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6-000-01
摘要我国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稳定增长、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人们善度余暇和健康生活的需要,学校时期的体育教育,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改革中,将转向与终身体育相连并成为终身体育重要的一环。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时期。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和形成的,也就是说体育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途径,我们体育教师应将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把常规教学和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学校体育师生关系
一、调整状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和身体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传统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控制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师生共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先跟着多媒体演示观察、模仿→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要领。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学生帮助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如此合作起着事半功倍效果。
二、利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课的教学
我校在电教方面可以说走在了其他学校的前面,今年我校的所有课室都安装了电教平台和先进的投影仪,并且为每位教师还配备了手提电脑,大大方便了我们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一年当中本人先后利用电脑上了二十节理论课,经过本人的精心制作和选材,内容丰富多彩。大大提高了学生上理论课的兴趣,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会了科学健身的方法,同时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机会,原本对体育一窍不通的同学也逐渐喜爱上体育课了。
经过一年来的“半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平均在40%以上。同时我们这种上课形式也得到学校及教师们的肯定,如果有一天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取消了,我们还会尝试“完全开放式”的体育教学。但是上面提到的“半开放式”体育教学所暴露出来的比较明显的问题不能忽视。如何合理地使用和保管好体育器材、减少损坏和丢失?如何去解决运动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何能减少开放时间内学生伤害事故的出现?如何来管理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我们要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的“半开放式”教学形式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在新形势下,对我们体育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也将会勇敢地面对挑战,让这种形式的教学更健康地发展下去。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兴趣能促使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用激情的语言、积极地态度、师生共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感染学生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运动,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密切注意性别、体质的差异分层教学,运用激励、赞许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苦学为乐学,推动学生更加自觉努力地学习。
(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同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变主宰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充分表现其才能,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有的教师上课感情充沛,利用体势语言、艺术化语言感染学生、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的教师擅长训练,上课时采用游戏、竞赛、丰富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增长才干。
(三)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集体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来激发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竞赛中,为了赢得比赛,就需要不断地思考改变战术方法,就需要创新意识和方法。体育竞赛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重视学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对项目内容、技术动作、竞赛规则、场地器材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尊重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对学生创造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进行的,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功能。能力和技能是概括化和类化了的知识,知识是能力和技能的经验总结和基础,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能力和技能,直接影响着知识的吸收,消化和迁移,直接影响着知识的扩展和运用。正因为这种关系,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体育能力,才会逐渐养成自觉锻炼、自觉支用医务监督自我保健的习惯。在教学中将知识、技术、提高身体素质与能力教学体系有机的统一起来,建立一种体力与能力并重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嵇明海,张春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J].中国学校体育.2004.1.
[2] 夏成前.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
[3] 季克异.要深刻领会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J].中国学校体育.2001.2.
摘要我国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稳定增长、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人们善度余暇和健康生活的需要,学校时期的体育教育,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改革中,将转向与终身体育相连并成为终身体育重要的一环。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时期。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和形成的,也就是说体育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途径,我们体育教师应将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把常规教学和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学校体育师生关系
一、调整状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和身体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传统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控制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师生共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先跟着多媒体演示观察、模仿→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要领。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学生帮助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如此合作起着事半功倍效果。
二、利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课的教学
我校在电教方面可以说走在了其他学校的前面,今年我校的所有课室都安装了电教平台和先进的投影仪,并且为每位教师还配备了手提电脑,大大方便了我们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一年当中本人先后利用电脑上了二十节理论课,经过本人的精心制作和选材,内容丰富多彩。大大提高了学生上理论课的兴趣,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会了科学健身的方法,同时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机会,原本对体育一窍不通的同学也逐渐喜爱上体育课了。
经过一年来的“半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平均在40%以上。同时我们这种上课形式也得到学校及教师们的肯定,如果有一天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取消了,我们还会尝试“完全开放式”的体育教学。但是上面提到的“半开放式”体育教学所暴露出来的比较明显的问题不能忽视。如何合理地使用和保管好体育器材、减少损坏和丢失?如何去解决运动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何能减少开放时间内学生伤害事故的出现?如何来管理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我们要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的“半开放式”教学形式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在新形势下,对我们体育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也将会勇敢地面对挑战,让这种形式的教学更健康地发展下去。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兴趣能促使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用激情的语言、积极地态度、师生共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感染学生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运动,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密切注意性别、体质的差异分层教学,运用激励、赞许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苦学为乐学,推动学生更加自觉努力地学习。
(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同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变主宰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充分表现其才能,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有的教师上课感情充沛,利用体势语言、艺术化语言感染学生、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的教师擅长训练,上课时采用游戏、竞赛、丰富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增长才干。
(三)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集体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来激发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竞赛中,为了赢得比赛,就需要不断地思考改变战术方法,就需要创新意识和方法。体育竞赛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重视学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对项目内容、技术动作、竞赛规则、场地器材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尊重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对学生创造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进行的,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功能。能力和技能是概括化和类化了的知识,知识是能力和技能的经验总结和基础,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能力和技能,直接影响着知识的吸收,消化和迁移,直接影响着知识的扩展和运用。正因为这种关系,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体育能力,才会逐渐养成自觉锻炼、自觉支用医务监督自我保健的习惯。在教学中将知识、技术、提高身体素质与能力教学体系有机的统一起来,建立一种体力与能力并重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嵇明海,张春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J].中国学校体育.2004.1.
[2] 夏成前.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
[3] 季克异.要深刻领会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J].中国学校体育.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