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组织教学”的点滴体会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i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有言: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当代教学论指出,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传递去影响学生能达到异乎寻常的效果。下面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而谈谈运用情感组织教育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以饱满的精神感染学生
  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每节课的40分钟中大约有15至20分钟(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为最佳的学习时间——学生主动注意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大脑神经活动是最佳状态。而过了这个主动注意时间后,学生大脑就开始出现疲劳的现象,显得困倦而无精打采,搞小动作,注意力分散。此刻,教师不要因此而暴跳如雷或自己也变得无精打采,而应该以饱满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令他们重新精神起来,专心听讲。记得一个闷热的上午,正上着第三节,当我还在滔滔不绝地描述着课文时,我发现我的声音加上风扇的阵阵凉风居然成了孩子们的“催眠曲”,有不少的同学眼皮子打架——想睡。见此,我即时灵活地中断了自己的陈述,面露微笑地说:“同学们,老师说的能否令大家明白呢?现在,我想听听大家朗读课文,看看哪个同学读得最有感情,哪个同学领悟得最深刻?”我先请了一个“快睡着”的同学读,他虽然读得没什么精神,但也挺流利。我及时亲切地说:“挺好!看看谁读得能比他更好!”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同学们的好胜心立刻显现,马上精神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欲试,唯恐落后于人。刚才那种无精打采的神情荡然无存。朗读时,我不时加上亲切的指导与启发,同学们都能更好地领悟到文情文意,朗读越来越投入,越来越有感情。之后,我又就课文的重点而提了几个问题,结果发现: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通透,效果很好。试想:假如我当时也无精打采或暴跳如雷,教学效果又怎能如此如意呢?
  二、以充沛的感情唤起学生的共鸣
  列宁指出: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想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往往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情感如果能与教材的情感和谐统一,就能令学生得到熏陶与感染,如“身临其境”。例如面对丰富多彩的文学史观象,如果教师在讲台上四平八稳,毫无生气,那么学生也得不到学习的兴趣和审美的陶冶。记得一次听课,对于张家界迷人的景色:千姿百态、美妙神奇的峰林,清澈美丽的金鞭溪水,珍奇众多的动植物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仙境般迷人”,无处不吸引人,无时不让人感受到张家界的迷人、祖国山河的壮丽,令人油然而生起一种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但授课者在讲台上却毫无表情,语气平淡地描述着……不仅知识肤浅、理解力不强的学生领略不了张家界的美,感受不到祖国山河之壮丽,就连我们在座听课的教师如果不自己领略,也感受不深,领悟不多。相反地,有位教师在讲授《咏柳》一课时,通过图文结合,配乐朗读,再加上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与讲解,以及教师那与文情融为一体的神情、动作,令每一个听课者都感受到柳树的美、****的可爱。由于教师的入情,不但激发了学生能读中入境、读中生情、读中明理,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有感情地高声颂读,就连我们在座的教师也想高声咏颂,一抒心怀。由此可知,如果我们这些执教者对于文中丰富多彩的描写能全情投入,进入境界,运用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和语调的作用,把教材中的情感内容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以平静的情感稳住学生慌乱的心绪
  受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的影响,小学生的注意力都不够稳定,易于产生“走神”现象,对于突发的“新奇事件”更是哗而起哄。对此,有的教师会以责骂、呵斥来制止,结果却总不如人意。相反地,如果老师能以平静、专注的情感去处理对待,那学生会受到影响,从而重新集中注意力。记得有一次,我刚转身在黑板上写着,突然教室里响起了“嗡嗡”声,接着,整个教室“轰动”起来,“啪”声不绝。我回身一看:啊,原来飞入了一只小蜜蜂。它所到之处,学生都拿起书来去拍打它。见此情景,我并没动怒,而是微笑着说:“噢,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想来看看哪个同学上课最认真,学习最刻苦呢!”大家一听,手不由自主地摆放好,身坐直,就连小蜜蜂飞到之处,也再没有人去拍打了。飞着飞着,小蜜蜂居然向我飞来,我既不惊,也不慌,仍然镇定地站立着,面露着微笑。小蜜蜂飞了几圈,闯出窗外,飞走了。我不失时机地笑着对大家说:“刚才啊,小蜜蜂对我说‘同学们都很认真呢’,它说它不敢打扰我们了,它自己也该去劳动啦。好,我们也继续上课啦!”同学们听了,相视一笑,又专注地听讲起来,直至课的终结,大家都专心地学习着,课堂效果好极了。因此,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特发事件”,老师应灵活处理,临危不乱,以自己平静的情感表现去影响学生,令学生集中注意,重新投入学习中。
  四、以诚挚的情感去感化学生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书育人,贵在身体力行,重在感情维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如果亲切诚恳,坚持不懈,“顽石”也能被转化。正如陶行知所言“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人心的深处。”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小明。他自大、任性、厌学、好斗……如别的老师说的:天底下最可恶的人,屡教不改,无药可救。教过他的老师对他都无计可施,只好听之任之,不予管教。接教后不久,我也领教过他的“恶行”,有时确实令人忍无可忍,想置他于不顾,但教师的天职告诉我:不能对他舍而不理。于是,我不厌其烦地时刻关注他,时刻以自己真挚的情感去面对他。不但在他犯事后对他进行亲切而严肃的教育,平时我也经常接近他,与其闲聊,谈爱好、谈理想、谈生活、谈学习……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另外,我还经常到他家去,看看他在家的表现,了解他在家的情况,反映他在校的行为,同时向他的父母传播一些科学的教育子女之法,改变他们一向只打、只骂的做法。久而久之,小明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信任与热爱,慢慢改变了对我的抵触,不再像以前那样:我要他坐下,他硬是站着;我要他面向我,他偏要侧着身子对着;而且也不再面无表情,言谈中不时会露出孩子天真的笑脸。学习上,我也给予热情的帮助,上课时亲切的目光多触及他,常提问他,对于他的回答,我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树立他的自信心,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老师与同学的真诚令他的纪律性好了,“坏事”少了,学习认真了。后来,我还帮他完成了加入校篮球队的心愿,他变得更乖巧了,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说起小明的转变,同事们总会竖起大拇指夸我有办法。其实,我深知自己成功的原因:我能用真诚去面对他,以诚挚的情感表现出对他的尊重、信任与热爱,令他时刻体会到老师的真心与友善,从而得到感化。正所谓:真诚所至,金石为开。
  情感教学的精妙之处在于以“情”激“情”。以教师的真切情意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需要,成为他们所驱动的主动发展过程,最终达到我们想达到的效果。情感教学能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之中,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很好的“调节剂”。
其他文献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半文盲,不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于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将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借助某种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中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们能够自主的感受、欣赏以至热爱上语言文化的魅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学习的引路者。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下面对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我
摘要: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写作为中心的,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一直忽视阅读尤其忽视课外阅读。这样,许多学生知识面狭窄,文学功底薄,考试时最头疼阅读分析题,另一方面,课外阅读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是个重要问题。如果老师能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看一些知识性强又喜闻乐见的课外书籍,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孩子们对文学的爱好。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一、教給孩子合适的
摘要:赵文超通过教学设计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成就动机,是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感 教学  一、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融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实践能力”。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识过程。“知”包括知识、技能、思想观念;“情”则包括多种类、多层次的情感现象。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数学
【摘要】通过师生共同互动的学习、交流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生命 生命》,大家了解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虽然生命存在的形式不同,但每种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更加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自己的生命绽放美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实录;生命价值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
摘要:“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积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①究因寻源、培养兴趣;②语言幽默、营造氛围;③巧设提问,化解障碍;④精讲精练,提高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达成数学教学
摘要:在我国新课程改革推行实施以来,在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教师在课改的浪潮中,要不断探索,不断的实践,总结出自己的有效地教师方法,从而使自己在课改的浪潮中能够脱颖而出。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等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了我们教师能够站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