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语文课内扩展阅读教学探微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xuaner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内扩展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效率、课内阅读技巧,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其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主导、阅读方式科学合理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内扩展阅读教学效率:扩展课内文本内容、读写有效结合、对比阅读课内文章、课内外内容紧密结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扩展;阅读教学;识字;效率;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9-0093-03
  语文是基础性课程,也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核心内容的核心,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而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技巧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阅读教学方法,丰富阅读教学手段,可将课内扩展阅读引入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主导,以科学合理的阅读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语文课内扩展阅读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主体开展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有效接受知识,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教学效率也不高。而随着新课改的积极推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教师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随着师生课堂地位的积极转变,师生关系逐渐融洽。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积极转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内扩展阅读教学方法,不仅输出知识,还注重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成长。
   2.以文本为主导
   文本是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依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智力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语文课内文本所表达的含义、传递的思想,以此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教师在实施扩展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将教学内容与课内文本主旨紧密结合,以此逐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3.科学合理的阅读方式
   阅读教学的扩展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只有基于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方可实现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并确保教学方式的合理性与先进性,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语文课内扩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而阅读是提升学生识字能力的有效途径。纵观我国古代的识字教学活动,从汉代的《急救篇》到后来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都是将读书与识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师拓展了边读书边识字的教学思路。这也进一步说明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识字能力。而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就是识字,要想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达到引导学生识字的目的,就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积极开展扩展阅读,以此帮助学生认识新字,巩固已学汉字。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需要学生会认“旋、蒲、降”等12个生字,会写“豆、纷”等10个字。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会采取领读、默写等方式,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濃,学习效率也不高。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想一想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然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最后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当学生基本掌握汉字的读音、字形、字义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将汉字记熟、记牢,会运用,并内化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2.促进阅读效率的提升
   在小学中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课内文本的内容及所表达的含义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还可根据课内文本的内容、题材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课外阅读资料,深化学生对课内文本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感受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因此,可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1)让学生熟读文本,认识并理解生字的含义,了解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并讲述自己了解蝌蚪成长过程后的感受。通过阅读文本,学生了解到蝌蚪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青蛙是由小蝌蚪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并在脑海中形成蝌蚪成长过程的生动图画,从而进一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2)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相应图片、视频,与学生一起观察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文本内容。(3)实施扩展阅读。可带领学生寻找大自然中更多神奇的现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探寻更深层次的知识,不断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储备。
   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课内文本为基础和重点,利用课外阅读资料延伸、扩展课内教学内容,以此加深学生对课内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3.课内阅读技巧的挖掘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可站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层面,将一篇课内文章拓展为几篇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这种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时,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此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与重点。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满感情、绘声绘色呢?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读文本,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深刻认识,这样学生在朗读文本时才会更有感情。这种阅读的小技巧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并通过反复的训练内化于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引入《我国的太空植物》一文,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小技巧阅读这篇文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观察学生的阅读技巧掌握、运用情况。这时,学生阅读的热情被激发出来,积极投入到朗读比赛中。因此,要想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可将课内的知识学习与课外扩展的阅读材料完美融合起来,让学生运用课内习得的阅读技巧阅读课外扩展材料,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    三、基于新课标的语文课内扩展阅读教学策略
   1.扩展语文课内文本内容
   扩展课内阅读教学是建立在课内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文本扩展阅读的。然而部分教师却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进行内容扩展,这就导致扩展内容走过场,其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例如,《黄山奇石》有很多描写黄山奇石的语句。在教学中,为了将黄山奇石的特征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黄山独特的风景,教师可在文章之外找一些与黄山有关的优美诗句,如“黄山一夜雪,渭水泻声多”“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等,让学生遨游在诗词的海洋中,感受黄山的独特魅力。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文章的景色描写为切入点,引入课外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通过课内、课外的有效对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了解文章传递的思想情感。
   2.读写有效结合,提升扩展阅读实效
   要想实现有效的语文扩展阅读,就要将读和写有机结合。相关研究表明,单一的阅读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无实质性的作用,单一的写作练习也同样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教师在扩展阅读教学中将读写结合,可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同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从而提高扩展阅读实效。学生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接触到更多优美的文章,逐渐提升文化底蕴,并进行有效的阅读积累,为写作提供丰富素材。这是确保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的有效途径。
   3.语文课内文章之间的对比阅读
   语文扩展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以课内文本为基础,实现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对接,进而从点到面,进行整本书阅读。因此,简单地应用一篇例文是无法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在扩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用课内不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以此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语文知识的多样性,以及不同的知识与章节之间的联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时,教师可根据文章的文体特点,传授给学生故事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紧紧围绕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故事中人物的魅力和故事传递的思想内涵。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课内文章《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为使臣》等,以此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4.课内外内容紧密结合,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课内文本为主,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书本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扩展阅读,进而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以及写作水平,为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这种教学方式还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将课内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扩展紧密结合起来,借助不同的方式将两者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例如,在《大象的耳朵》一文中,大象发现其他小动物的耳朵都是立着的,而只有自己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因此,它很伤心,并努力想让自己的耳朵立起来。但是立起来的耳朵无法抵御小昆虫的侵袭,最终大象还是将耳朵耷拉了下来。从这则故事中,学生学习到这样一个道理,即不要随意地效仿别人,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事物。在教学《大象的耳朵》时,教师可以提问: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回答:是。这时,教师可以趁机引入《小熊的蛋糕店 》《跑得快鞋店》两个故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提问:大家将这两个故事与《大象的耳朵》相比较,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学生回答:《小熊蛋糕店》是让我们养成互相帮助的好习惯,给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教师提问:无论何时,我们是不是都要这样做?学生回答:对,当别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后,我们要积极回应。对于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悟,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通过阅读《跑得快鞋店》,学生们知道了跑得快的鞋不但能给生活带来便利,还能给生活带来不便,借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这样一个道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也是不一样的,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要考虑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事物的。即要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这样才能形成全面认知。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阅读行为,并就学生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鼓励,以此进一步树立学生阅读的信心,提升学生阅读的效率。很显然,这种课内外内容紧密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扩展阅读的乐趣,同时深化对课内内容的理解。另外,学生通过阅读扩展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丰富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效率。
   四、结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可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爱上阅读,在爱上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扩展课内文本内容,以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阅读实效,通过对比阅读课内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将课内外内容紧密结合丰富学生阅读体验,以此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范海丽.小学语文课内扩展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06).
  [2]张明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浅析[J].课外语文,2019(31).
  [3]胡益君.小学语文课内扩展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田守明.小学语文课内扩展阅读教学探究[J].甘肃教育,2019(11).
  [5]陈玉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19(05).
  [6]殷汪洋.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浅探[J].语文天地,2018(30).
  [7]卢秀芳.小学语文课内外知识整合的思路与实施[J].广西教育,2018(25).
  [8]李现萍.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研究[D].山東师范大学,2018.
  [9]黄小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师,2018(16).
  [10]林惠庭.基于网络环境探究小学语文课内扩展阅读实施策略[J].教师,2018(11).
  [11]赵桂萍.小学语文课内扩展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7(18).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是促进国家兴盛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高中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探究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育,转变教学思维,更新教学方式,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有效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拓展化学实验空间,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能力;化学素养;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本要求。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用我国古代化学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用我国现代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用我国著名科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学习他人精神;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热情。   关键词:初中化学;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科学成就;科学家;民族自豪感   中图分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但目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等情况。文章立足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要转变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丰富阅读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期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教学方法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多边形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以及圆柱与圆锥等内容均为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文章对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进行探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图形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
摘 要: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但其抽象难理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法,以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以动脉血压形成为例,探究参与式教学法在中职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和效果。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生理学;积极性;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的学科价值。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统一起来,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利用多种形式展示案例,重视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对案例进行评述总结。   关键词: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在各阶段的学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文中词语及句子的含义。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一二级学生总阅读量需达到5万字。语文的这一特性及教学要求决定了其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及课本中,而需要进行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做好课内外阅读的结合,以课文阅读为基础,夯实课外阅读基础,以课外阅读为
摘 要:以往的课堂教学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丧失、综合素质培养被弱化,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要。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要倡导探究式教学。文章对探究式教学在“高等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高等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关键词:高等数学;探究式;创设情境;教学方法;数
摘 要:体育教学二次备课,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有利于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分析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二次备课的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二次备课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以促进体育教学高效开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素养;二次备课;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核心,既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也是思想政治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箱。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标识和政治优势,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高中思想政治课必须深入探究红色基因的传承路径,将红色基因切实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促进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红色基因;思想政治课;育人;实效;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