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VIP陪练”的创始人葛佳麒是一个满怀激情的指挥家,那么他麾下那支战斗力满满的队伍,便似在指挥棒的引领下,既能发挥各自的出众技艺,又能倾力协作,合奏出公司价值、企业文化、专业素养、拼搏精神的“创业”交响乐队。
在激烈的竞争中,“VIP陪练”团队的老师部、销售部、市场部、运营部、技术部、产品部各司其职,众志成城,致力于积极探索一套较为完善的在线教研、师训及运营体系,为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和痛点而不断努力,并创造了绝对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服务模式。
因为年轻,他们无所畏惧;
因為理想,他们坚持前驱。
当《新民周刊》记者采访“VIP陪练”创始合伙人姚立嘉的时候,他难掩疲色,抱歉地笑着说:“不好意思,凌晨4点睡下,到早上8点多就出门谈事了,这会儿有点困,请容我抽支烟提提神。”
身为创业者,工作连轴转是常态;不过,可能姚立嘉自己也没想到,当初互相“看不顺眼”的同门师兄弟,居然能手牵手真玩大了。
“应该是2005年左右,葛佳麒大一、我大三的时候吧,我俩一起去广州佛山参加一个音乐比赛,只是他是独奏组的,我是重奏组的。本来嘛,学音乐的人,总觉得自己挺牛,彼此之间很难服气,都不在意对方的。但这次比赛过后,我们算是某种程度上的‘不打不相识’了,双方在较真的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对方的闪光点。十几年的友谊,就这么拉开了序幕。”姚立嘉笑称。
成为老铁不容易,成为一起创业的老铁,就更不容易了。好在葛佳麒和姚立嘉都是“直”孩子,有时碰到看不惯的地方,吵吵闹闹皆不碍事,“对事不对人,不会埋下成见,不会变成极端情况”。
两人身上相近的特质,保证了这份友情的热度。“我们都愿意为一件事,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在学音乐的圈子里,我俩属于非常拼的。‘拼’有很多层,比较浅显的一层,是茫然无措,机械地死读书,比如念完本科,没找到工作继续考研,又没找到工作接着读博……可我和葛佳麒目标很明确,事实上,一起创业之前,我们在各自的领域干得都不错。25-28岁的黄金年龄,我俩就双双实现个人财务自由、无需再质疑自身的能力了。我跟他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会定期聚一聚,聊聊现代音乐、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机遇等等。”在姚立嘉眼里,葛佳麒为人爽气,思路敏捷开阔,有一颗非常坚韧的心。“他是一个愿意钻研的人,他的学习能力极强。并且他愿意吸收别人的意见,不偏执,这点对一个领导者来说,也是可贵的。”
任何创业,都有一个摸索的阶段。姚立嘉对记者坦言,一开始“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东西”,“诗和远方”确实有——音乐教育陪练市场是一个甚好的切入点,但这毕竟是片蓝海,前方无人探路。“之前没有什么线上陪练、互动教育的模式,葛佳麒和我动脑子的时候,还是3G、2G时代呢,网络通信天然有局限,所以我们的想象空间相应也受限制——那会儿拿个手机、iPad就上课了,是不敢想的。所以,我们有过三波试错过程:第一波搞了音乐识别功能的技术开发,看看是否能‘盯’住琴童,更好纠错,结果发现做高级AI火候未到,且代价高昂,遂作罢。第二波是靠低成本运作教学视频的录制、采集等,我俩为此特意建了个小摄影棚,但运营了一段时间,同样‘难以为继’。至此,葛佳麒和我已经‘烧’了几百万了,两人咬咬牙,再接再厉整出第三波——类似作业批改形式的、非实时的‘陪你练’。即学生可把练琴作业发给老师,由家长录制视频或音频,老师检查后,将错误圈出来,用语音或文字返给学生。‘陪你练’初见成功端倪,可惜几十万的用户量,在动辄以几千万、几亿论英雄的互联网界,实在算不了大头。”
眼看公司“钱光光”,二元老苦思冥想,突然计上心头,“如果升级成实时课程,岂非找到生机?”两人一番合计,又得慧眼贵人相助,“VIP陪练”于焉诞生。公司业务苦尽甘来、蒸蒸日上的同时,姚立嘉肩上的担子,当然也更重了。
“与其说我现在分管的是老师部,不如说我要做好‘供应链管理’。” 姚立嘉告诉记者,从陪练老师的招聘、培训,到上岗、后期的运营、各项活动统筹等等,他都得巨细无遗地关照到位。作为一个在行业里浸泡了十几年的“老人”,他非常清楚什么样的老师才有资格胜任,从而制定出严格精密的招募筛选标准。此外,在培训新人的时候,他除了强调专业素养的过关,亦重视价值观的输出。“公司‘赏罚分明’,而我对他们的要求是‘为人师表’,光一两个老师好可不行,要所有老师都好,心要正。”说着,姚立嘉脱下了外套,向记者展示了T恤上“为人师表”的醒目logo。那么,当老师与客户发生矛盾时怎么处理?“我们的定位是服务性行业,顾客至上。”
“成长的烦恼”也有。“我们缺乏一个参照物,公司怎么走下去,我怎么把握供应链的发展方向,需要领导层持续性的、关于未来的想象空间。如今,我站在这个位置上,是对自己能力的新挑战。你管理的不再是十几个人、几十个人的小团队,而是成百上千的老师,如何把舵?我觉得,我必须不断学习。”
怀着同一份情怀,最困难的时候,姚立嘉撑了过来;眼下成功的果实,是对这份情怀的最好回报。“旁人往往只看到所谓成功的甜果,对过程是一无所知的。其实过程倒没有太戏剧性、太惊艳的场面,没有金手指逆转地球,就是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而已。” 姚立嘉说,将来,自己会怀着紧迫之心,先着手在教学上把好关。“我期望能改变中国音乐教育的水准——提高水准,源头在老师;老师们的水平上去了,学生们自会随之‘水涨船高’,我要加把劲,再把我们的老师的普遍水平推一推。”
葛佳麒和姚立嘉是“VIP陪练”的两位创始合伙人,灵魂属性相吸,身上多少带着点音乐才子的不羁;而另一位合伙人徐豪骏,则完美地与他们形成了一种巧妙的互补,最终搭建出“铁三角”的稳定结构。

在激烈的竞争中,“VIP陪练”团队的老师部、销售部、市场部、运营部、技术部、产品部各司其职,众志成城,致力于积极探索一套较为完善的在线教研、师训及运营体系,为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和痛点而不断努力,并创造了绝对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服务模式。
因为年轻,他们无所畏惧;
因為理想,他们坚持前驱。
供应链:为人师表,当带好学生
当《新民周刊》记者采访“VIP陪练”创始合伙人姚立嘉的时候,他难掩疲色,抱歉地笑着说:“不好意思,凌晨4点睡下,到早上8点多就出门谈事了,这会儿有点困,请容我抽支烟提提神。”
身为创业者,工作连轴转是常态;不过,可能姚立嘉自己也没想到,当初互相“看不顺眼”的同门师兄弟,居然能手牵手真玩大了。
“应该是2005年左右,葛佳麒大一、我大三的时候吧,我俩一起去广州佛山参加一个音乐比赛,只是他是独奏组的,我是重奏组的。本来嘛,学音乐的人,总觉得自己挺牛,彼此之间很难服气,都不在意对方的。但这次比赛过后,我们算是某种程度上的‘不打不相识’了,双方在较真的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对方的闪光点。十几年的友谊,就这么拉开了序幕。”姚立嘉笑称。
成为老铁不容易,成为一起创业的老铁,就更不容易了。好在葛佳麒和姚立嘉都是“直”孩子,有时碰到看不惯的地方,吵吵闹闹皆不碍事,“对事不对人,不会埋下成见,不会变成极端情况”。
两人身上相近的特质,保证了这份友情的热度。“我们都愿意为一件事,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在学音乐的圈子里,我俩属于非常拼的。‘拼’有很多层,比较浅显的一层,是茫然无措,机械地死读书,比如念完本科,没找到工作继续考研,又没找到工作接着读博……可我和葛佳麒目标很明确,事实上,一起创业之前,我们在各自的领域干得都不错。25-28岁的黄金年龄,我俩就双双实现个人财务自由、无需再质疑自身的能力了。我跟他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会定期聚一聚,聊聊现代音乐、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机遇等等。”在姚立嘉眼里,葛佳麒为人爽气,思路敏捷开阔,有一颗非常坚韧的心。“他是一个愿意钻研的人,他的学习能力极强。并且他愿意吸收别人的意见,不偏执,这点对一个领导者来说,也是可贵的。”
任何创业,都有一个摸索的阶段。姚立嘉对记者坦言,一开始“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东西”,“诗和远方”确实有——音乐教育陪练市场是一个甚好的切入点,但这毕竟是片蓝海,前方无人探路。“之前没有什么线上陪练、互动教育的模式,葛佳麒和我动脑子的时候,还是3G、2G时代呢,网络通信天然有局限,所以我们的想象空间相应也受限制——那会儿拿个手机、iPad就上课了,是不敢想的。所以,我们有过三波试错过程:第一波搞了音乐识别功能的技术开发,看看是否能‘盯’住琴童,更好纠错,结果发现做高级AI火候未到,且代价高昂,遂作罢。第二波是靠低成本运作教学视频的录制、采集等,我俩为此特意建了个小摄影棚,但运营了一段时间,同样‘难以为继’。至此,葛佳麒和我已经‘烧’了几百万了,两人咬咬牙,再接再厉整出第三波——类似作业批改形式的、非实时的‘陪你练’。即学生可把练琴作业发给老师,由家长录制视频或音频,老师检查后,将错误圈出来,用语音或文字返给学生。‘陪你练’初见成功端倪,可惜几十万的用户量,在动辄以几千万、几亿论英雄的互联网界,实在算不了大头。”
眼看公司“钱光光”,二元老苦思冥想,突然计上心头,“如果升级成实时课程,岂非找到生机?”两人一番合计,又得慧眼贵人相助,“VIP陪练”于焉诞生。公司业务苦尽甘来、蒸蒸日上的同时,姚立嘉肩上的担子,当然也更重了。
“与其说我现在分管的是老师部,不如说我要做好‘供应链管理’。” 姚立嘉告诉记者,从陪练老师的招聘、培训,到上岗、后期的运营、各项活动统筹等等,他都得巨细无遗地关照到位。作为一个在行业里浸泡了十几年的“老人”,他非常清楚什么样的老师才有资格胜任,从而制定出严格精密的招募筛选标准。此外,在培训新人的时候,他除了强调专业素养的过关,亦重视价值观的输出。“公司‘赏罚分明’,而我对他们的要求是‘为人师表’,光一两个老师好可不行,要所有老师都好,心要正。”说着,姚立嘉脱下了外套,向记者展示了T恤上“为人师表”的醒目logo。那么,当老师与客户发生矛盾时怎么处理?“我们的定位是服务性行业,顾客至上。”
“成长的烦恼”也有。“我们缺乏一个参照物,公司怎么走下去,我怎么把握供应链的发展方向,需要领导层持续性的、关于未来的想象空间。如今,我站在这个位置上,是对自己能力的新挑战。你管理的不再是十几个人、几十个人的小团队,而是成百上千的老师,如何把舵?我觉得,我必须不断学习。”
怀着同一份情怀,最困难的时候,姚立嘉撑了过来;眼下成功的果实,是对这份情怀的最好回报。“旁人往往只看到所谓成功的甜果,对过程是一无所知的。其实过程倒没有太戏剧性、太惊艳的场面,没有金手指逆转地球,就是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而已。” 姚立嘉说,将来,自己会怀着紧迫之心,先着手在教学上把好关。“我期望能改变中国音乐教育的水准——提高水准,源头在老师;老师们的水平上去了,学生们自会随之‘水涨船高’,我要加把劲,再把我们的老师的普遍水平推一推。”
销售链:构建品牌信誉,选择权交给客户
葛佳麒和姚立嘉是“VIP陪练”的两位创始合伙人,灵魂属性相吸,身上多少带着点音乐才子的不羁;而另一位合伙人徐豪骏,则完美地与他们形成了一种巧妙的互补,最终搭建出“铁三角”的稳定结构。