主要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和教师对学校的看法两大方面。其中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包括:职业认识、职业满意度、职业压力;教师对学校的看法包括:学校管理机制、学校领导评价、学校环境、学校发展建议等。
1.教师职业认识
参与调查的教师中选择教师这个工作的原因:自己理想占55.7%,假期诱人占75%,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占69%。有71%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有价值,42.3%教师把教师职业看作一项事业,在教师幸福感排位中大部分人都把教师排在公务员、镇府在编人员之后,警察、医生之前。对工作成就感和认为教师工作有价值大多是年轻女教师。
2.教师职业满意度
对目前教师生活状态幸福调查中:24%认为幸福,38.5%认为比较幸福,23.1%认为一般,14.4%认为不幸福。30%教师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比较高,33%教师认为逐渐下降。有75%教师在生活中能自豪地说出自己是教师,年龄越大越能自豪地说出自己是教师。他们对目前收入的满意度为74%,不满意为19.2%,有7人认为无所谓,其中年龄较大老师对目前收入满意度较高,只有小部分年轻老师对收入不太满意。
3.教师职业压力
有23.1%的教师认为压力比较大,46.2%的教师认为压力虽然大,但心理等到满足。压力来源最多人认为是成绩占73%,其次是领导压力占36.5%。遇到压力大部分教师都选择向好友倾诉,其次是看电影、听音乐、唱K等方式解决。对自身教师工作稳定性经常有忧虑占39.4%,偶尔有占53.8%,从来没有忧虑只占6.8%。工作压力大形成两头大中间小情况,10年以下教龄和20多30年教龄都觉得工作压力大,压力原因大部分都是当前从上到下,从外到内都是把学生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评价教师标准都是以成绩为主。
4.学校管理
对学校办学理念认同有81.7%,对学校管理制度认同率为48.1%,认为学校管理严格有69.2%,学校管理比较宽松有28.8%,对学校职称评定方式满意率只有42.3%,不满意率占57.7%,对学校激励机制满意率只有30.7%,不满意率占63.5%。对学校办学理念认可率比较高,但学校在人性化管理及激励晋升方向却让教师有所不满,主要体现于一些年老教师,他们讲不如人、写不如人,力不如人,只是勤勤恳恳一头老黄牛,出不到好成绩,在晋升、激励机制方案下只能长叹。
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幸福是个极富魅力和诱惑力的字眼,它不同于地位、自由、金钱等,这些是人们生活追求中的一部分,它是人们获得幸福的可能性,本身并不是目的,幸福是人们存在和生活的基本目标,它表现在于人们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幸福与快乐关系密切,快乐通常与较低目标相联系,具有瞬时性,而幸福通常与重大目标相联系,具有长久性、稳定性,快乐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人生有重大意义的快乐。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就要让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满足、获得快乐。
1.教师要在自我完善职业价值观中寻找幸福
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作为教师要在工作中通过不断追求和反思,认识到教师职业是教师自身需求,不是一种为了谋生的手段,正如孟子那样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乐,那么他才能在教的活动中自由地、有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抛开一切从世俗的、外在的各种顾忌,把工作沉浸在职业理想追求之中。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自由地实现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对于有追求、有目标,有崇高职业理想的教师,困难就是磨砺,挫折就是动力。而缺少崇高职业理想,没有精神追求的人,再轻松的工作也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不一定能真正得到意义上的幸福。教师在职业理想追求的同时,也要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同,只有自问从事一项有价值、有建设性的工作就觉得快乐,从中就会得到乐趣,这成为提升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学校让教师在工作中感到幸福
满足教师合理需要。人的存在离不开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主要是指薪资福利,当前东莞已由巿财政统发工资,学校对教师物质方面满足力量是比较微小,只是从精神层面满足教师需要。管理者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要为教师提供一个宽容、民主的环境,让大家敢说真话、说实话、人心才会更齐、工作才更有劲。作为管理者要善待每一位教师,做教师的知心朋友,能让教师消极心理在与自己的交往中得到释放。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充分利用教代会、民主生活会等途径,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集众人之智慧。同时,学校要广开感情宣泄渠道,想方设法增加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机会,经常组织相互听课、合作科研、节日聚餐、文体活动等,丰富教师生活,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教师的幸福指数的重要体现,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师职业不仅是一个生存的岗位,更是一个公众关注的文化形象。面对课改的洪流,教师的一桶水已不能满足学生,教师必须有“一泓清泉”。学校一方面倡导教师终身学习。二方面为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让教师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专业提升。三方面为教师搭建自我展示平台,让教师获得成功,展示自身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提高职业幸福指数。
3.社会的信任和合理期望让教师体现幸福
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职业都是认为是奉献性职业,把教师看成社会精神完整缔造者,一旦社会上出现问题,都不约而同把责任推给教师,产生对学校教师不信任。要让社会认同教师、信任教师,要从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入手。我国近些年来在各级重视下教师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其工作性质、工作压力仍有一定差距。除了以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外,教师本身和学校也要做一定工作,教师要加强自身对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塑造良好师德师风,在社会重建教师形象。学校方面要对教师多进行正面宣传,让全社会认可教师,学校可以采取部分地开放形式,让整个社区、家长以及社会各阶层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共同参与制定教育目的、教育内容,通过参与让他们了解教育的复杂性、人发展的复杂性,真正地对教师职业建立合理期望,降低教师的社会压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幸福感是教育事业永恒的追求目标,教师的幸福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幸福,将社会、学校、教师三者结合起来,共同提升教师幸福感,才能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向往的阳光下最幸福的职业。
责任编辑 龙建刚
2011年12月对我校111位教师进行教师职业幸福感调研,调研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教师职业幸福感程度,发现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剖析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查找阻碍学校发展的根源,以期待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问题,为提高教师群体幸福感而作可靠依据,并更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策略。本次实行无记名调查,共发出调查表106份,收回104份。调查内容主要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和教师对学校的看法两大方面。其中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包括:职业认识、职业满意度、职业压力;教师对学校的看法包括:学校管理机制、学校领导评价、学校环境、学校发展建议等。
1.教师职业认识
参与调查的教师中选择教师这个工作的原因:自己理想占55.7%,假期诱人占75%,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占69%。有71%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有价值,42.3%教师把教师职业看作一项事业,在教师幸福感排位中大部分人都把教师排在公务员、镇府在编人员之后,警察、医生之前。对工作成就感和认为教师工作有价值大多是年轻女教师。
2.教师职业满意度
对目前教师生活状态幸福调查中:24%认为幸福,38.5%认为比较幸福,23.1%认为一般,14.4%认为不幸福。30%教师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比较高,33%教师认为逐渐下降。有75%教师在生活中能自豪地说出自己是教师,年龄越大越能自豪地说出自己是教师。他们对目前收入的满意度为74%,不满意为19.2%,有7人认为无所谓,其中年龄较大老师对目前收入满意度较高,只有小部分年轻老师对收入不太满意。
3.教师职业压力
有23.1%的教师认为压力比较大,46.2%的教师认为压力虽然大,但心理等到满足。压力来源最多人认为是成绩占73%,其次是领导压力占36.5%。遇到压力大部分教师都选择向好友倾诉,其次是看电影、听音乐、唱K等方式解决。对自身教师工作稳定性经常有忧虑占39.4%,偶尔有占53.8%,从来没有忧虑只占6.8%。工作压力大形成两头大中间小情况,10年以下教龄和20多30年教龄都觉得工作压力大,压力原因大部分都是当前从上到下,从外到内都是把学生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评价教师标准都是以成绩为主。
4.学校管理
对学校办学理念认同有81.7%,对学校管理制度认同率为48.1%,认为学校管理严格有69.2%,学校管理比较宽松有28.8%,对学校职称评定方式满意率只有42.3%,不满意率占57.7%,对学校激励机制满意率只有30.7%,不满意率占63.5%。对学校办学理念认可率比较高,但学校在人性化管理及激励晋升方向却让教师有所不满,主要体现于一些年老教师,他们讲不如人、写不如人,力不如人,只是勤勤恳恳一头老黄牛,出不到好成绩,在晋升、激励机制方案下只能长叹。
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幸福是个极富魅力和诱惑力的字眼,它不同于地位、自由、金钱等,这些是人们生活追求中的一部分,它是人们获得幸福的可能性,本身并不是目的,幸福是人们存在和生活的基本目标,它表现在于人们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幸福与快乐关系密切,快乐通常与较低目标相联系,具有瞬时性,而幸福通常与重大目标相联系,具有长久性、稳定性,快乐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人生有重大意义的快乐。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就要让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满足、获得快乐。
1.教师要在自我完善职业价值观中寻找幸福
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作为教师要在工作中通过不断追求和反思,认识到教师职业是教师自身需求,不是一种为了谋生的手段,正如孟子那样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乐,那么他才能在教的活动中自由地、有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抛开一切从世俗的、外在的各种顾忌,把工作沉浸在职业理想追求之中。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自由地实现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对于有追求、有目标,有崇高职业理想的教师,困难就是磨砺,挫折就是动力。而缺少崇高职业理想,没有精神追求的人,再轻松的工作也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不一定能真正得到意义上的幸福。教师在职业理想追求的同时,也要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同,只有自问从事一项有价值、有建设性的工作就觉得快乐,从中就会得到乐趣,这成为提升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学校让教师在工作中感到幸福
满足教师合理需要。人的存在离不开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主要是指薪资福利,当前东莞已由巿财政统发工资,学校对教师物质方面满足力量是比较微小,只是从精神层面满足教师需要。管理者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要为教师提供一个宽容、民主的环境,让大家敢说真话、说实话、人心才会更齐、工作才更有劲。作为管理者要善待每一位教师,做教师的知心朋友,能让教师消极心理在与自己的交往中得到释放。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充分利用教代会、民主生活会等途径,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集众人之智慧。同时,学校要广开感情宣泄渠道,想方设法增加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机会,经常组织相互听课、合作科研、节日聚餐、文体活动等,丰富教师生活,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教师的幸福指数的重要体现,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师职业不仅是一个生存的岗位,更是一个公众关注的文化形象。面对课改的洪流,教师的一桶水已不能满足学生,教师必须有“一泓清泉”。学校一方面倡导教师终身学习。二方面为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让教师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专业提升。三方面为教师搭建自我展示平台,让教师获得成功,展示自身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提高职业幸福指数。
3.社会的信任和合理期望让教师体现幸福
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职业都是认为是奉献性职业,把教师看成社会精神完整缔造者,一旦社会上出现问题,都不约而同把责任推给教师,产生对学校教师不信任。要让社会认同教师、信任教师,要从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入手。我国近些年来在各级重视下教师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其工作性质、工作压力仍有一定差距。除了以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外,教师本身和学校也要做一定工作,教师要加强自身对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塑造良好师德师风,在社会重建教师形象。学校方面要对教师多进行正面宣传,让全社会认可教师,学校可以采取部分地开放形式,让整个社区、家长以及社会各阶层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共同参与制定教育目的、教育内容,通过参与让他们了解教育的复杂性、人发展的复杂性,真正地对教师职业建立合理期望,降低教师的社会压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幸福感是教育事业永恒的追求目标,教师的幸福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幸福,将社会、学校、教师三者结合起来,共同提升教师幸福感,才能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向往的阳光下最幸福的职业。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