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育制度供给的充分与否,取决于其满足教育行为主体实践需要的程度.“国务院30条”及省级配套文件从教师权益保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两个维度制定了促进民办高校教师发展的相
【机 构】
: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5261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制度供给的充分与否,取决于其满足教育行为主体实践需要的程度.“国务院30条”及省级配套文件从教师权益保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两个维度制定了促进民办高校教师发展的相关政策.对28个省(市、区)配套政策的比较分析表明,在探索建立公民办教师同等退休制度、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推行公办高校教师到民办高校支教制度、健全民办高校教师工资增长机制等方面,还缺乏具有操作意义的制度供给.为此,需采取深化民办教育价值认知、加强国家顶层设计以及提升区域治理水平等策略,以增强地方政府的民办教育制度供给能力和满足民办高校教师发展的制度需求.
其他文献
新课程指出: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谐既是形式美规律的最高品级,又是一种常见的美的形态。它要求构成事物的彼此对立的诸元素协调、均衡、有序地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笔者认为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那么,应该怎样创设情境,营造愉悦和谐的心理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良好而健康的个性品质与修养,意志坚定,情绪饱满,身心愉快,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
体育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发展体育事业是关系到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大事。
我国体育管理体育体制改革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
新课程改革赋以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至少要完成三项任务,即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而培养能力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不过,事实上还存在几个弊端,如重教轻学、重知轻智、重记轻思。那么精心研究历史教学的讲授艺术,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以下供几点个人的见解: 一、启发诱导,激活思维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必须具有启发性,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启发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