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我未来梦想中的一部分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见他我就知道,这货定不是个省油的灯。
  捞越是我的好朋友,算损友他一个顶俩儿。他总能在我患難时“落井下石”,然后在我的怒怼下痛改前非,上演“英雄救美”的戏码,最后还总是死皮赖脸地要我请他吃火锅,全点肉的那种。总之,每当我有难时,捞越这个男人总不忘在我身旁,当然,也不忘火锅。
  对于一个广东人来说,我一直都很费解他吃火锅的频率怎么那么频繁?一月三次,分别在上、中、下旬,仿佛某种神秘的约定。当然,他每次出去吃火锅,都是我付钱!我的天,他对火锅难以割舍的爱恋直接把我存钱暴富的小火苗扼杀在了摇篮里。
  于是,每当他一脸幸福地叫我帮他拍火锅九宫图时,说实话,我真的有一手机全拍他脸上的冲动。但是,我是好人,每次都会在他狗腿地恳求下为他幸福感溢满整张大脸的火锅九宫图下点赞,然后回头给他开批斗大会,让他一秒从幸福满满的火锅博主变成委屈巴巴的小媳妇儿,眨巴着那双扑朔迷离的小眼睛一脸委屈地跟我说:“让小怂破费了,对不起。”
  瞧他那样,我也就心软了,挥挥手,一脸大佬地跟他说:“算了算了,火锅还好,别点那么多就行。”
  “好耶!小怂最好了!火锅万岁!”随即响起他杠铃般的笑声。好吧,是我冲动了,我又被耍了。
  当然我们也有和谐相处的时候,哦,那还是遥远的四年前。
  当时我初一,他初二,是两个小不点儿。那时的他一米六,就比我高了一点儿,所以就身高上而言,我们还是平起平坐的,捞越丝毫不仗着比我老一岁而欺负我。记得当时我还一脸膨胀地跟他说:“你看你比我大一岁呢,就比我高那么点儿。”结果,直到初中毕业,我都停留在一米五七,每次体检时看到“身高”那一栏就痛彻心扉;而捞越呢,却如雨后春笋般一路疯长,最终卡在了一米八七的节点。
  后来,他总会一脸欠揍地跟我“抱怨”,说什么怕太高了,所以天天做无氧运动来抑制身高增长,真是欠揍!
  这还不止,自从他长高后,就越发膨胀起来,天天迈着两条细细的长腿在我面前秀个不停,仿佛自己是超模,学习只是兼职,走秀才是主业。
  托长腿的福,他有不少迷妹。
  捞越高一运动会时,正撞上我们初三期中考。一想到他在外面潇洒快活,我却要俯在桌面上计算那怎么也学不会的数学就来气。然而考完试后,他还特意打电话过来慰问了我这朵枯萎在试卷里的花朵,然后傲娇地告诉我,有小姐姐向他要微信了,还不止一个。
  Excuse me?你是存心来打击我的吧?于是我还嘴回怼:“行行行,您老要哪天看上哪位良家妇女,小的帮你追。”电话那头他沉默了一会儿,听到一声轻响,似乎是他在笑,他轻轻地回了句:“可是……我喜欢的是你啊。”
  天!这货是打算提前过完明年的愚人节吗?我说:“嘿,离4月还早着呢,瞧你这话说的。”
  “认真的。”
  “我喜欢你。”
  少年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一时乱了心跳。面对他,我找不出借口拒绝,也找不到理由去接受,这一切我都还没准备好。
  正当我不知所措时,他挂了电话。我迟疑地看了看手机,望着屏幕顶端显示的那个名字,陌生感扑面而来,一夜无眠。
  后来我整个初三都没怎么再跟他联系。一是尴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二是我初三,而他新入高一,大家都挺忙的。期间他也来找过我,一见面就大吐苦水,跟我吐槽高中有多变态,跟初中完全不一样,活脱脱一个现代版祥林嫂。当时我在旁边一边激情四射地吃烤串,一边老大妈似的劝慰他:“有什么不一样,努力学呗?学霸什么的最有魅力了。”
  他没有回答,轮到我上高中时才知道当时的那句话有多水,天知道我每天都那么认真地学,怎么成绩还是扎根在八百名?而他居然早已成了年级前十的大佬!
  其实一年前的他和我一样,正迷茫于新入学的困惑,甚至他当时是压着分数线进来的,入学时的排名在千名开外,但,现在他已经是那个意气风发的他了。
  曾问过捞越为什么会提升那么快,他怔怔地望着我,随即耸耸肩轻描淡写地说:“因为你说你喜欢学霸啊,所以就这样了啊。”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是个小透明,却没想也会遇见这样光芒万丈的他,更没想自己简单的一句话会给他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以前我一直以为喜欢就是口头上说说罢了,而他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喜欢,就是为了对方而不断变优秀的过程。我大概是那时喜欢上他了吧?
  高二开学前几天,接到了他打来的电话,说是要去北京。当时脑子一抽,随口怼了句:“快高三的人了,还天天想着去玩?复习去!” 然后听到了捞越杠铃般的笑声,他轻轻说了声:“是去北大参加夏令营。”哈?他还真不是个省油的灯。
  从高一时的垫底,到现在顺利拿下北大夏令营的名额。
  一瞬间,我和他的过往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又突然有点想哭。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可能以后,我们真的会分离两地,而我害怕离别。
  是喜欢吧?我不想就这么从他的生活里退出。
  中秋后,我们在一起了。他发了条朋友圈,就两个字:官宣。配图是我们。现在因为他高三了,我们其实很少联系。他有他的梦想,我也有我的追求;他知道我会懂,我也明白他的用意。
  就像他为我唱的那首《There for you》:
  “If I call you on the phone
  Need you on the other side.”
  我不需要你随时随地都陪在我身边,在我需要你时,你在,足矣。
  “I’m running, running, just to keep my hands on you.”
  我不停地奔跑,只是为了不松开握住你的手,因为啊,你也是我未来梦想中的一部分。
  编辑/广丽
其他文献
出了国才发现,就连英国人都觉得苏格兰口音很难懂,更不要说香肠味的德国英语、咖喱味的印度英语……而我们对自己的口音倒是过于苛刻了,因不够美式/英式而自卑,语音语调确实是锦上添花,但只要是不影响表达的英语,都无可诟病,大胆讲就好了,交流的价值在于内容而非口音。  刚到英国不久,我失眠的毛病又犯了。吃下褪黑素好不容易睡着,整晚的梦里都是说着Nikos魔性英语的人出现,我急得直咬舌头,却既听不懂又表达不利
自习课上,班级静得像是空无一人。我抬起头看了看班主任离开的脚步,确定他已经消失在了楼梯拐角处后,才鬼鬼祟祟地从书包里掏出了草稿纸,安心地画起了Q版班主任。  铅笔摩擦过纸张,发出“嚓嚓嚓”轻细的响声。眼看着笔下的Q版班主任就要完成了,沈长安一个大头出现在了我眼前:“宋梦歌,你这线条画得也太粗了吧?”我把铅笔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冲着沈长安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儿,然后小声地说:“你算老几啊?还在这儿指导我
今天,我上了瑜伽社团的第二节课。在课程结束,准备离开时,老师留下了我。  “不要再练瑜伽了,你不适合。”  年轻人的好胜心让我不服气地问道:“为什么?!我明明做得那么好。”  她无奈地笑笑:“确实做得很好,但实在是好得过分了。你忍受痛苦的能力太强了。”  “这难道不是一种优秀品质吗?”我大惑不解。  “确实。但这在练瑜伽时是大忌。”她在瑜伽垫上拉伸,柔软地伸展四肢,“初学者学习时就算拉伸都会觉得疼
G是我初二时候最好的朋友,有多好呢?那时候我们每天都黏在一起,上課一起抢小说看,下课一起买零食,还有在某个时刻对视然后一同哈哈大笑而周围人都莫名其妙的默契,直到她喜欢上了左溢!  起初她只是突然跟我提到有这么个人,然后她开始频繁地念叨起这个名字,再之后,平时被她挂在嘴边的八卦、小说、考试成绩就全部被取代了,左溢很好看、很优秀,唱歌还是跳舞很棒来着?我全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随之而来的,是某天我突然
不知道是摆摊经济的号召力太强,还是以前我观察力不够,周末去上海时,竟意外看到了许多路边摊。  你见过魔都这种金融大城的摆摊吗?还真和我家那样的二三线小城大相径庭,我家这的都特别杂乱,卖衣服的、卖手工制品的连同给人画指甲、卖小吃的都毫无规律地挤在一起,各种味道混杂,每走一步衣角都会剐蹭到旁边的什么,而上海的摆摊,完全像个大花园。  所有的摊子在一栋巨大的奢侈品聚集地商场外围成一个圈,中间那块,摆满了
-1-  前些日子,饶平如老先生去世了,享年99岁。记得我以前很喜欢他写写画画的《平如美棠》,一时兴起从书架里找了出来。翻开扉页的时候愣了一下,是少年写的一句寄语,落款还是2014年的春天。-2-  遇见少年是高二那年,他经常在后排一睡睡一天。彼时的我虽然也不爱学习,但还是会坐在第一排装装样子。我们就像两条毫无交集的平行线。直到有一天,我往垃圾桶里扔纸团失手砸在了他的头上,他抬起惺忪着的睡眼看了看
2005年,汉城改名为首尔,虽说有着文化冲突的寓意在其中,但是名字这一变,似乎也把这座城市的气息一并改变了。年轻活泼的韩流冲破了从前谨慎陈旧的文化风格,给这座城市带来两股截然不同的特质。古朴与新潮,它们给人最难以磨灭的印记,还是它们在某一瞬间的结合,形成强烈的冲击。  事实上,旅行到现在,还没有哪一座城市让我失望。哪怕只是匆匆而过的首尔,哪怕我甚至不曾有着过多的热情,但一路的遭遇,总让我欣喜若狂。
[1]  初二放暑假前,语文老师交代要在假期选择《追风筝的人》和《偷影子的人》两本书中的一本读完并做读书笔记,开学时会叫同学去讲台分享心得。  而开学后第一个被老师点名叫上讲台的是杨海燕。  只见她从书包里随意地抓起一个白纸本便在全班的注视下犹犹豫豫地走上了讲台。  站在讲台上假装翻着有其读书笔记的白纸本,只字不言。  语文老师皱了皱眉头,示意同学们鼓掌,而后对着杨海燕点点头说:“可以开始了。” 
嘘,不要再说了,我最烦你了!  -①-  “欸?你怎么不睡觉的,下午的课不会困吗?”  “写会儿作业再睡,要不然晚上写不完的。”  那个同桌抖抖身瞥了眼我笔杆下的函数题,双手再次交叉,背着我将头埋进臂弯围成的“圆”里……斜风遥遥,他的短发翘起又垂下,我抓狂地从难题的魔爪中拔起身来,瞅到他垂下的头发,悄咪咪地用嘴唇扑腾了空气,看!又翘起来了……  陆陆续续有闲逛的同学掠过,他似乎耸了耸,转过脸来,眼
道理我懂,但就在这无休止的来回颠簸中,难免在某时某刻心潮上涌,累觉不爱。尤其是像我这样少不更事还过分敏感的人,潮水常蛰伏深处,每次袭来都有要一举溺死我的架势。  学习压力是陈俗而不衰的话题。  只是第一次段考而已。我自走出考场便不断默念这句话,依然扯不住行将四散的神魄。恍惚中挨过白天,直到难眠的深夜里,嘴里喃喃一句:“只是第一次,以后路还长,还有机会。”翻个身把自己闷在被窝里,偏又张大口呼吸着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