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彰显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美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l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革呼唤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境界,教师课前充分预设、精心准备是课堂成功的基础,而教师用教学智慧和艺术引领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的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最能彰显课堂教学的境界——教学艺术的动态美。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动态美;“三给”;“三性”
  【中图分类号】G63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语文教学的特点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相当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教学切入点的选择、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确定都应该符合教学实际,即应该是现时、真实的和灵活的,是在教师引导和组织下动态完成的。而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最能彰显课堂教学的境界——教学艺术的动态美。
  精心预设就是教师课前要通盘考虑。宏观的包括学情分析、教材使用、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准备、教学流程等;微观的包括导入新课、环节过度、媒体运用、教学节奏、板书设计、结课照应等。课堂是智慧火花的碰撞地,是充满个性的展示舞台,因此,只有充分预设、精心准备才能为课堂成功打好基础。预设即备课,它是课前构思与教学实际的反复对话,它始终充满着悬念。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与难点,将教材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做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知识,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做映衬的一幅图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再次,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深刻地了解学生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这三点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控制生成的基础。
  二、从教材方面讲,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地理解,真正弄清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然后才能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否则,所谓个性解读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生成误区都是源于对文本的忽视和误读。
  三、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设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精彩出自教学细节,细节是一种资源,捕捉一个个细节就能生成一个个精彩的环节,造就一个个精彩的课堂。精彩课堂需要每位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碰撞、共鸣激起的浪花,课堂呈现的是原生态的事实和景观。新课程改革呼唤生成的课堂,生成要“三点”:生成点、精彩点、创新点。如上完俞敏洪《在北大开学典礼上的演讲》,我让学生自选角度,深入探究,完成读后感的写作。作文交上来,通过批阅,我发现有的学生很赞同俞敏洪所提到的读书精神,认为就应该在学生时代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来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争取有一天也像俞敏洪一样,厚积薄发;有的学生则在作文中特别推崇俞敏洪的奋斗精神,对俞敏洪提到的蜗牛和雄鹰理论很有感触,并在作文中写道:自知就是一只蜗牛,但为了实现理想,也要一直爬下去,也许最终也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有些学生对俞敏洪讲的“六个苹果”的故事印象深刻,能联系自身实际,对自己和他人人性中所表现出的自私自利深入批判,并得出结论,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可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做人不能因小失大,分享精神在我们的班级,我们的校园很有提倡的必要。学生通过探究阅读,得出的结论让你惊喜,让你感动。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对文本的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由此可见,生成是在真实真切中产生,精彩是在求异思维中产生,创新是在挑战碰撞中产生。
  生成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的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精彩生成要有空间和舞台,要有教学智慧和艺术引领。
  一、要注重“三性”:课堂提问的开放性,教材使用的创造性,教学流程的不饱和性。
  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为此,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空间和时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把课堂上的一切都算计在内,把“意外情况”“节外生枝”都视为课堂异端而加以排除,生成自然也就没有立锥之地。教师要确立生成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自主活动提供必要时间。
  二、要坚持“三给”:给问题、给挫折、给赏识。
  在课堂上,给问题,能放飞学生想象力,引导精彩生成;给挫折,能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挑战精彩生成;给赏识,能放弃预设,引导学生创造精彩生成。
  总之,新课改革呼唤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境界,更渴望语文教学成为艺术,体现它特有的学科美,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使学生学会探究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积极贯彻构建绿色课堂的教学改革理念,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创造条件。  【关键词】 挖掘教材;教学效率;主体作用;绿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 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来由、特点及原则、《新目标英语》教程的编排体系为实施“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教学可行性以及“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在初中《新目标英语》教程中的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英语教学;自主学习原则;活动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义务教育所遵循的新课程标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地位的不断提高,全球化和出国热的持续升温,英语的地位也可见一斑。然而,在学校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对于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远不及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生需要学会综合运用各项技能。虽然在很多省市口语并未列入考试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英语口语的教
【摘 要】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但在现实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学生感觉到物理难学,继而兴趣下降。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运用生活实例创设物理情景,努力发掘身边与物理密切相关的事例。让物理课堂充满更多的生活气息,以此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理解规律。  【关键词】 生活实例;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
目的: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coactivator1α,PGC-1α)、核呼吸因子NRF-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1)和NR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语文学科作为课改的先锋学科,在经历了轰轰烈烈地改革之后,课堂活跃了、展示精彩了、形式灵活了,但离真正的自主课堂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真正的自主课堂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能力,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课堂。为此,我从学案编写、小组建设、习惯培养四个方面来谈谈怎样构建自主课堂。  一
摘要: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其他方式为辅。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学习兴趣是唯一的途径。对于语文教学更要把握这一点。所以,老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围绕课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对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一个喜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它要求每一个教师超越一般的共同的技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进步。  一、有效的备课  备课是为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而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也是教师提高以课堂教学能力为主的专业素质的一条主要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初中生物课堂越来越倡导实施生成性教学,在生成性教学理念之下,生物课堂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强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等,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教育背景之下,在中学生物课堂开展生成性教学应该着重做好的几方面工作,希望能对相关老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生成;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