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全工器具是电力生产过程中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电力安全工器具模式采用统一组织和重点监督结合的方式,由于物料种类繁多,质量管理主要集中在关键环节的检查和督导,缺少对工器具从计划采购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无法对安全工器具使用周期进行有效的监控。另外,安全工器具虽然实现了集中采购,在到货验收和入库环节使用单位处于自我管理的状态,集中管控难度大,专业化管理的方式转变使管理广度和深度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进一步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在这种形势下,转变和创新管理手段迫在眉睫。
关键词:工器具;二维码;信息化;专业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是当前国家重要决策部署,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为加强电力行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加大安全技术投入和科技研发,提升安全工器具配备水平”的要求,通过全过程管控的工作思路是实现管理突破的关键手段,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管理体系是实现全过程管控的基础,采用信息化、网络化等手段更高效地提升管理水平,增加监督检查的可行性,有效地约束工作流程中每个参与者的职责,提高工器具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延长其使用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了安全工器具的配备水平,达到计划符合现场实际需求,产品质量可控的目的,增加了使用管理效率。
1.创新安全工器具的管理思路
1.1管理目标
提升安全工器具配置水平,切实达到保护生产现场作业安全的目标;提高台账信息管理水平,有效杜绝台账信息和实际 “两张皮”的问题;加强安全工器具质量管控,更好地规范供应商的履约行为;提升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水平,有效完成安全工器具的使用、试验和报废信息管理,借助信息平台,使监督检查更具操作性。
1.2管理基本思路
以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增加流程管理的思路,把计划的编制和审核作为重点工作,保证计划的正确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通过二维码技术和网络信息平台的结合,控制计划物资和入库物资的统一,两者相互校验匹配成功才能有效入库,以此来平衡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的关系,规范和提高供应商的履约质量。
2.安全工器具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支撑措施
2.1使用技术规范作为新技术实施的导向
完善技术规范,增加产品质量需求,明确物资的使用材料,材质,保证物资的生产标准统一,有利于规范生产成本和形成良性竞争;技术规范中明确产品配置二维码技术,借助手持终端对二维码的扫描识别方便建立设备的台账,确保帐和物的一致性,从需求环节和供货环节杜绝物资需求不匹配问题,充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
2.2完善需求计划和工器具台账的信息化基础数据
建立各单位的组织机构和用户数据,科学规划审批、申报流程节点,明确计划提报、审核、审批、采购到最后入库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责任,保证安全工器具的计划提报切实反映现场工作实际需求,同时借助班组的人数和变电站的设备数量等基础数据来验证物资提报计划的准确性,为保证需求的合理性,管理专责人必须对计划的內容逐条审核研究,报公司领导审批,通过“二元化”的手段约束基层单位的计划提报。
2.3建立验收入库的数据关联
为进一步约束计划提报环节的合理性,验收入库的操作要有计划作为物资入库操作的前提和支撑,否则不能进行入库操作。规范工器具出厂时间管理,杜绝超期、过期产品流入市场,设定工器具生产日期验证,超过生产日期要求的工器具不予收货,设定入库操作的任务时间,逾期后将不再接受入库,需要公司的授权方能进行入库操作;入库后,上级单位将定期组织对基层单位安全工器具的台账进行检查,包括计划执行情况和二维码信息和实际物资的匹配情况,保证提报计划的物资都入库到位,确保不出现虚假的二维码信息,避免造成二维码信息和实际物料不符合的问题,落实基层单位的管理责任。
2.4科技创新性管理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管理体系创新亮点在于规范工器具供货环节,将二维码技术和网络系统平台有效结合,并成功应用于各种规格、型号、材质的安全工器具管理中,一是简化了繁琐的信息管理工作,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二是统一规范了安措项目流程中参与者的职责;三是使远程监控和现场检查更具操作性。
3.安全工器具信息化管理的实用化预期
基于对整个安全工器具管理工作流程的管控,以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为目标,完全更新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了安全工器具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加注重过程的管控,有效地排除了传统管理中的盲点。
3.1工器具计划的管理模式创新
计划的编制是安全工器具管理的重中之重,相应地创新管理重点也体现在计划的编制和审核环节,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设定班组提报计划,上级管理部门和分管领导层层审核,保证计划提报的合理性并符合现场实际应用,经过新的管理体系的磨合应用,进一步对各专业安全工器具标准配置进行规范,建立和规范安全工器具管理的科学管理体系。
3.2工器具报废处理的管理创新
对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满足现有使用条件的工器具,需要对其进行报废处理,形成完整的报废管理审核流程,对每件入库的工器具的报废处理进行全程监控,避免直接丢弃或废置造成的资源浪费。报废处理结束后,将根据报废信息直接计入下一批次的安措采购计划,形成安全工器具的全过程管理。
3.3供应商供货水平的管理创新
重新修订技术规范书,增加对产品质量的描述,杜绝产品质量问题;引入二维码技术,这项技术的引入使安全工器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使信息化管理落到了实处。
3.4需求和供应的关系平衡
通过信息系统的校验功能,将安措计划和入库的信息匹配作为安措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供应商供货要遵循需求单位的物资计划,同样,供应商供货也对需求单位的物资计划也有校对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安措物资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4.结论和预期
安全工器具的信息化管理,符合物料计划的编制、采购、验收、入库、使用、检查和报废的全过程流程监控的客观应用,管理思路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工作流程更加规范、顺畅,大幅度提升物资质量水平,建立起更加严密的管理体系,淘汰产品质量不合格、不达标的供应商,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有效提升管理效率,解放劳动生产力,利用信息平台方便地完成检查和管控,实现安全工器具质量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工器具;二维码;信息化;专业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是当前国家重要决策部署,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为加强电力行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加大安全技术投入和科技研发,提升安全工器具配备水平”的要求,通过全过程管控的工作思路是实现管理突破的关键手段,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管理体系是实现全过程管控的基础,采用信息化、网络化等手段更高效地提升管理水平,增加监督检查的可行性,有效地约束工作流程中每个参与者的职责,提高工器具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延长其使用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了安全工器具的配备水平,达到计划符合现场实际需求,产品质量可控的目的,增加了使用管理效率。
1.创新安全工器具的管理思路
1.1管理目标
提升安全工器具配置水平,切实达到保护生产现场作业安全的目标;提高台账信息管理水平,有效杜绝台账信息和实际 “两张皮”的问题;加强安全工器具质量管控,更好地规范供应商的履约行为;提升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水平,有效完成安全工器具的使用、试验和报废信息管理,借助信息平台,使监督检查更具操作性。
1.2管理基本思路
以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增加流程管理的思路,把计划的编制和审核作为重点工作,保证计划的正确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通过二维码技术和网络信息平台的结合,控制计划物资和入库物资的统一,两者相互校验匹配成功才能有效入库,以此来平衡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的关系,规范和提高供应商的履约质量。
2.安全工器具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支撑措施
2.1使用技术规范作为新技术实施的导向
完善技术规范,增加产品质量需求,明确物资的使用材料,材质,保证物资的生产标准统一,有利于规范生产成本和形成良性竞争;技术规范中明确产品配置二维码技术,借助手持终端对二维码的扫描识别方便建立设备的台账,确保帐和物的一致性,从需求环节和供货环节杜绝物资需求不匹配问题,充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
2.2完善需求计划和工器具台账的信息化基础数据
建立各单位的组织机构和用户数据,科学规划审批、申报流程节点,明确计划提报、审核、审批、采购到最后入库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责任,保证安全工器具的计划提报切实反映现场工作实际需求,同时借助班组的人数和变电站的设备数量等基础数据来验证物资提报计划的准确性,为保证需求的合理性,管理专责人必须对计划的內容逐条审核研究,报公司领导审批,通过“二元化”的手段约束基层单位的计划提报。
2.3建立验收入库的数据关联
为进一步约束计划提报环节的合理性,验收入库的操作要有计划作为物资入库操作的前提和支撑,否则不能进行入库操作。规范工器具出厂时间管理,杜绝超期、过期产品流入市场,设定工器具生产日期验证,超过生产日期要求的工器具不予收货,设定入库操作的任务时间,逾期后将不再接受入库,需要公司的授权方能进行入库操作;入库后,上级单位将定期组织对基层单位安全工器具的台账进行检查,包括计划执行情况和二维码信息和实际物资的匹配情况,保证提报计划的物资都入库到位,确保不出现虚假的二维码信息,避免造成二维码信息和实际物料不符合的问题,落实基层单位的管理责任。
2.4科技创新性管理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管理体系创新亮点在于规范工器具供货环节,将二维码技术和网络系统平台有效结合,并成功应用于各种规格、型号、材质的安全工器具管理中,一是简化了繁琐的信息管理工作,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二是统一规范了安措项目流程中参与者的职责;三是使远程监控和现场检查更具操作性。
3.安全工器具信息化管理的实用化预期
基于对整个安全工器具管理工作流程的管控,以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为目标,完全更新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了安全工器具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加注重过程的管控,有效地排除了传统管理中的盲点。
3.1工器具计划的管理模式创新
计划的编制是安全工器具管理的重中之重,相应地创新管理重点也体现在计划的编制和审核环节,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设定班组提报计划,上级管理部门和分管领导层层审核,保证计划提报的合理性并符合现场实际应用,经过新的管理体系的磨合应用,进一步对各专业安全工器具标准配置进行规范,建立和规范安全工器具管理的科学管理体系。
3.2工器具报废处理的管理创新
对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满足现有使用条件的工器具,需要对其进行报废处理,形成完整的报废管理审核流程,对每件入库的工器具的报废处理进行全程监控,避免直接丢弃或废置造成的资源浪费。报废处理结束后,将根据报废信息直接计入下一批次的安措采购计划,形成安全工器具的全过程管理。
3.3供应商供货水平的管理创新
重新修订技术规范书,增加对产品质量的描述,杜绝产品质量问题;引入二维码技术,这项技术的引入使安全工器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使信息化管理落到了实处。
3.4需求和供应的关系平衡
通过信息系统的校验功能,将安措计划和入库的信息匹配作为安措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供应商供货要遵循需求单位的物资计划,同样,供应商供货也对需求单位的物资计划也有校对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安措物资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4.结论和预期
安全工器具的信息化管理,符合物料计划的编制、采购、验收、入库、使用、检查和报废的全过程流程监控的客观应用,管理思路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工作流程更加规范、顺畅,大幅度提升物资质量水平,建立起更加严密的管理体系,淘汰产品质量不合格、不达标的供应商,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有效提升管理效率,解放劳动生产力,利用信息平台方便地完成检查和管控,实现安全工器具质量管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