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建立“米仓”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wellery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阅读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帮助学生解决素材缺乏这个难题。
  关键詞:素材 积累 家庭 学校 社会 阅读
  
  民间有谚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自己“腹中空空”,自然写不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丰厚的生活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丰厚的积累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积累作文素材:
  一、在家庭生活中积累素材
  学生除上学外,其余时间一般都在家里度过。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是作文的素材。家庭中发生的喜事、愁事同样是作文素材。我经常告诫学生,回家要多关心体贴父母,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时间在家里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既创设了亲情氛围,增长了知识,又为创作提供了好的素材。
  二、在学校生活中寻找素材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校园生活的点滴就应该成为其作文素材。例如师生之间发生的事情,同学之间的事情,学校组织的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们老师要提醒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及时记录下这些事情,使其成为作文素材。
  三、在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
  学生每天都在学校,视野容易受到局限,因而,提醒学生放假时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郊游、国情小考察、课外兴趣小组……到社会上,到大自然中,了解风土人情,观察水光山色,积极参与其中,既能陶冶情操,又扩大了接触面;既丰富了人生阅历,又积累了写作素材。
  四、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学习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阅读积累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1.从课本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蓝本。所以,认真阅读教材,充分运用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比如写人,可从《台阶》中学写以事表现人;可从《范进中举》中学用夸张手法突现人物特点,使人物鲜活而有个性;可从《变色龙》中学用对比手法刻画人。可以学《一双手》由点到面综述与专项相结合;可以学《始终眷恋着祖国》分时段多角度只评人物的一个方面;还可以学《在莫泊桑葬礼上的讲演》把对人物的评价糅进对他的外貌、行动描写中。
  比如写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写事文的典型结构,事中寓理,理从事来;想把事写得感人可以学《背影》,描写时不断注入与强化个人的感受;想把事写得生动吸引人可以学《社戏》,一波三折造波澜。
  再比如写景,《春》《济南的冬天》便是很好的范例。
  可见,我们的习作范例,在课文这个“聚宝盆”中都是可以找到的。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例子质量虽然高,但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多读报纸杂志上的时文。在读的同时,要多记,记下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因为词语可以组成千姿百态的句子,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当然,积累绝不仅仅是字词篇章的积累,同时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积累贵在恒,坚持做到日有所获:事件片断,一个场景,一段对话,一点感受……慢慢地集腋成裘。渐渐地,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文思不再枯竭,文笔不再滞涩,手中的笔竟也能左右逢源了。
  综上所述,只有调动起自己的眼、脑、手,通过仔细的观察、多角度的思考、勤练笔头,在生活中、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才能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写出一篇篇美文佳作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金升外国语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知识浩如烟海。在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在不断加快,学生个体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尽所有的知识,也不可能学尽一生受用的知识。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对学生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化学课堂
[摘 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最基础、最深刻的变革是基本观念的重构,这是一个回归教育本真、高扬教育本质、彰显教育理性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儿童意识逐渐形成并被接受;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从注重学业准备蜕变为关注幼儿的终身发展;教育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了幼儿的“学”,从关注“知识”转向了关注“经验”;教师角色发生了从“保姆”到“教师”再到“多重角色的专业人”的转变。这一改革经验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市场必需和国际上的接轨。它们需要新的科学知识,需要和国际接轨的新知识。因此我国在新世纪之初颁布了新课程标准,提倡新的教育理念。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教育更好地适应国际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国家政治、经济和科技的需要,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倡导者,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    一、教育价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和反思,对探索出的成果进行系统化、网络化。比如在幂的运算这部分内容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把同底数幂相乘与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相乘与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乘与同底数幂相除,这几个幂的性质相互混淆。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改变上课时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运用乘方的知识,弄明白同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经常思索的问题。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和引导学生在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其道理有三:  一、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有效地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
记得这样一句箴言: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我们的教育事业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促使儿童从事创造活动。那么在中规中矩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使之闪现智慧的火花呢?跟随学校课题组进行补白艺术的研究,我发现,实施补白教学法,给孩子一个补白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创新能力,尽情展现学生的创造力。  何为补白教学法?通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介绍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点、黄金分割数的概念,了解并学会判断是否为黄金三角形或黄金矩形。体验“天赋的比例法则”在日常生活中的美的体现。通过对黄金分割数的发现,提高观察、猜想、驗证等能力,体验数学猜想及数学美的思想。通过体验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生活的热爱。这些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绘画、经济学、运筹学
新课程的改革,非常重视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在新课改中大大提高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技能,任何技能都是通过反复实践而形成的,教师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给学生创造多开口说英语的实践机会。  1.在课上,45分钟虽然有限,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课上是他们表现的最佳机会。首先我设置了5~10分钟的“
所谓“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它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7~9年级)》认为:“美术课程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陶冶高尚的情感。”那么,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开展审美教育呢?  一、营造审美氛围——发现美  1.环境布置  浓郁、良好的艺术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为了营造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开场白”,要讲出新意,讲出字里行间学生看不出来的“奇珍异宝”。因学生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科、每个单元、每个课题的“开场白”。实践证明“开场白”常常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优劣。  一段精彩的开场白有三种作用。第一,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